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屯新村美如画 □钱凯 摄
舒适优雅的新居环境,宽敞明亮的教学大楼,绿意盎然的农业园区,犬牙交错的排污管道。村委会门前的篮球场上,以往随处可见的垃圾消失了,七八个村中小伙子正满场飞奔。公示栏粉刷一新,所有的村务公开内容一应俱全,村委会大门敞开,前来办事的村民也没有了以前的拘束,一脸从容……
短短两年时间,平坝区乐平镇大屯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交口称赞:“驻村工作组的工作那是时间短、谋划快、定位准、动手早、工作实、效果好啊。”
5月5日,立夏,带着一丝闷热,记者走进大屯村村委会,此时刚过午饭时间,趁着没有村民来办事,工作组组长张腾坐在办公椅上打着小盹。桌上的民情日记翻开的一页写着:“5月5日,督促工人加快污水管道的搭建工作,力争早日完善污水处理设施,让全村625户、2136人有个更好的居住环境。”简单的几十个字,却真实记录了工作组当日的工作。
张腾说:“这样的日记工作组每天都写,把要做的工作记下来,工作起来就不容易混乱,从这些日记里,我们能看到自己每天做了什么,为百姓干了多少实事。对我们而言,民情日记既是监督也是鞭策。”眯了10来分钟,张腾便起身洗了把冷水脸,开始了下午的工作。
“我来办理土地确权,但是身份证掉了,只有户口簿能办理不?”村民陈大友一脸焦急地走了进来。张腾先是起身为他端上茶水,然后开始核实信息、对照制度、盖上公章,五分钟以后,陈大友满意地走了。
“我们来村里,就是来帮村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只有用心对待村民,工作才会得到认可,驻村帮扶工作才能落到实处。”张腾说。
帮扶工作从环境整治开始
大屯村有8个村民小组,共有贫困人口97户319人。由于是传统屯堡村落,村民居住较为密集,加上每周赶乡场,脏、乱、差现象较为普遍。
“根据入户走访得来的情况,我们有针对性地制定帮扶计划、开展帮扶工作。”张腾告诉记者,入村第一天,工作组就发现该村垃圾积存严重。
“于是我们就将第一项帮扶工作放到了环境整治方面。修建垃圾池,聘请保洁人员,并在每户村民家门口安放垃圾桶,以方便村民日常垃圾的集中存放和处理。”张腾说,这两年来大屯村的村容村貌得到了一定的改善,等全村的污水排放系统建成使用后,村里的人居环境还会得到更大的提升。
在大屯村移民安置新村,记者见到了正在盖新房的村民朱裕勇,能从山顶上搬下来,他心里可乐坏了。
“以前住在大屯村后面的5组,一家10口人挤在50多平方米的小破房里,日子过得真苦,现在规划新村让我们盖房子,等到房子盖好了,好日子也就不远了。”朱裕勇介绍说,新村环境优美,交通方便,来钓鱼和游玩的人不少,一些村民正筹划着开农家乐。
“目前有70多户村民都搬进了新村,不仅搬迁户的生活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大屯老村也没那么拥挤了,目前投资344万元的大屯小学新校区已经基本建成,今年9月学校就可搬入新校区。”工作组成员王秋芸告诉记者,来到村里,才发现需要做的工作太多。单单环境好了不行,还得改善基础设施、增加公益事业投入、发展助农致富产业,只有全方位的改造和提升,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帮扶目标。
助民增收从产业调整出力
大屯村耕地面积1749亩,村民主要以种植白菜为经济来源,而村里泥泞不堪的道路,严重制约了该村种植产业的规模发展,单一的蔬菜种植,只能为村民带来有限的收入,村中年轻人大多选择在外务工。
要致富、先修路。为此,工作组把道路硬化工作作为帮扶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大屯打造的黔中山地特色高效蔬菜扶贫示范园,四通发达的交通路网让记者眼前一亮,四轮小货车满载货物驶出田间地头,沿着平坦的机耕道驶向远方。
今年3月,工作组联合村支两委,加班加点,仅用两个星期,便在示范园修建了4100米机耕道。如今,宽敞整洁的道路为农副产品的外销创造了良好的交通条件,被广大村民誉为“富民路”和“小康路”。
“大屯村交通便利,地势较为平坦、土地肥沃,适宜开荒造地,种植山药、辣椒、白菜、芦笋等经济作物。”张腾告诉记者,道路修好后,工作组不仅帮助村民发展种植业,还引来山东、浙江等地的山药、芦笋种植大户。“大户的入驻,不仅能带来先进的种植技术,还能解决本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张腾说道。
在芦笋种植基地,30多名农村妇女正在忙碌。
“我们村的很多妇女都在这里干活,每天70元,早上8点到下午5点,虽然累点,但是工资不错,离家也近,挺好的,要是没有这些种植户过来承包,还真的不好找活干。”村民陈瑛介绍说。
为切实让农户增收,下一步工作组将发展辣椒、芦笋和山药作为该村种植方面的特色产业。“未来几年,我们计划把辣椒的种植面积扩大到3000亩、山药的种植面积扩大到2000亩、芦笋种植面积扩大到200亩,并种植500亩的折耳根。争取为村民带来更多的收入。”张腾说。
“两条腿走路才能稳,在培育种植业特色的同时,工作组还鼓励部分村民发展养牛业、林下养鸡产业,让村里的产业结构调整均衡发展。”张腾介绍,目前,全村的水肥一体化项目已经投入使用,养殖业产生的粪便可以利用到植物浇灌上,使整个经济作物的生长过程无公害,得以更好的销售,部分植物生长的茎叶可以作为养殖业所需的饲料,形成良性循环。
村民眼里的工作组
“驻村工作组来了之后,做了很多我们想做但没做成的事,像积存垃圾清理、污水处理系统、水肥一体化建设等等。而且,每一个成员都扎扎实实地在村里住了下来。”村支书朱勤政说,工作组驻村以来,工作得到了村支两委和村民的一致好评。
“这段时间,村里在搞土地确权工作,这一个月以来,工作组成员起早贪黑,白天在田间地头忙着协助土地丈量工作,晚上到村民家中宣传政策,短短一个月,全村土地确权的丈量和定点工作就顺利完成了。”朱勤政说,由于这两年来驻村工作组为村民办了很多实事,村民对工作组都很信服。
“工作组为我们大家带来了致富新希望。自打他们驻村以来,为大家做了很多实事。对我们而言,切实感受到了村子里发生的变化,村容村貌整洁了,致富道路找到了,心里真是十分高兴。”在采访中,村民陈德忠高兴地说道。
张腾告诉记者,在驻村帮扶期间,工作组还积极动员、组织贫困群众参与扶贫项目实施的全过程,最大限度地发挥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天道酬勤,在驻村工作组与村民们的不懈努力下,大屯村近年来经济收入明显好转,村民的钱袋子也渐渐鼓了起来,2015年,大屯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690元,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近两年,村里的外出务工人员陆陆续续返乡,或就业、或创业。随着村民自身素质、自我发展意识以及参与意识的不断增强,大屯村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望着眼前长势喜人的蔬菜,张腾眼中满是坚定。(安顺日报记者 冯毓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