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牛”生财奔小康

2016-05-04 10:47:08    来源:   安顺新闻网      

  11月12日这天,对于关岭自治县普利乡东关村村民叶江来说,是一个值得高兴的日子。“我家饲养的能繁母牛今天一大清早就产下了一头小牛犊。”叶江高兴得逢人便说起此事。

  2013年叶江返乡创业,听说在家乡养牛很赚钱,便拿出多年打工的积蓄,通过多方筹资,在普利乡党委、政府,县直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投入50来万元修建了标准养牛圈舍,饲养了30多头能繁母牛和肉牛,现在养殖规模达59头。

  叶江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发展,得利于该县大力发展生态畜牧养殖业的大好时机,同时,也离不开关岭自治县鸿龙生态养殖种植公司的相助。

  关岭自治县鸿龙生态养殖种植公司位于普利乡月霞村,是“贵州省2014年能繁母牛繁殖场建设项目”和我市兴建的三个“千头牛场”之一。一期投资1200万元,占地35亩,设计饲养关岭黄牛母牛300头,育肥牛200头。现有员工15人,基础设施建设面积11600多平方米,并配套建设了干粪发酵贮存池、无害化处理池等设施设备及其它环保设施,基础设施完善,是我市规模化程度较高的肉牛养殖企业之一。截至目前,公司存栏母牛250头,新增牛犊22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现在该公司已建有两个标准化养殖牛舍,面积达4920平方米,可养牛900头,每年可解决250多人就业,每人每月平均收入达2600元。

  公司为创建利益联结紧密、可持续发展的“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采取每户农户向公司借养能繁母牛,并按照一定的规则从中提取收益。该公司承诺“风险我担,共同发展”,养殖户在饲养过程中非人为因素引起的种牛损失由公司承担。

  公司总经理郑汝全介绍,村民以前想养牛,如果没有20至30万元,养殖成不了规模,也赚不了钱,经营停滞在养牛为耕田的“小打小闹”阶段。现在通过畜牧项目补贴和公司带动,只需花1至3万元,就可建起100至200平方米的标准化养殖场,并且公司还提供5至20头受孕母牛养殖,同时由畜牧等有关部门提供种子、肥料,自己种草养牛,每头牛成本也就1至2千元,一年下来1头牛可净赚5千元以上。通过3到5年的努力,发展400户左右的养牛农户,形成2000余头母牛的养殖规模,就可建立年屠宰肉牛2000头以上的屠宰场和牛肉食品加工厂。截至目前,公司已发放给40户农户200头能繁母牛。公司现有自种优质高产牧草1200余亩,带动周边农户利用自有土地种植5000余亩,公司负责回收。

  近年来,普利乡按照省、市、县大力发展山地生态循环农业的要求,推广“农牧结合、饲草分离”的生态综合种养模式。“把种植业废弃物作为饲草饲料,把养殖业废弃物作为肥料还田,提高种植业和养殖业经济效益。”该乡党委书记王平向记者介绍。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在沙营镇,最大的养牛场是“沙营标准化肉牛养殖有限公司”,该公司是县级重点龙头养殖企业。公司经理甘文新向记者介绍,公司于2012年3月建舍,2013年9月修建完工并投入使用,占地18亩,2013年12月开始购牛,到目前为止已有大小牛248头,其中本地能繁母牛150头,本地种公牛1头,牛犊97头。公司的建成投产和发展,有效带动了周边农户发展养殖业,其中,能繁母牛养殖户3户,共有180头,肉牛养殖户3户,共有333头。

  周正炜创办的沙营镇惠永种羊养殖场,于2014年9月开始建舍,10月份修建完工,投入使用,占地20160平方米,一次性可养羊200余只。该场于2014年10月从山东引进小尾寒羊110只,通过精心饲养管理,现已发展到165只。同时,也带动了14户农户饲养黑山羊1330只。

  驱车行驶在沙营镇的乡村路上,同行的该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杨文祥指着山坡上的养殖场向记者介绍,现在沙营已建设养殖及牧草种植带,甘寨、养牛至尾里神树一线就建设有生态养殖基地12个、养殖肉牛1000余头,小尾寒羊、黑山羊3500余只;流转土地1020亩,牧草种植1360亩,巩固和完善了沙营镇标准化肉牛养殖场建设,建成参观学习、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养殖示范基地。(安顺日报记者 王正祥)

 

责任编辑:胡晓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