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出产兴景美新断桥

2016-08-09 09:31:32    来源:        

  盛夏时节、花靓果肥,取道花江,绕关岭县城不入,断桥镇须臾即到。走进断桥,“一区两带”自然天成。依托“农业稳镇”、“旅游兴镇”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借助创建乡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东风”,产业发展喜人:

  蜜柚、提子、枇杷应有尽有,好瓜好果知时节,好似“花果山”;牛羊满坡走、草长蹄不没,仿如塞上风光;莲叶田田、碧水清清,采莲秋水畔、溪头风浪晚,一派“江南”景致……

  断桥镇党委书记王平向记者谈到了断桥发展的“二十四字经”:“园区引领、产业富镇、生态立镇、科技强镇、旅游兴镇、城镇带动”。立足实际,坚守发展生态“两条底线”,探索丰富产业发展业态,有效串联各产业融合发展,关岭断桥发展正经历转型升级之变。

种植大户卢发应引进提子新品种“红巴拉多”,开创断桥种植精品提子先河 张韬/摄 

  结构之变:推陈出新 无中生有

  毗邻关岭县城,断桥糊辣椒等农特产品早年间便名声在外。今天的断桥镇,农特新产悄然转变成了特色蔬菜、精品水果,乃至“关岭牛”,种种变化让记者惊奇不已。

  断桥是安顺最早开展早熟蔬菜种植及批发的地方,效益较好,但是近年来出现土壤及蔬菜品种退化,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要摆脱困境、突破瓶颈,需在传统产业与新形势中找到最佳契合点,走立体化、混合型农业发展新路。断桥镇围绕园区引领、产业深化、农牧结合、科技补强等方面,对相关产业进行梳理引导,既注重发挥固有优势,又注重“无中生有”,丰富农产业发展业态。

  ——园区引领,注重规模生产。目前,断桥镇上鸡德、坝陵早熟蔬菜示范园区已建设2200亩,年产值约5000多万元,种植品种有西红柿、瓜类、豆类、辣椒等10个优质品种;依据断桥气候条件,在八德产业园引进种植莲藕1100余亩,预计产值达1000余万元,目前已进入采藕阶段。园区种植中草药金银花2200亩,投入110余万元。同时,创新发展模式,广泛发动农户参与,辐射产业园区周边农户发展致富。

  ——产业深化,注重品牌打造。如今,断桥农贸市场年货物吞吐量达6万吨,产品远销四川、重庆、广东、湖南等省市。全镇蔬菜播种面积达2万余亩,预计产值达6000余万元;断桥柴火糊辣椒推出“瀑布乡”“孔明”“凯歌”等品牌,年产量600多吨,年销售额100万元。此外,满足销售需求的同时,引导具备条件的企业开展深加工,进一步夯实产业基础、延展产业链。

  ——农牧结合,注重产业构成。结合“关岭牛”三年振兴计划方案,全镇“关岭牛”养殖户有382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68户,“关岭牛”存栏数1700头,其中能繁母牛1081头。此外,发展牧草种植,注重种养互促,注重“以短养长”,不断完善产业构成。

  ——科技补强,注重技术保障。推广农业适用技术,在断桥、坝陵、木城、板怀、简桃等村示范杂交水稻旱育秧、宽窄拉绳插秧等适用技术高产示范面积2000亩,良种良法推广率达100%。在木城村、坡舟村各实施杂交水稻示范面积100亩,在坡舟村实施杂交玉米示范面积100亩;良种良法推广率达100%。同时,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做好病虫草鼠害疫情监测防控、杀虫灯维护、完成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工作及蔬菜农药残留检测。

  此外,投入1750万元实施占地面积9000余亩的八德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200万元实施坝陵村高标准农田项目实施,目前已投入100余万元。

  没有产业,架子就是空架子,发展没有着力点。断桥的思路是千方百计推动产业上规模、出新品,想方设法让群众得实惠。变特产为多产,丰富产业构成,断桥镇产业结构之变,方兴未艾!

