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古宇
2012年以来,普定县把党建作为各级党组织“一把手”工程,牢固树立“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理念,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压紧压实各级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以基层党建“12345”(一公里干部、双岗书记、三联行动、四述一评及以五民机制为核心的“五五系列”工作)为抓手,夯实基层基础,探索有效载体,结合实际创新,巩固工作成效,切实把党建作为最大政绩,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用党建新成果推动县域经济提速发展、后发赶超。
普定县先后被列为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省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等称号。
“一公里干部”零距离服务群众
发端于鸡场坡镇现已在各乡镇相继推广的“一公里干部”,深刻地诠释了党“为人民服务”宗旨,用好了党“密切联系群众”这一克敌制胜的法宝。鸡场坡镇针对部分村组离政府驻地较远、群众办事不方便的情况,大胆探索“管理之变”和“服务之变”,择优选派了18名镇干部“全脱钩”乡镇业务工作,“吃、住、干”在村,“零距离”联系服务群众,增强了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这些干部被群众亲切地称为“一公里干部”。他们如群众亲人,有的帮群众带去点子,有的帮群众拓宽致富路子。
“一公里干部”杨勇组织开展低保评定工作
鸡场坡镇那兑村“一公里干部”是刚从大学毕业考上公务员的陈士景,这个年仅23岁个头瘦小满脸稚气的年轻人,在得知后箐组80余岁的杨秀珍老人房屋漏水不能居住后,他和杨秀珍的外孙苏发军一道,自购水泥、沙子对老人的房屋进行了维修,新建了拦水圈、安装了排水管,解决了房屋的漏水问题。“水泥、沙子等是他们用马到20公里外的乡场上去驮来的”,村主任王德芳介绍。“我的几个儿子都到外地上门去了,要不是乡里来了‘一公里干部’,我的困难不知好久才能解决,他们比我的亲儿子还亲啊”,杨秀珍老人激动地说。
“一公里干部”摩托车工作队入村开展工作
派到肖家村的彭志友是“一公里干部”中年龄最大的,今年50出头了,他到村里后带领群众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种植、养殖业。每天他都要到村民梅培祥的养鹅场去看看白鹅、青鹅的长势,帮助梅培祥给5000余只鹅喂食。在村民王天贵的育苗场里,一株株竹柳迎着春风吐露新叶,彭志友邀请乡林业站技术员,精心为王天贵提供竹柳栽培技术指导。最让彭志友高兴的,还是带领群众爬上肖家大坡,到3000亩茶场里赶采“明前茶”,采累的时候,就坐到山头上去吹吹山风,看看山脚下他带领群众种植的数百亩李子和樱桃、1万株核桃、2万株桃树,1500亩免耕油菜。“能为这里的群众服务,我很荣幸。”彭志友一点都不为在地处偏远、路途颠簸的肖家村驻村感到厌烦,反而被这里勤劳淳朴的民风所感动。“在我们这个偏远村,消息闭塞,志友的到来,为我们送来了好政策、好消息,畅通了我们与外界的联系,这样的‘一公里干部’,我们欢迎得很”,肖家村村支书王开学掩饰不住脸上的喜悦。
落东村是鸡场坡镇较边远的村寨,村里的30多个孩子每天上学都要摸黑从山洞进出,走烂泥路,村民们出行、干活也不方便。“一公里干部”为解决群众所急,及时向乡党委汇报,出主意、出力气,上下奔跑,从普定县交通局协调入村公路项目打通进村公路,用“一事一议”项目和群众投工投劳的方式修建两个组的入组公路。“一公里干部”真情帮助群众解难化忧,铸实党群鱼水之情。
在“一公里干部”的动员下,那芮村又有11户村民通过流转土地一起种植了小黄姜80亩,发展养殖大户2家。
“双岗书记”推动群众增收致富
2014年,普定县化处镇化新村内的六家合作社合并组建了贵州新益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统一进行农作物的引进、栽培、管护、销售等。同时,为保证园区土地流转的顺利推进及园区建设向着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同时兼顾村民与公司两方面的利益,村支书胡波兼任了公司的总经理。他成为了“双岗书记”,既在村支部担任书记,又在村创立的公司(合作社、协会)担任要职。
胡波利用自身既是支部书记又是公司领导的双重身份,带领村支两委和公司一帮人,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项目和资金支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和为群众谋利益,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推动了园区的健康发展,村民也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奔向小康。化新村村民人均收入从2012年的4350元增长到2015年的8185元。化新村用实践证明了支部牵头成立公司,并担任公司要职在助推村级发展和公司发展上彰显出的优势,它顺利地找到了推进党建工作和谋划发展产业的一个最佳的结合点。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该镇戛卧村的支部书记袁光松动员了村里的19户有发展意识的农户到化新村学习,最终决定每户出资10万元成立了金钱洞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流转村内3000余亩土地种植莲藕。“美似画境”的戛卧莲藕基地,成为了参观考察的好地方。
