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黑村“上门推销”喝彩

2015-07-28 09:05:04    来源:   安顺新闻网      

  □胡一平

  《安顺日报》7月23日刊登报道《山城“候鸟”飞大黑》,报道西秀区刘官乡大黑村连续几年组织到“火炉”重庆推销避暑旅游,“卖”凉爽的气候、“卖”原生态的自然环境,每年都有一群重庆人像“候鸟”一样到此度假避暑,人数逐年递增,甚至还吸引了武汉、浙江的客人。“候鸟”们在此食宿、消费,使得该村经济有了“源头活水来”,群众富了,人均纯收入从3年前的5000余元提高到万元以上;村里建设更好了,建起了凉亭长廊、休闲公园、生态观光园……

  读完这篇报道,忍不住为大黑村的做法喝彩。

  其一,大黑村的成功实践提供了一种全民参与旅游、全民推介旅游的范式。大黑村群众主动走出去“吆喝”,精准“上门推销”,把我们的好山好水好气候成功“卖”出去。这不是一声简单的“吆喝”,它体现了群众的市场观念正在转变,展示了人民群众的无限创造力,有力证明了人民群众才是致富奔小康真正主体。这“吆喝”具有很强烈的示范带动效应,通过我们媒体的宣传扩大,必定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响应,形成由党委政府主导、全民参与、上下联动的安顺旅游发展格局。

  其二,大黑村的成功实践证明了乡村旅游大有可为。由我市承办的“第十届贵州旅发大会”刚刚落下帷幕,但大会提出的“美丽乡村让多彩贵州更加精彩”的理念方兴未艾。可以预见是,乡村旅游将成为我省、我市新的旅游增长极,成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重要举措。这不仅仅是旅游业发展的需要,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大黑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引来外省市的游客消费,富了群众,壮大了集体经济,既保护了生态,又推动了发展,是对省委、市委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战略部署的一个较完美的注解。

  其三,大黑村的成功实践探索了一条发展乡村旅游业的路子。近年来,我市扎实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实施“一事一议”惠民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山地高效农业开发等,农村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农村面貌发生巨大改变。这些美丽的村庄,像珍珠般洒落在安顺秀美的山水间,与神奇秀美的自然风光相互协调、相得益彰。这些世代延续的村庄,积淀和承载了多彩绚烂、深厚浓郁的民族民间文化,涵养了质朴、醇厚的民风,在自然之美上,增添了各民族千百年来创造的深厚人文内涵。这些具有自然美、人文美的村庄,正是安顺旅游业的又一“富矿”。

  但是,如何把这个“富矿”变成产品“卖”出去,使这些优质的乡村旅游资源有效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却是一个考量。大黑村人不坐等市场,不坐等政府投钱企业入驻,在村委的带领下,积极有为搞改造,主动出击找市场。每一户都是“业主”,每个人都是“员工”。可以说,大黑村发展乡村旅游,走的是一条群众抱团发展利益共享的路子,更能因地制宜、做出特色。村民的积极参与,也让外来的游客感受到更真诚的热情、更温馨的“家”味、更自在的“乡村生活”体验,让他们流连忘返,去了又来,大黑村成了他们的“第二故乡”。我们知道,这种“候鸟”式的游客,如同商业上忠诚度极高的顾客,是旅游业最为宝贵的资源。

  当前,市委提出把安顺建成“国际知名、国内一流旅游目的地和休闲度假胜地”,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战略目标。笔者认为,要实现这个目标,既需要政府主导,更需要全民参与;既需要重点战略布局、重点打造的“大”手笔,更需要接地气聚人气的“小”特色;既需要基础设施经营理念的升级,更要有民众参与意识、群众得实惠的“升级”;既需要官方的整体营销,更需要来自民间的“吆喝”和“上门推销”。众人拾柴火焰高,有了群众的积极参与,安顺的旅游产业就能形成立体发展态势,就能更好推动真正意义上的升级版大旅游。

 

责任编辑:毛丽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