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安顺学院培训部迎来一批特殊学员,来自关岭自治县沙云镇路支村的20余位村民被安顺学院邀请为“座上宾”,请来市农科院专家和教授为路支村的村民代表传授种植业、养殖业技术。“这一次培训,是路支村有史以来最正规的培训,我们不缺干劲,缺的是技术和知识,这4天的培训村民们期盼了很久。”路支村村支书张正星感动地说。
今年3月5日,市委组织部新一轮对口帮扶的文件还未下,安顺学院副书记陶文彩便带上到路支村帮扶的“第一书记”陈宇等一行来到路支村。他们走访村民,了解民情,与村民座谈,第一时间将路支村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调查中得知,路支村是一类贫困村,全村有476户,2055人,有800多名青壮年外出打工,留在家里的都是老人和孩子,全村有51名党员,而外出打工的就有30人,全村靠种植传统农业和外出打工挣钱,人均纯收入只有3000余元。更为重要的是,村班子不团结,是一个软弱涣散的村。面对这样的村情,安顺学院的领导们坐不住了,一次次勘察、一次次规划、一次次座谈,一次次召开村民大会,对路支村产业发展的规划一改再改,基础设施的规划一次次征求村民意见。
为了加强党组织建设,改变落后涣散局面,在沙云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帮助下,安顺学院配合进行了村支书改选,选出安顺卫校毕业,曾任村卫生院医生的张正星担任村支书。同时,“第一书记”陈宇带领着村班子进行干部纪律整顿,制度规范建设,党案规范建设,并规定村干部要实行坐班制,保证群众办事找得到人,办得了事。在“两学一做”学习活动期间,村班子主动邀请村里老党员参与,老党员们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要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村里的串户路、通组路、机耕道。
为了将村民的建议落到实处,安顺学院党委书记罗荣彬多次到路支村调研,并主动与相关部门联系进一步落实修路项目相关资金。近日,新村委会大楼即将落成,安顺学院又协调到市民政局3万元和市残联5万元支持,建设民生平台和残疾人工作室。为了提高办公现代化,安顺学院支持了3台电脑和一台打印机,并拿出2万元作为村委办公经费。面对留守儿童比较多的现象,安顺学院关工委请来老师对路支村小学7位老师进行心理指导,每天当老师们面对学校100余位留守儿童时,知道怎样对这样孩子进行心理输导。
“安顺学院对村里的帮助不只是物质和经济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发挥了高校智力和人才优势,给我们技术培训,指导我们发展产业,带领我们自我造血式发展,现在村班子有干劲,村民有盼头,脱贫的日子指日可盼。”村支书张正星说道。安顺学院把心驻在路支村,从班子成员到中层干部都轮流着分批来到路支村。党委书记罗荣彬4次到村里调研,党委副书记陶文彩3次到村里调,学院还专门组织了4个调研组,对路支村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教育和经济发展关系、留守老人和儿童分别调研,并写出调研报告形成论文已在相关刊物上刊发出来。“今年5月,我在村里工作时,看到一位80岁左右的老人背着七八十斤玉米杆子费力地爬坡,我便过去帮忙,一问才知道儿女都在外打工去了,老人成了家里的劳动力。”“第一书记”陈宇感慨地说道。路支村村民生活的艰辛驻村干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如何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安顺学院采取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帮扶为抓手,一步一个脚印地干。“现已规划了7.6公里长,3.5米宽的机耕道水泥硬化路,通组硬化路也准备修建了,我们今后不用再走烂泥路,车子可以开到地里拖东西了。”原老支书陈忠感动地说。说起安顺学院对路支村的帮扶原村妇女主任孙道美赞个不停。“安顺学院就像我们村子的恩人,我们想不到的他们都想到了,怎样发展产业,怎样让我们没文化的人懂技术,他们手把手教我们,还组织村民到搞得好的村子参观学习,而且是免费,太让人感动了!”孙道美快言快语地说道。
如今,路支村在安顺学院的带领下,正在发展453亩脱毒马铃薯种植,500亩核桃种植,试验种植冰糖李,已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投入20万元发展林下鸡养殖。全村有几十户养殖生猪,存栏1000余头。“我们村班子成员平均年龄不到30岁,是关岭最年轻的基层党组织,所以我们有干劲在安顺学院的帮助下,带领村民脱贫致富,通过两年的努力,将人均纯收入翻两番,达到预期脱贫的目标。”村支书张正星在安顺学院的培训会上激动地说。(安顺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现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