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笃学人为本 文明硕果绽满园——记我市校园文化建设模范学校安顺实验学校

2017-05-16 14:56:28    来源:   安顺新闻网      

  本网讯 “童谣声声唱不停,祖国未来率先行。富强民主‘中国梦’,文明和谐大家庭。自由平等人人爱,公正法治是天平。爱国敬业要牢记,诚信友善见真情。争当‘文明小使者’,要做合格小公民。”······5月16日下午,记者走进安顺实验学校,便听到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朗朗童谣声,实验学校三年级一班正在开展班队活动课,课上小朋友们站上讲台,讲述身边的好人好事,一个个深动感人的故事滋润着少年们的心田。

  十园一苑一花圃,一亭二廊一池石,四树两花两竹林,浮雕画廊奇石景。“校在画中,人在景中”的优美校园环境体现了安顺市优秀校园文化建设模范学校——安顺实验学校的办学内涵和人文底蕴。该校创办于1939年秋,历经78载春秋,兴学不衰,是“全国特色学校”、“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贵州省′三生四好五心五好′示范校”,荣誉的背后是实验学校始终坚持“为学生一生着想,为祖国明天奠基”的办学思想,打造了学生求知求学的心灵家园,成为安顺教育的一道亮丽风景。


  树师德 铸师魂 引领新课程

  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实验学校围绕“师德高、师风正、师能强、师技好”的工作要求,深入开展“四个工程”教师培训工作。建立“五星教师”评价指标体系,激励青年教师不断提高师德修养和教育教学科研水平。形成了“爱生、爱岗、爱校”的教风,通过师德建设,实验学校涌现出了如胡艳梅、张波、卢华秀等一大批爱护学生、挚爱工作岗位、拥有奉献精神的最美教师。“每一片叶子都有向阳的需要,我愿意成为你生命中的那缕阳光,每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希望你愿意开在我心里”这是语文老师卓荦对学生们的承诺,也是她对自己的鞭策。在从教17年里,卓荦始终对工作充满热情,将道德情操化为基石,用扎实学识武装自己。她的学生们都亲切的叫她卓姐,孩子们深情的说道:“感谢卓姐在我们三观形成雏形的重要阶段,对我们很好的引导,我们会用卓姐交给我们的知识武装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在教学方面,实验学校致力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在探索中实战,在实战中创新,在创新中收获。在教学中坚持做到强化课堂主渠道,抓常规、重细节、决战课堂、稳步提升办学质量。立足本校幼儿园、小学、初中一体化特色开展“幼小、小初和初高教育教学衔接研究”;推行集体电子备课;结合“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的网络研修活动,加强对翻转、幕课、微课等体现新课改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探讨,打造特色教研。在实践中,实验学校构建特色校本课程,针对学生年龄和学龄特点,在不同年级开设校本课程,对学生在了解详情、良好习惯培养、安全意识提高等方面取得实效。同时,实验学校创办了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是国家体育总局批准的贵州第四批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创建单位,开设了科技、艺术、文化、教育四个大类、24个项目、43个组别。其中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屯堡地戏、布依山歌、西路花灯、京剧表演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项目。学校编印了《集美崇德》、《安顺屯堡地戏》、《瀑乡布依山歌》等校本教材。“我是从2015年开始到实验学校教授地戏课程的,课程时间是每周二下午。”安顺市地戏传承人黄仕城高兴的向记者介绍道,黄仕城对“传统文化进校园”感到十分欣慰:“这样的课程让孩子们能够从小接触到更多的传统文化,让学生们不忘乡音不忘根,这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同时,打破了传统体育课的授课方式,给了孩子们更宽广的选择面,挖掘更多孩子的潜能,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出彩绽放。”已经学习布依山歌一年多的潘镜宇告诉记者,“学习了山歌我的演唱技巧提高了,爹妈也经常表扬我,遇上亲朋好友在一起,我也大胆地表演,爸妈说我变了样,我也充满了学习的信心。”


