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顺市黄果树风景名胜区石头寨,有一组极富典型布依风情和大明屯堡特色的明代建筑群。在占地10500平方米、有着600年历史的古村落里,幢幢石屋鳞次栉比、依山林立、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沿着岩石嶙峋的山坡自上而下修建。
石头寨依山傍水,群山环绕,田连阡陌,绿树成荫。石头河静静流淌,河水清澈见底,游鱼成群。五孔石桥卧河而坐,弧形石拱、秀美青山,于河道之中勾勒出五幅山水彩屏。住在柳绿成荫、竹林环绕、古树相间的的石头寨人,看白云散落,赏绿水青山,听炊烟袅袅,什么都不说,我想也十分美好。
石头寨伍姓先人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的石屋院落各各不同,却又凸显着异曲同工之妙。先人工匠们将房屋建成了以三道关连线为轴,石屋延关绕山为翼的典型军事防御营寨,这显然是大明朝调北征南、屯田戍边、战时为兵、农时为民的历史遗迹。
沿着中轴线,拾阶而上来到第一道关口,迎面而来的是石头寨布依英雄伍范林的老宅,老宅为木石结构,不用一瓦一砖,以木料穿榫作梁,梁有9柱,老宅三间一落,五间一幢,中间作堂屋,两边作卧室,上铺地板,下为畜室。据介绍,该老宅在建时,先用石头砌好两座两米以上的屋基,后将木柱房梁架立于屋基之上,房架立好后,就砌石墙四面封山,四面各墙皆留有哨眼,用薄石板盖房作顶,再用石料间隔,石柱支撑。房屋的外墙内墙,有的用块石、垫石垒砌或浆砌,有的用锤针剔打平整的料石安砌,有的则用乱石堆砌。
伍范林的老宅仅是石头寨老村群落的一个典型代表,石为基、石为墙、石为梯、石为顶的石头老屋在石头老寨比比皆是,登石级、穿石门、进石屋、坐石凳、用石具至今仍令石头寨人引以为豪,他们将先人们的精美石工技艺代代相传,如今村寨中部分年长男子仍然人人会石工,个个与石亲。
第二道关口演武场的一块“退亲石”引人注目,据说这块石头见证了几百年来石头寨历代先人们的所有退亲仪式。石头寨村老支书伍启锦告诉记者,由于不吉利,这块石头大部分被毁,如今只剩遗迹。这固然是石头寨的民俗传说,却更是石头寨人的石头崇拜,以及数百年来传承着的石头文化。
沿着历史轨迹,触摸着历经沧桑的古城墙,记者来到石头老寨古军事防御关口的第三道关内。1500米城墙环山而卧,诉说着历史沧桑,唱响了对石头寨布依英雄伍范林的赞歌。老支书说,第三道关内的空地,不仅是石头老寨防御营寨的中心指挥所,更是石头寨布依族人的祭祀圣地。每逢征战、节庆或年景不好时,山顶那块巨石便成了石头寨布依人的神明,全寨老小沐浴净首,虔诚焚香,以求每战告捷、村寨平安、风调雨顺、人丁新旺、五谷丰登。
屹立山顶,满怀清风,顺山势而向下望去,只见河边柳下、五孔桥上,布依妇女们寨里寨外各坐一方……“那是布依妇女们在做蜡染、织纳锦,全寨百分之八十的成年妇女都会蜡染这一类传统的石头寨民间工艺,有一半人家有染缸,可以说,布依妇女们的一生都有蜡染
制品伴随。”老支书自豪的说,近年来,国家逐渐重视起保护传统民族工艺,通过对寨上的蜡染制品的抢救和制作工艺的传承,现在石头寨的蜡染制品制作工艺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传承。
夕阳的余晖沿着连接三道关口的石阶点点散落,这个有着历史记忆的传统村落在点点余辉中,继续向人们讲述着一个又一个关于石头的故事……(安顺日报记者 陈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