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厂镇茂良村地处镇宁自治县西南部,该村山高坡陡、环境恶劣,致使“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群众在行路、喝水、上学、看病、安居、致富等方面无一不难。
怎样才能让群众不难?今年来,马厂镇不断加大异地扶贫搬迁实施力度,为茂良村争取各项扶持资金150余万元,帮助16户48位贫困人口整体搬出了“穷窝”,在全市走出一条新时期贫困地区“挪穷窝、换穷貌、改穷业、拔穷根”的精准扶贫之路。
“穷窝”缘何变成了“富窝”,让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是马厂镇茂良村易地搬迁脱贫给出的启示。
搬得出:让群众愿意搬、想搬、主动搬
雨后秋初的清晨,镇宁县马厂镇群山萦绕,每个山顶都笼罩着一层薄雾,很美。
汽车在群山弯道上行驶,最后在一块平地上停下,下车,看到一排排新建的的农家平房,像城里的“小别墅”,白墙青瓦,笼罩在早晨的薄雾里,正如一幅中国水墨画。这个像画一样的地方叫茂良村以莫组,是马厂镇一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安置点的房子大小不一,有125㎡的大户型,也有75㎡的小户型。目前,安置点内已经通上了干净平坦的水泥道路,节能路灯、小广场、垃圾池、简单的绿化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一应俱全,新居民全部来自1.5公里外的茂良“旧”村。
8月23日,茂良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屋刚完工,鲁熊贵就和家人急不可待地想搬进来,他带着妻儿已经住了10多年的老石板房。他说:“住久了又破又窄的房子,看到新展展的房屋,亮闪闪的路灯,滑溜溜的房前广场,谁不想早点搬进新房来住。”与原来半山坡的小村庄“穷貌”相比,茂良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已成为茂良人眼里的“富窝”。
茂良村易地搬迁安置点
8月26日,茂良村16户48位贫困人口在马厂镇行政人员的帮助下,整体搬出原来的“穷窝”。鲁熊贵一家三口人,按25㎡每人的标准计算,住进75㎡的新房,过上了新生活。
茂良村安置点俯瞰图
而为了建设好这个“富窝”,确保贫困群众“搬得出”,今年来,马厂镇创新投融资机制,以异地搬迁项目为平台,在镇级财力不足的情况下,积极向上争取支持,先后得到镇宁县委组织部、移民、水利、供电、财政、住建、林业、扶贫、农业、民政等部门约81.8万元的资金和物资支持,使搬迁点的基础设施从不足到逐步完善。
夜幕下,茂良村灯光闪亮
“就当自己搬家一样,思考群众搬家中会遇到的难处,很多问题就容易解决了。”马厂镇党委书记杨猛说,政策引导、设施先行,了解群众所需,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才能确保“搬得出”。这是马厂镇说服群众从拒绝搬到想搬、自愿搬的重要法宝。
为保证政策宣传到位、思想动员工作到位,搬迁过程中,马厂镇党政班子成员带头,利用夜间休息时间,深入农户家中,一对一宣传、推心置腹摆摊,及时化解群众疑虑,帮助群众甩开思想包袱。
8月26日上午9点,为按时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任务,马厂镇党政领导班子带头,在保证各股室、站所正常运转的情况下,全镇干部职工60余人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现场,帮助所有搬迁户抬动家具,清理生活用品,与搬迁户一起忙碌4小时,直到搬迁工作完成。
根据当地农村老百姓的习俗,该镇特地为搬迁户集体举行乔迁典礼,在典礼上,对搬迁户进行每户2000元的奖励,对群众过上新生活表示祝贺。
稳得住:想群众之所想,忧群众之所忧
搬迁户鲁熊贵的妻子韦正芬,一大早就围着鸡圈,小心翼翼地拾掇个不停。韦正芬说:“刚领养过来的小鸡苗,要‘贵养’,今年过年,我还期待卖个好价钱呢!有了这些鸡苗,这新房住的踏实多了。”
据妻子韦正芬介绍说,为了搬迁的事,她与丈夫吵了不止一次。丈夫鲁熊贵意见颇大:“如果搬进新房,还是靠着门前的三亩地吃饭,那么,新房总有变旧的一天,穷日子却没变,还不如不搬。”
事实上,鲁熊贵的“不满”,代表了茂良村大多数异地扶贫搬迁户的顾虑:一是没事做,只靠种地,过得还是原来的穷日子;二是搬迁费力又费财,搬来搬去耗费了大力气,如果守着新房坐吃山空,还不如不搬。群众的顾虑,则代表了政府部门的考虑:搬得出,也要稳得住。
为了能让搬迁户“稳得住”,马厂镇在异地扶贫搬迁工作中做到两点:即想群众之所想,忧群众之所忧。换句话说,就是建成后安置点不能成为“空壳村”,中看不中用,而是要满足群众的生活生产需求。
为了做到这一点,马厂镇制定了短期发展规划,在短时间内解决搬迁户“稳得住”的问题。
为让搬迁户“稳得住”,马厂镇政府为群众发放了鸡苗
群众搬到安置点后,在马厂镇政府的帮助下,茂良村成立茂良互助发展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搬迁扶贫项目资金入股、搬迁农户利用搬迁补偿金入股、农户自有资金入股等多种方式,投资共计50万,用于帮助合作社发展养鸡、养猪、种植大棚蔬菜。
为此,在政府的帮扶下,刚搬到安置点,韦正芬就领养到30只鸡苗,政府承诺,鸡苗分批发放,今年贫困户每户最终可领到60只鸡苗,非贫困户每户可领到40只。同时,合作社的猪圈及蔬菜大棚也都在紧张建设中。
“稳得住”的举措,增强了群众心理上的“稳定感”。因此,在茂良村安置点,针对丈夫鲁熊贵的“不满”,韦正芬经常以事实进行反驳:“如果今后咱村里产业发展起来了,还怕咱们的日子过不安稳吗?”
能致富:谋产业,改穷业,拔穷根
易地搬迁是扶贫的有力手段,脱贫致富才是根本目的。
搬得出、稳得住,最终能致富,是贫困群众从“穷窝”搬出来的目的,也是马厂镇乃至安顺全市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马厂镇小规模的养殖与种植,虽然能稳住群众短时间“住下来”,但并不能解决百姓长远的致富根本。
为确保百姓能长期“致富”,实现扶贫搬迁的最终目的,马厂镇还制定了长期发展规划。
农民脱贫,产业先行。为保证搬迁户长续发展,马厂镇政府帮助茂良村争取到财政扶贫项目资金84万元,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发展平台,年内计划组织集体种植樱桃600亩、优质桃200亩,将搬迁农户列入重点对象进行重点扶持。
同时,马厂镇政府正在积极申报5000万元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以安置点为项目建设核心区,结合农业产业发展,打造田园经济,倾力打造千亩樱桃园,发展乡村旅游业,保证搬迁农户产业多元化发展。
“能致富”的举措,激发群众致富的热情。对未来的生活,正在鸡圈忙碌着的韦正芬信心十足:“过去在‘穷窝’里,几辈子人累死累活,也仅够吃饱,住不好,搬出来后,不仅住上了新房,还有鸡可养,有猪可喂,有蔬菜可种,以后听说村里还要种植樱桃树,发展乡村旅游,只要勤快,就有钱挣。”韦正芬说,幸好丈夫听了我的话,搬了出来,不然,我们一家三口现在还在那“穷窝”里待着,看不到生活的希望。(安顺日报记者 伍水清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