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中小学教育的五年之变

2015-12-09 09:32:47    来源:   黔中早报      

  “十二五”时期,安顺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从2011 年的59.78%提高到2015 年的85.44%;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从2011 年的46.98%提高到2015 年的85.92%,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0%…… 近几年来,优质教育资源在安顺得到有效放大,从1 平方公里到100 平方公里,市民们在家门口上名校的梦想正在逐步变成现实,在这五年里,安顺中小学教育有哪些变化?有哪些事暖你心扉?哪些事让你击节赞叹?

  校园环境看教育发展

  蔡官小学,这所乡镇小学刚刚度过自己的百年华诞。踏入学校,最先映入眼帘的不是校舍,而是独具民族特色文化墙,顺着台阶而上,曾经简陋的校舍已从里到外粉饰一新,校园内除了百年的桂花树和柏树依然屹立,一切都变得不一样。

  蔡官小学的万芳老师向记者介绍,随着教育资源向农村学校的倾斜,“班班通”网络平台作为信息时代的标志登上教学的舞台。电脑、投影仪等具有时代感教学设备也安装到位,这让乡镇的孩子们能够在更好的环境里学习,享受教育公平的成果。

  “以前很多乡镇学校,两个老师一个班,轮着上课、这制约着老师的发展和学生的成才。既留不住优秀的老师,也培养不了优秀的学生。”万芳老师说,教育的发展和改革让这所乡村学校留得住人才,教得出全才,潜力无限。

  近几年来,为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安顺市教育系统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将国家营养餐标准提高1元至每生每天4元。同时,健全完善学生资助管理制度,累计资助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困难寄宿生和普通高中贫困生达50万人次。

  教育均衡破解择校难

  从盯住1 平方公里到着眼100 平方公里,从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在城区,到东南西北均衡布局、立体辐射,从市民眼里原先只有几所名校,到越来越多的学校为市民所青睐、为学生所喜欢,这样的变化,令学生及家长们欣喜万分。

  多年来,每到开学季,择校难一直是老百姓关注的热点话题。“择校难,其实是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的表现。”市民李艳玲感慨地说,如今基础教育的合理布局和优质资源的均衡分配,正是为了保证不同学生群体都能够得到高质量的教育,真正体现教育的公平。

  孩子就读于安顺市五小的周明告诉记者,他的孩子刚上学的时候也经历了择校问题。“当时,我们担心学校的师质、教学质量会影响孩子的学习。但是心仪的学校又离家太远,孩子上下学都需要人接送,精力很难分散。”最后因为现实问题,周明还是选择了现在的这所学校。

  市民代表任燕萍认为,均衡教育体现了社会中每位公民的基本受教育权利,此举真正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

  据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教育的变革,学区化管理的模式逐渐形成,安顺教育普及化水平显著提高,“择校难”和“大班额”得以改变,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从2011年的59.78%提高到2015年的85.44%;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86.03%;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从2011年的46.98%提高到2015年的85.92%,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0%,有各类专任教师26758人,骨干教师1061人。

  同时,为改善学校教育教学条件,安顺教育部门重点实施了四项突破工程建设、教育“9+3”计划等一系列项目,教育基础能力全面提高。目前,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校舍面积达360.6 万平方米,仪器设备值3.3亿元,图书928.6万册,累计招聘农村特岗教师3249人,引进高层次急需人才221人。(记者 熊可吟)

责任编辑:毛丽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