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改善人居环境工作综述
绿树环抱的虹山湖 □记者 薛峰 摄
“十一五”期末,我市城市建成区绿地率16.8%,绿化覆盖率18%,人均公共绿地1.1平方米。
2012年3月,我市启动了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计划用五年的时间,使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5%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9平方米以上,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2014年12月,我市荣获“贵州省园林城市”称号,建成绿地面积1467.92万平方米(含2.7万平方米的景观水面),公园绿地面积248.37万平方米。绿地率为30.38%,绿地覆盖率为34.4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6.84平方米。
2016年目标:建成区新增绿地245万平方米,绿地率达到32%、绿化覆盖率达到36%、人均公园绿地达到9平方米。
“创园”之路,风雨兼程,目标一步步靠近。
如今的安顺,路在绿中,房在园中,城在林中,人在景中,城乡一体,四季变换,色彩斑斓。生态体系建设步伐加快,人居环境不断改善,人与自然相处日益和谐。
依山造景 有山皆园
夏日炎炎,如何避暑?山体公园成了很多市民的首选。7月7日,西秀区七眼桥镇九龙屯村的张勇一家人带着亲戚来虹山湖游玩,他告诉记者:“亲戚离开安顺十多年了,今天就是特意带亲戚来看看家乡变化的”。沿着木栈道扶梯而上,他们一家人边爬山边合影留念。
安顺是一个典型的喀斯特地形的城市,“多山”是最大的特点,城区可视范围大小山头166座,山地面积25073.4亩,具有小巧精致、独峰成山的特点,每一座山就是一座城市盆景。
2012年年底,我市把山体公园打造作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一项重要举措,提出建设“盆景安顺”理念,打造“城在山中,山在城中”的美丽图景。修栈道、建凉亭,因地制宜注入各种文化元素,突出地域植物特征,把每一座山建成一座山体公园,形成一山一特、一山一景。
2012年至2013年间,陆续实施了电视塔后山、园区大道双黄坡和黄果树大街爷爷山等裸露山体绿化治理,治理试点面积2万平方米。在试点治理的基础上,城区30座山体纳入山体公园化绿地建设范畴,编制《安顺市城区山体公园体系规划》,并将6座山体公园和21座山体游园相继列为市委、市政府2014年、2015年、2016年“十件实事”之一。
时下,狮子山、驼宝山、龙头山等山体公园或山体小游园辐射虹山湖、黄果树大街、新火车站、娄家坡、东出口、南出口等六大片区,为市民茶余饭后提供了休闲、娱乐、健身的好去处,也为我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几天,位于安顺东大门的麒麟广场正在进行最后的绿化收尾工作。本月内,一个占地2万多平方米、集休闲娱乐、音乐喷泉、观光平台、儿童游乐场、700个地下停车位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生态休闲广场即将与市民见面,这是截至目前安顺面积最大、功能最全的休闲广场。
在安顺城区,除新修的麒麟广场外,建成了若飞城市公园、多彩万象旅游城和驼宝山广场等公园绿地,并陆续开放,提质改造了虹山公园和贯城河河带走廊,突出植物造景和人文雕塑,城市生态功能和休闲功能不断提升,基本实现市民出行500米见园的需求,满足市民休闲、健身需要。
除政府投资建设以外,市委、市政府还积极鼓励并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或自建山体公园,目前安顺市家运天城、青溪雅郡等在对小区内部充分绿化的基础上,分别在内部自建了山体公园,既优化了小区生态环境功能,又增添了我市绿地建设面积。
绿随路建 有路皆绿
按下车窗,享受徐徐凉风,欣赏沿途色彩斑斓的风景,让从广州来安顺避暑的王丽敏倍感惬意。作为珠宝商人的她,每年都会来安顺避暑。“安顺的变化一年胜似一年,尤其是安顺的路变化最大,变得宽敞了,变得更美了。”
外地人都能感知安顺的变化,本地人更有切身的体会。贯穿全城的黄果树大街,安普同城大道,一年四季,花香不断,绿彩相间。这是我市以城市主干道路为主线,加快城市道路绿化建设的成果。
近年来,相继建成贵安大道、安普大道等城际干道和二环路、西秀园区大道、星火路等城市干道生态景观长廊;对黄果树大街、机场路、南北大街、中华东西路、南出口进行景观提升改造,逐渐形成以西秀白塔为轴心的十字形绿荫大道,绿化景观建设和改造里程达到50余公里,城市道路绿化网络初具雏形。在树种配置上,以种植香樟、桂花、银杏、栾树、松杉等高大乔木为主,配以灌木、花草组团,改变了创园前“一条路,两行树”、绿化品位不高的格局,在布局上形成了针阔兼备、乔灌结合、绿彩相间的景观效果。
在城区主干道,采用花箱式护栏,大大增强道路景观效果,使得道花飘香,街景宜人;大量使用了常春藤、油麻藤、爬山虎覆绿举措,扮靓大街小巷和墙体边坡;沿街80%的单位实现拆墙透绿,市委大院、实验学校、家运天城等20余家园林式单位和小区相继涌现,进一步拓展了城市立体绿化空间。
今年,西秀区对顾府街箱体绿化、横二路、武当山路道路绿化和黄果树大街景观提升;平坝区将完成公园路、平黎大道道路绿化;开发区要完成开二号、开三号、开七号、南航路、纬一路等道路绿化和黄果树大街补植增绿。同时,各主城区将在原有绿化的基础上进行大量补植,增加园林小品和精品,提升绿化水平;对仅有单排行道树或未设置树池的道路要采用树箱、花箱等形式提升绿量。
