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去年以来,我市成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为推动全市旅游业由“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转变,构建新型旅游发展格局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开发区结合自身实际,顺势而为摸索出一条融合城市、历史、民族等多种文化元素聚集的旅游拓展道路,积极在实践中探索出推动旅游事业发展的新思路。

奥体中心 张韬摄
据统计,2016年,开发区旅游接待人数811万人次,旅游综合总收入82.8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5%、48%。该区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树立了大旅游和大发展观念,把发展乡村旅游、山地旅游等摆上了优先发展的位置,通过成立旅游发展和改革领导小组,构建了全域大旅游综合协调管理体制,形成了旅游产业全域覆盖,构建“产业围绕旅游转、产品围绕旅游造、结构围绕旅游调、功能围绕旅游配、民生围绕旅游兴”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开发区内雕塑 袁琴书摄
近年来,开发区在经济发展进程中步履铿锵,在提升城市文化的道路上蹄急步稳。走进开发区,环境优美的广场、公共绿地沿途可见,多处雕塑屹立于城市楼宇间。在奥体中心,可以看到19尊代表着奥运人物和体育精神的雕塑,作为公共文化重要载体的城市雕塑,仿如凝固的音乐,在大力的提升了城市文化和精神面貌的同时,为城区增添了一道赏心悦目的艺术风景线。

大明屯堡实景演出 张韬摄
在提升城市品位的基础之上,旅游文化内涵的打造也成为开发区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个重点。2016年,该区利用现有资源,依托区位优势和齐全的旅游配套设施,深度挖掘屯堡文化内涵,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制作打造了大型文化演艺剧目《大明屯堡》,并在2016年10月19日顺利首演,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在首演现场,贵州省旅游文化传播大使曹锦鹏评价《大明屯堡》为目前最好的展现安顺本土文化的史诗歌舞,并对游客观剧后的反响表示很乐观。“《大明屯堡》的推出丰富了旅游产品,填补了我市本地特色文化演出的空白,解决了安顺夜间和文化旅游产品不足的问题,”安顺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剪艳罗加如是说。
此外,开发区全力发挥“旅游+”功能,2016年投资1.2亿元,将文化、山地、休闲、体育、扶贫等融合建设,打造了以“苗族文化为本、以蜡染文化为魂”的纯苗族特色村寨,宋旗镇三合苗寨乡村旅游示范点,使乡村旅游与其他相关产业深度融合、相融相盛,形成新的生产力和竞争力。

三合苗寨新貌 张燕 摄
通过举办“明礼知耻·崇德向善”2016中国安顺《勇担当、梦飞扬》成人礼示范活动、全国山地自行车邀请赛等众多活动,如今三合苗寨美誉度不断提升,不少市民游客争相而来。同时,苗寨中打造的苗族文化博物馆和蒙多彩苗族蜡染创意园,成为了游客了解民族文化魅力,感受蜡染制作过程的便捷渠道。

全国山地自行车邀请赛
既要“走出去”,也要“请进来”。2016年开发区积极参加省内外旅游宣传推介52次,举办踏青季、水上乐园避暑季等各类活动30余次;全年下拨扶持资金20万元,巩固两个4A级景区兴伟石博园和多彩万象旅游城建设发展;开展旅游大排查工作5次,日常开展联合检查12次;开展乡村旅游和酒店管理旅游大培训工作2期,培训150余人。多措并举,营造了文明、有序、安全、优良的旅游环境。
探索发展全域旅游实践任重而道远。如今,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开发区将集中力量,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固长板、补短板,大力推进旅游供给侧改革,以实现旅游发展大突破。“结合开发区自身的实际,我们将努力做好‘旅游+’的工作,通过旅游商品开发、旅游项目策划、旅游营销、招商引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举办各类大型活动等,加强旅游与其他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在旅游的发展过程当中凸显雕塑文化、民族文化、三线文化、水文化、石文化等众多的文化内涵。”开发区社事局副局长杜红梅告诉记者,结合沪昆高铁的开通,将在提升旅游服务能力和旅游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下功夫,努力走出旅游产业发展新速度,将开发区建设成为一个全域旅游的示范区。(谭畅 安顺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唐琪)
上一篇:
关岭县坡贡镇党政领导在“无会期”期间狠抓脱贫攻坚
2017-02-10
下一篇:
开发区星光社区:“爱在星光·情系万家”文艺演出精彩上演
2017-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