  惠农之变:示范带动 规模引导

  山路上深一脚浅一脚,走进该镇戈曳村种植大户卢发应家果棚,但见50余亩果棚中,种有10余个品种的葡萄、提子,另有试验种植的枇杷。果棚中清风拂过,带出阵阵甜香,更有蜜蜂往来其间、采蜜授粉。

  “家里养了蜜蜂,地头的水果是要长得规整些。”遇记者采访,卢发应一边引路,一边介绍他家产业。因父母年事已高,5年前,卢发应舍弃在外万余元的月收入回乡发展,把目光投向了水果种植。

  “椪柑、李子、桃子这些我都观察过,网上了解过,又去到云南、浙江考察,最终决定主打提子、葡萄,把产业先做起来。”提子、葡萄挂果期一般在两年左右,卢发应家种植满3年,已进入收获期。“就是人工有点贵,一年要20万。”

  “你收入渠道多嘛,又是水果,又是蜂蜜,小康了!”果棚下,断桥镇镇长马兰给卢发应算了笔账:仅种植提子、葡萄,他家年收入达50万元,搞果棚先期投入的80万元成本,以及20余万元维护费用,已收回小半。这还不包括每年二三百斤左右、每斤188元的蜂蜜收益。

  “果棚做起来了。只是‘小而全’,自给自足、不成规模,自己如果满足了,就是小农意识哟。”闲谈时,王平告诉卢发应,该镇目前正开展机耕道、排管沟渠等修建,力争串点成线、带动一片。发展经果林种植的同时,探索乡村采摘体验游,再给发展经果林种植的农户增加一笔收入。

  “得把大家发动起来,成立合作社,把整片山全种上水果,做成连片分类的果园,我们再努力向上面争取,缺什么补什么。”王平认为,当下“合作社+大户”生产经营模式便于整合分散劳动力,推动产业上规模、出品牌,有利于相关惠农政策落地生根。

  同样的引导帮扶,也在莲藕种植大户梁忠和身上进行着。因缺乏种植传统,采掘技术落后,断桥莲藕种植户普遍有“种藕不及采藕”之叹:外省几毛钱一斤的采藕费用,到了断桥涨了六七倍、乃至近十倍之多。农忙时节还常“抢工人”,“货比三家”的采藕工人更引发种植户之间的矛盾。

  “还是大家不齐心,外面的经销商来收藕,价格压得低还争着卖,转个手经销商就赚翻番。”即便如此,梁忠和家近百亩藕池,亩产莲藕2000斤不在话下。除去每名采藕工每人每天250元的人工费,年收入有近50万元。但他心中有个大难题:莲藕采摘后极易腐坏,丢头大,近五分之一。

  “搞合作社,大家就能一起使力共同致富。”王平耐心地告诉梁忠和等种植户,合作社成立后,可统一价格、统一生产销售各环节,兼且开拓市场,以至发展深加工,搞莲藕制品加工,把“丢在水里的钱”捡起来,进一步优化拓展利润空间,给藕农带来更大实惠。

  目前,断桥镇正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子。该镇9个村有集体经济,占全镇60%,经济总量达120余万元。其余6个村正探索集体与群众共同发展模式,促进集体经济与群众收入双增收。示范带动、规模引导,“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凝心聚力谋发展,断桥镇惠农之变,渐入佳境!

  未来之变:一区两带 农旅结合

  走一趟断桥,感叹其便利通达,环境优美:投入580余万元实施通村通组路及串户路硬化。全镇通村道路硬化率达100%,通组道路硬化率达96%、通达率达98%;看村容村貌,“美丽乡村”雏形初现:投入840余万元实施村级“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寨等项目建设,为项目实施点安装太阳能路灯、安装垃圾箱、修建公厕、观光步道,排污沟等设施;投入4.5万元实施德新村郎妹、扒子大寨等庭院硬化。项目建成以后,将彻底改善德新、大理、坝陵、坡舟等村级人居环境,大力改善了村容村貌。争取环保资金30万元,对各村寨生态环境进行维护和修复,新建旅游公厕1座、保护水源假山一座及周边管网建设;争取住建资金8万余元,购置移动式垃圾箱10个;投资850万元修建断桥镇公租房96套5760平方米,小城镇建设已然拉开帷幕。

  走访中,记者听断桥镇主要负责同志谈及工作展望时,始终在围绕农业“做文章”,着眼于未来的农旅结合。

  “着力构建的‘一区两带’,符合断桥发展实际,贴合群众利益的产业布局,也代表着断桥镇未来走向。”王平告诉记者,所谓“一区”指以集镇所在地断桥村为中心,在低海拔沿河一带,打造以美国红提、早熟蔬菜种植和土鸡、肥猪、肉牛养殖为主的产业区。“两带”一是围绕该镇戈尧、纳建、舟磨三个海拔较高、水源较差的村,打造以五星枇杷、杨梅、脐橙、红肉蜜柚等优质水果种植为主的精品水果产业带。二是在木城、坡舟生态较好的沿河村寨,以观光旅游为主,打造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带。投资2亿元的木城河水上综合娱乐项目年内有望落地。明年的全市旅游发展大会移至关岭举办,也把木城河相关旅游项目纳入观摩线路。木城河旅游资源将得到深度开发,自不待言! 断桥镇的未来之变,后事可期!(安顺日报记者 段斌)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