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通过分析研究,切实提出了构建开发区“大政法”体制建设的工作思路。此举做到改革创新、法治引领,有效补齐了该区人员编制少、机构不健全、工作难协调的短板, 目前,基本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调、齐抓共管、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大政法体制建设的工作格局,开创了该区政法综治维稳工作的新局面,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大政法”实现大转变
按照市委、市政府构建法制工作委员会的总体布局,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主动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成立了以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为组长,分管组织人事、政法公安工作的主要领导为副组长,各部门和镇(办)、新型社区党委或行政“一把手”为成员的“大政法”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工委政法委,且垂直下设综治办、维稳办、应急(信访)中心、矛盾调处调度和专类矛盾调处工作机构。其中,专类矛盾调处机构成立安全生产交通事故类、民生类、发展类3个类别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下辖11个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组。并构建了采取九种方式进行政法综治维稳领导责任制查究的“谁主管、谁负责”、“属地管理”工作机制,形成了分工明确、职责清晰、运转高效的维稳工作格局。
开发区“大政法”工作组织机构示意
“大政法”实现了单一的综治、维稳、应急(信访)、矛盾调处向横到边、纵到底的大综治、大维稳、大应急(信访)、大矛盾调处工作系统的大转变,简单地说,就是变过去部门间单打独斗模式为现在的协调配合、联合作战模式,节约了调处成本,提高了工作效能。
“大政法”带来大稳定
在今年4月1日启用的开发区“大政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大政法”矛盾调处中心,记者看到,墙上的诉调流程图为当事人解决矛盾纠纷指明了方向,如当事人不同意调解,将引导其进入司法程序,但只要同意调解,就可根据案件类别转“大政法”矛盾调处中心,并分解到医患纠纷、土地纠纷、安全事故等11个调处工作组进行调解。
开发区敞亮的”大政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在“大政法”体制建设的基础上,开发区通过开展维稳信息“一日一排查、一日一研判、一日一调度”工作制度,深入排查各种可能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苗头隐患。做到早部署、早排查、早安排、早行动,召开专题会议,明确责任领导、专人负责化解矛盾纠纷,落实全区情报信息收集研判每日调度工作机制,对矛盾纠纷的排查做到了横到边、纵到底、不漏人、不漏事、不漏项;同时,“大政法”体制的建立,拓宽了各部门间资源共享、信息沟通的渠道,提高了职能部门掌控全区政治稳定的能力。今年4月以来,因预警在先,提前介入,妥善处置,该区未发生影响较大的群体性事件。
“大政法”促进大和谐
该区强化源头预防和分析研判,疏导化解矛盾纠纷的工作能力水平获得提高。截止目前,矛盾纠纷(信访积案)登记率、化解率、成功率同比均有所上升,共排查矛盾纠纷78件,已办结和化解56件,化解率71.73%;转办中央、省、市交办案件104件,化解102件,化解率99%;调处医患纠纷6起,成功6起,成功率100%……
开发区”大政法“矛盾调处中心
3月23日,安顺开发区某民营医院接诊一牙龈炎男性患者,成功手术后医生建议其住院治疗或留院观察,但患者输完液后未告知院方便自行离院。27日其病情恶化,在被送往贵阳某医院后死亡。28日凌晨,家属将死者尸体停放该民营医院大门处讨要说法,造成群众围观,严重影响医院正常工作秩序。
“大政法”领导小组办公室立即调度相关部门赶赴现场调处此事。经过做家属工作,于凌晨4点将尸体移送殡仪馆保存,当事双方同意协商处理。但协商期间部分死者家属多次发生到事发现场堵塞交通及焚烧纸钱的行为,并提出要求医院给以最低60万元的赔偿款。为稳定局势,“大政法”领导小组根据国家四部委关于医患纠纷在医疗事故鉴定结果未出来之前,不作金额赔偿的规定,向死者家属进行宣传。引导死者家属进入司法程序并告知:如任何一方因此事做出违法行为,公安机关将依法严厉打击。
在相关部门通力合作以人为本依法调解下,双方自愿放弃通过司法程序解决此事,达成6万元赔偿协议,并在“大政法”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监督下签订了协议书。该矛盾得到了及时有效化解,避免了过去“大闹大得,小闹小得”现象的发生,维护了辖区社会和谐稳定。(安顺日报记者 吴学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