2015年,在定南办陇财村,借力沙湾农业大观园的农业产业和新农村建设,成立了旅游服务公司进行运作,支部书记王发勇兼任公司经理,公司下设多个服务部门,盘活集体荒山、河滩等资源,为土地流转农户提供了多个就业岗位,依托布依“六月六”、“葡萄盛宴·醉美沙湾”葡萄采摘节暨“沙湾葡萄杯”全市广场舞邀请赛、全县乡村旅游建设成果摄影展、葡萄画名家作品展等节会庆典,深度挖掘布依特色食品、酿酒、农家乐等产业,乡村旅游实现“井喷”发展的同时,集体经济也步入发展快道。2015年,这个贫困村的村级集体经济积累就增加30万余元。
目前,“双岗书记”模式已经覆盖了全县的12个乡镇(街道),一幅“村村都有好产业、寨寨都有好风景、户户都有好收入、人人都有好生活”的美好画卷将呈现在大家的眼前。
“三联”行动搭建干群连心桥
普定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2014年,获国家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先进县”和“中国民间文化(花灯)艺术之乡”。
马官镇是普定乡土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该镇“村村唱花灯,寨寨跳地戏”,开展的“文化联村、花灯联情、党建联心”的“三联”行动,搭建起党员干部群众“连心桥”,以文化凝聚民心、引领民风、促进和谐,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扎实有效推进同步小康建设进程。
“花灯联情”邀请赛拉近党群、干群关系
马官镇将文化联村内容具体化为“五个一”:建好一支乡村宣传文化队伍;育好一批乡土志愿文化人才;唱好一首乡愁特色文化歌曲;办好一份乡风文明简报;演好一台乡音正气文化大戏。突出文化助推发展的优势,以文化手段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该镇以天兴村、屯院村、双玉村、余官村等9个村作为示范点,建立乡村文化宣传队伍。文化联村的行动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在原来各个村子原有花灯队伍的基础上又新成立了新的表演队,如余官村有3支,天兴村有4支。与此同时,广泛动员文化志愿者服务群体,志愿者联合会自2015年8月成立以来,已有200余人注册志愿者。
每到节假日,公益演出和无偿表演接连不断,“我是乡村小主人”、“文明乡风”、“尊老爱幼”等主题公益演出轮番上演。文化志愿者徐红翠说得好:“通过我们的演出,将文明礼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中华文化的传统价值潜移默化传递出去,推进了村容整洁、乡风文明、人与人更相互尊重,增进了团结、和谐,许多以前有过节的村民通过参加活动和好了,增进了感情”,道出了“三联行动”的要义。
马官镇着力建强发展型服务型基层党组织,选好用好村干部,着力优化年龄结构、文化结构,增强发展观念等,选好配强村干部队伍,使之成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的主力军。通过开展村干部代办服务,整合服务中心资源,落实好窗口前移措施,切实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同时,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实行“一村一策”,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农村致富带头人发展各种特色产业。通过整合村集体资源,引进资金、技术和企业对集体资源的开发,盘活村集体荒山土地和农民建房集中安置点,让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四述一评”推动干部作风向好
2014年以来,普定县认真贯彻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要求,着力开展“四述一评”工作,在乡镇党政主要领导、部门(单位)党组书记、村两委负责人中普遍开展述职、述责、述德、述廉和民主评议干部工作,接受广大干部群众的监督,着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警示干部勤政廉政,推动广大基层干部作风向好,提升联系服务群众的本领。
目前,该县“四述一评议”工作覆盖了172个村(居)党支部、30余个党委(党组),172个“第一书记”和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做到形式多样化、内容规范化、评议公开化。通过召开党建述职会议等形式,由述职人围绕履行职责、完成重大工作、责任担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党风廉政建设等情况进行陈述,把党员干部负责的各项工作晒一晒、比一比。