  学生为本 德育为先 让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是一种持续的教育力量,是承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无形载体,也是学校发展的内在动力。在长期教育教学实践中,学校总结、提炼出具有实验特色的校园精神。一方面,让校园精神融入班团队活动,开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主题实践活动。广泛开展“核心价值观记心中”主题班团队活动,坚持学习榜样和选树可亲、可敬、可学的身边榜样,把身边榜样立为心中的标杆,向榜样看齐,追求美好的思想品德。“少先队大讲堂”就是一个优秀的示范。据了解,“少先队大讲堂”每月举办一次,每期都会拟定不同的主题,从一年级至七年级选出少先队员参加,小小少先队员走上讲台分享自己的故事,让学生学会“接受帮助”,不断成长进步。同时,学校还以“三节一会”(即体育节、科技艺术节、读书节和实验新春音乐会)为抓手,读书节打造书香校园,浸润美丽人生;体育节释放青春激情,激发向上精神;科技节碰撞创新火花,音乐会歌唱幸福生活,努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助力学子放飞青春梦想。

  与此同时,学校把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让学生懂得感恩懂得爱。开展一系列“百名教师大家访”、“千名家长进校园”等家校携手活动。鼓励家长要时时处处给孩子做榜样,弘扬好家风,培育好品行,在学校和家长的正确引导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学生们心中生根发芽。六年级四班的陈逸帆在作文里写道:“我有一个梦想,我梦想成为一颗枝繁叶茂的大树,当爸爸妈妈老了的时候,为他们遮风挡雨,就像他们曾经对爷爷奶奶一样。”陈逸帆出生在农村,从他记事起,他的奶奶就一直瘫痪在床,吃喝拉撒都需要有人照顾。为了照顾奶奶,他的妈妈多次放弃了调往市里的机会。他的妈妈每天给奶奶换尿布、穿衣服、做早餐。妈妈告诉陈逸帆:“奶奶是爸爸的妈妈,没有奶奶就没有爸爸,孝敬父母是我们家的优良家风,妈妈再苦再累也要把奶奶照顾好。”从妈妈的身上,陈逸帆直观的感受到了“孝”不再是一个空洞的字眼,父母身体力行的示范让陈逸帆学会了孝顺,学会了感恩。


  物质为本 精神为魂 文化建设塑品牌

  校园文化不仅仅是无形文化标识的建设,也要存在于有形的墙面和纸上,让全校师生每天都能最直观的看到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成果,形成独具风格的特色文化标识,进一步将优秀的精神文化内化为师生的思想情感和行动。优美的校园环境、和谐的文化氛围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保障。实验学校园林式建筑风格给师生提供了良好的生活、学习场所,潜移默化地增强了师生对自然的亲和力和对环境的自觉保护意识。

  走进校园,处处昭示着生命的绿色,校内有深思悟理的”求真亭”、“知礼美德墙”、“知行合一,勤奋不止的石头”,古木奇花,亭台楼阁,校园的一花一叶都融入到了学校的育人体系中,成为教育的内涵,润物而无声。学校教学设施先进、体育器材齐全,走进教学楼,丰富多彩的墙体文化硕果累累,楼梯间悬挂着学生创作的绘画、书法 ,走廊内印刻着古诗词、三字经、优秀榜样推荐,每一层楼的转角都设有开放式读书角。六年级四班的洪俐扬告诉记者,每到课间休息时间,同学们就会在读书角寻找自己爱读的书,以前不怎么爱学习的他因为受到小伙伴的影响,现在也时常会主动找书看了。

  在全校师生的多年努力下,实验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及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真正实现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渗透到了课堂内外。实验学校多年的积淀,使各项工作获得了全国、省、市的数百项荣誉,保持着从1993年至今连续23年全市义务教育中考升学的榜首。显现了“不止领先,追求卓越”的理念,塑造了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安顺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现虹 实习记者 康馨月)


责任编辑:陈婷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