乡镇干部要做好“四善”的扮演者

2014-07-14 10:03:18    来源:        

    乡镇干部处在党和政府在农村工作的最前沿,直接与农民群众接触,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如何处理好与群众的关系,与群众心贴心,得到群众的支持和信任,推动农村和谐稳定。笔者认为,乡镇干部相当于即将上阵的演员,经济建设、社会管理、民生事务等一台台精彩纷呈的“大戏”,需要其站在群众不同的角度“扮演好角色”,在联系服务群众中打通“最后一公里”。

  善布“群众景”。不管是化解群众矛盾,还是解决群众所需所盼,都需要愉悦的环境,轻松的氛围。愉悦的环境给人和谐与轻松,而像纪检监察、派出所、法庭等“太威严”的环境给人予压抑,群众很反感。因此,乡镇干部要视群众为“亲人”,把群众家当“自家”、当“聊天室”、当“调解室”,消除“场景障碍”,群众有诉求要经常走走,不厌其烦,不分白昼,常“回家”看看,多捎“惠农政策”、“致富方法”、“家人之爱”,在轻松的环境中倾注满腔热情,拉近与群众的“亲情”。

  善说“群众语”。在农村处理矛盾或作会议讲话,有些干部擅长于一字不差地传达文件,有的群众不理解,甚至误解。如何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惠农政策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宣传表达给群众就显得十分重要。因此,乡镇干部要会用“本地话”,善用“群众话”,还要当好“翻译”,将文件、惠农政策等书面语言译成群众听得懂、能理解的“本地话”、“大白话”,消除“语言障碍”,在增加亲切感的同时也进一步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

  善穿“群众衣”。对于穿西装扎领带、打扮花枝招展等入村工作的“花哨型”干部,群众表面虽然不说,但心里极为反感,不愿向干部说实话、套近乎。因此,作为乡镇干部,衣着要与农村工作环境相协调,要时常穿“群众衣”、“大众衣”,消除“衣着障碍”,让群众把其当“自己人”,在潜移默化中就自然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

  善插“生活戏”。对于深入农村不喝农家茶、不吃农家饭,自带盘餐,“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干部,群众在心里总会闪现“瞧不起”、“不卫生”、“农村人”等大量“反感之词”,冥冥中就感觉与干部有差距。因此,乡镇干部与群众沟通交流,一定要坦诚相待,以心交心,不可盛气凌人,要讲群众能听得懂的话,与群众拉家常,同坐一张桌,同喝一壶水,同吃一锅饭,消除“身份障碍”,让群众把其当“朋友”,有事不顾忌,不遮掩,说心里话,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自然通达。(曾加国)

责任编辑: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