城乡一体 各美其美
7月8日至10日,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宋旗镇三合苗寨迎来了旅游推介、就业招聘、美食汇以及全国山地自行车邀请赛等多项活动的举办。
这里原本是国家一类贫困村,今年3月以来,开发区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为载体,整合各类资金逾1亿元,按照“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升级版的标准,以三合苗寨建设为核心,围绕三合水库区域,对平寨村148栋房屋进行立面改造,对村庄进行绿化,开展生态水道治理,并将周边山头打造成山体公园,对荒山经济林进行补绿植绿。通过短短几个月的建设,三合苗寨发展成为了农旅一体化的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示范点。
城乡绿化一体化,构筑城市生态圈,让城市和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是我市推进“创园”工作的又一举措。我市按照依山而建,顺势而为的理念,以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珠江防护林体系建设和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重点工程为支撑,大力推进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实施县、乡、村造林工作。
大力推进植树造林。将城市园林绿化注入生态的理念,通过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积极打造城市生态屏障和生态走廊。三年来完成植树造林100万余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4%,与城市绿地共同构筑起城乡一体化绿色生态圈。
突出生态保护。注重喀斯特地貌特征原生植被的恢复,认真组织对安顺润楠、油茶、老虎刺、金刺梨、柳杉、栾树等乡土树种和千层金、红枫等彩叶植物进行试点培育,金刺梨、油茶、栾树等品种已逐步运用于沪昆高速沿线山体植被恢复、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林业产业结构调整。
开展“绿化美化乡村”活动。以沪昆高速沿线的大西桥镇、七眼桥镇等部分村寨为重点,以点带面,推进农户天台、阳台及村寨的绿化、美化、净化、香化,靓化“两台”,“四化”村庄。沙湾田园风光、浪塘生机盎然的农家院落、小河湾的亲水步道等美丽乡村特色吸引了无数游客前往观光休闲。
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在普定现代高效农业园建立安顺市园林苗圃科研基地300亩,培育香樟、桂花、红豆杉、罗汉松、红叶石楠等优质苗木20000余株,辐射面积5000余亩。与此同时,个体苗圃也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
人人参与 推动“创园”
植绿还需护绿。我市不断建立健全公共绿地管理机构,全面落实公共绿地的管护责任主体。对山体公园坚持防火、防坏、保洁、保好的原则,强化人防管理意识,实行挂牌管理,落实责任到人。对道路、公园、广场等绿地制定管护技术规范,分类别、定级别,积极推行社会化管理。全面消除绿化“死角”,狠抓附属绿地达标率。清理城市干道沿线残留菜地、实施受损弃置地生态与景观恢复。
园林城市创建,人人有责。为广泛发动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宣传,市绿化委组织了以“宜居安顺 绿色家园”为主题的义务植树活动,城市公民义务植树率达90%,植树成活率达85%;开展“绿色清明,文明祭祀”和“万盆兰花送市民”等活动,免费发放苗木花种30000株(袋),倡导广大市民“植绿、爱绿、护绿”;市创园办组织了“绿色家园、全民共建”为主题的捐资建绿活动,全市102家单位和4164名个人慷慨解囊,累计捐资近1000万元。
同时,利用电视、电台、网络、报刊、移动通信等媒介,以及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学校的黑板报、专栏、宣传展板、文化墙(廊)、宣传横幅、户外LED宣传牌等载体,开展“创园”主题宣传,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营造浓厚的社会宣传氛围;深入开展“创园”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医院、进部队“五进”活动。做好职能部门指标考核工作,强化督查、定期通报制度。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凝聚了290万安顺人民的共同期盼。透过这生命的绿色,看到的是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致力改善人居环境、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铿锵步履。
攻坚克难、奋力推进。“创园”,安顺在路上!(安顺日报记者 古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