参会的各层面代表根据干部陈述的职、责、德、廉情况进行评价打分,评议结果作为评定干部等次、是否作为的重要依据。村级还将“四述一评”工作与“十星级文明户创建”、“积德榜”等工作结合起来,推荐评选本村在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孝老爱亲等方面的道德模范。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各项工作跃上新台阶。
“五五系列”强力推动同步小康
近年来,普定县结合实际,创新了系列党建工作载体,使之成为同步小康的“助推器”、党员干部的“加油站”、和基层民主的“新路子”。
“五民机制”保民主。“五民机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针对前几年部分村干部的“五不”(不民主、不公正、不公开、不廉洁、不作为)等问题,出台了“五民”机制。即:村事民议,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项,须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着力解决“不民主”问题;村务民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大事和民生事项等,须通过村民代表参加的表决讨论会研究同意,方可公示并付诸实施,着力解决“不公正”问题;村财民管,定期对村级财务收支事项进行公示,由理财小组、村务监督委员会对各种票据审核把关,强化监督管理,着力解决“不公开”问题;村廉民督,年度内群众关注的热点重点问题,让村务监督委员会全程参与,办理情况及时向群众公开,广泛接受监督,着力解决“不廉洁”问题;村干民评,村干部每半年进行一次述职评议,由群众评价村干部履职情况等,着力解决“不作为”问题。
通过五民机制的运行,很多难啃的硬骨头群众自发地啃掉了,如金马新村三天拆迁138户,至今该村没有一人上访。“五民工作”机制的推行,让村干部多了一份敬畏敬业之心,村两委取得群众信任的同时筑牢了廉洁“防火墙”。2015年,“五民工作法”被推荐为全国第一批30个成功改革案例,成为全省上榜的3个案例之一。
“五点工作”夯基础。自2013年起,普定县采取现场观摩、交流推进和工作例会等方式,坚持推行“抓重点、比亮点、查盲点、督弱点、破难点”的“五点工作”法。以“1+4+N”为主要内容,即确定主题目标+每个季度召开现场会+配套一批措施办法。通过基层党委申报的主题、方案、措施后比选确定,把现场交流推进工作抓在一线,采取亮点观摩“学”、经验交流“比”、表态发言“赶”、领导点评“提”等环节,不断增强基层的看齐意识。整合各方项目资金,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激励各基层党组织创先争优,成立3个督查组强力跟踪问效,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不断凸显,在比学赶超中创造了一批党建示范典型。
“五型经济”破瓶颈。普定县大力激活农村各类生产要素潜能,科学编制发展规划,因村施策,依托“信合联村发展行动”,发展“资源开发型、资产经营型、资金投入型、生产服务型、综合服务型”的“五型”村级集体经济,分类管理、均衡推进,深入推进“5541”农村致富带头人和“六个100”创业带动就业工程,预计2019年前实现村村都有集体经济,全面消除“空壳村”、解决农村有钱办事问题。各乡镇按照“选准产业、选准模式、选准班子”的要求,立下军令状、制定时间表和路线图。目前,全县集体经济年收入1万元以上的村达80个。
腊柳村开展“五送”活动慰问贫困老党员
“五送活动”暖人心。全县各级党组织为激发党员队伍活力,创造性地开展“五送”活动。即:针对个别党员党性意识薄弱、不参与组织生活等情况,以道德讲堂、专题党课等方式,“送党课”增强其党性观念;通过救助、慰问的方式为困难党员解决燃眉之急,以“送温暖”让其感受到组织的关怀;通过围绕种养殖技能等开展培训,并协调小额扶贫贷款等对党员进行扶持,以“送服务”让其发展有本、致富有方;通过开展结对帮扶,强化对流动党员的关怀,以“送关怀”解决其后顾之忧,让他们亮明身份,积极工作;合格党员去世后,村支部组织党员以赠送鲜花、慰问品等前去吊唁,以“送追思”让党员的亲属真正感受到荣誉。通过“五送活动”的开展,帮助难的、改变懒的、提升弱的、加强一般的、助推强的,全县呈现出风清气正、激情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兴伟集团无偿捐资3.7亿元、县委政府整合各类资金1亿元打造的造血式党建扶贫项目秀水农旅综合体项目
“秀水五股”树标杆。贵州兴伟集团作为秀水村的帮扶单位,结合秀水村发展实际,投入3亿余元,主要打造旅游景点,设有观光大道、赛车场、秀水湖、漂流河道、蒙古包等60余个项目。兴伟公司采取集团式帮扶,不要一分回报,全部投资实体、效益都归该村村民,整个旅游开发整合各种有利资源,采取秀水“五股”方式分配。即:人头股:秀水村民人人有股,占股10%;土地股:每分土地算一股,投了几股算几股,占股30%;笑益股:一分劳动一分股,参与劳动才有股,占股30%;孝亲股,百善孝为先,孝亲在当前,把孝亲股作为65岁以上老人的生活保障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公益事业经费,占股5%。发展股,积少成多谋发展,秀水明天更美好,占股25%。整个项目设施预计2017年初完工,建成后即投入运营,预计年经营收入1亿余元,年利润可达4000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