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碑树在马鞍山

2016-09-09 09:23:57    来源:   安顺日报      

  □文龙生

  中秋时节,到镇宁丁旗街道办事处马鞍山转了一趟,所见所闻,令人感慨,让人振奋。马鞍山开发与保护项目建设工地上,挖掘机、装载车机声轰鸣,运转不停;石工、木工们正在精心加工,一斧一凿展现“工匠精神”;马鞍山村的干部群众忙着抓“三权”促“三变”,忙着实施“合作联营,村社一体”,高高兴兴用土地、资金结算入股;“马鞍山农业合作社”带头人沈志英的家乡刘官村也不甘示弱,村民主动拆除乱搭乱建房屋,疏通进村道路,蓄势打造美丽乡村,建设美好家园。

  沸腾的工地,干事创业的激情,此景此情,不禁想起两个流行词语:团队精神、激情燃烧。

  团队精神凝聚人心。上世纪五十年代,马鞍山农业合作社在沈志英带领下,依靠团队精神,集思广益,苦干实干,探索出“季节包工”的好经验,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劳动效率。他们的创举,引起毛泽东主席高度关注,并作出了那段著名批示。如今,不管是马鞍山还是刘官堡,上上下下继承和弘扬老一辈的团队精神,服从统一安排,一切以建设美丽乡村大局为重,该拆除的房屋很快拆除,该让出的道路迅速让出,家家户户无怨无悔。就是有这样的团队精神,有这样的顾大局识大体,有这样的无怨无悔,一个崭新的带有红色印记的“美丽乡村”,即将矗立在马鞍山神奇的土地上。

  激情燃烧鼓舞人心。遥想当年,沈志英那代人在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岁月,因地制宜、艰苦创业,团结协作、共同致富,把激情燃烧起来,敢于在一张“白纸”上绘最新最美的画图。尽管受当时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局限,“致富”尚未实现,但马鞍山人勇立社会主义农业合作化潮头,创造奇迹,难能可贵。“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今天,新一代马鞍山人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他们充满激情,摩拳擦掌,敢于弄潮,用土地资金入股,“合作联营,村社一体”干得轰轰烈烈、扎扎实实。马鞍山村支书陈怀希自信地说,有天时地利人和,落实“三权”促“三变”,下决心大干5年,将马鞍山打造成“安顺第一村”。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奋斗者是需要激情的。沈志英那代人精神振奋、激情满怀,干出了惊天动地的事业。陈怀希这代人保持马鞍山人那股干事创业的精神和激情,一定能在这片曾经沸腾的土地,大显身手,建功立业,再创辉煌。

  今春以来,市委、市政府决定打造“政治价值高、文化底蕴深”的马鞍山红色旅游景点,各级各有关部门重视支持,当地干部群众踊跃参与,掀起了开发与保护的建设热潮。“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地名变成一个文化符号,一个小山村建成独树一帜旅游景点,指日可待。全国农业合作化的一面旗帜,毛主席的亲笔批示,这些都是最稀缺、最宝贵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怎样挖掘、保护和打造,都不为过。

  走进“马鞍山精神”陈列室,望着镇宁那篇散发着特定时代气息的调研报告《季节包工》,望着毛主席亲自撰写的那段熠熠生辉批示,让人越发感到马鞍山农业合作社、马鞍山精神,称得上黔中大地一座因地制宜、艰苦创业,团结协作、共同致富的丰碑。

责任编辑:毛丽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