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深山40余载 只为护好一方“绿”——记“安顺最美护林人”张有光

2017-05-16 11:06:04    来源:   安顺新闻网      

  本网讯 在距普定县城32公里的坪上镇丰林村,有一片方圆5平方公里的原生植被区,生长着700多种树种和120多种花草,其中不乏国家保护的珍稀植物。这片罕见的植物园,一年四季景色各异,到了深秋时节,漫山红遍、层林尽染,远看就似一片熊熊燃烧的火焰,因此被当地人称为“火焰山”。

  火焰山中住着一位65岁老人——张有光。40多年前,年仅16岁的张有光随父亲来到大山,开始了他一生的护林之旅。至今已坚守深山44年, “一个人,一片山,一生守候!从黎明到黄昏,从春华到冬雪;一段绳索,一个背篓,年复一年,踏遍荒野人亦老,换得青山万抹绿。”是张有光一生的写照。

  坚守:子承父业两代人与山“结缘”

  张有光与山“结缘”,始于1967年。当时居住在普定县猴场乡,张有光一家因生活艰苦,常靠打猎补贴生计。火焰山就是张有光的父亲张庭义打猎经常出入的地方。

  “当时正是大炼钢铁时期,资源十分匮乏,山中的树木常常会被人偷偷砍掉,用来当柴烧,森林遭到严重的破坏。”张有光回忆,由于父亲经常到此打猎,与村里人比较熟悉,当时村里就提议让张庭义帮忙照看树林,用40亩荒山作为看守酬劳,供张有光一家种粮食满足生活之需。

  由此,张庭义带着家人来到了丰林村,临时在山垭口搭起一间简易木房子,从此开始了守山护林的生活。没过几年,张庭义因病去世。张有光接过父亲守护山林的责任,这一接,便是44年。44年来,他不仅用心守护着火焰山山林,还见缝植绿,利用林间空地,陆续种树40余亩。

  于是,只要是晴天,张有光就会到山里转一圈,对3000余亩森林进行巡视,在崎岖的山路上,他边走边看边听,看看林中有没有炊烟升起,听听有没有人砍树的声音。“假如林中有炊烟,如果不及时处理,很容易诱发火灾,这对森林是很大的威胁,长了几十年的树木很可能会毁于一旦。”44年来,张有光巡山已积累丰富的经验。

  苦乐:听虫鸣鸟叫 摘花采药

  每次进山,张有光总会拿上一把弯刀、披上一张背垫、带上一根绳子,在很多荆棘丛生的地方,这些必备品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山中杂草丛生,张有光拿着弯刀砍开杂草,有时会被黄蜂蜇伤,手脚还会被刺树划破。张有光巡山时,累了就找个地方坐下来歇息,饿了就吃点自带的土豆和红薯垫垫肚子,每次巡视下来花五六个小时,每一次都有不一样的感受。

  张有光主要负责的林区面积有3000余亩。长年累月巡山,林中哪条路通向哪里,哪里有几棵大树,他都一清二楚。巡山途中,遇不上一个人,说不上一句话,只能沿途听虫鸣鸟叫,顺手摘花采药。

  “林中有很多珍稀植物,一些不法分子会趁机盗砍盗卖,看到这种情况我都会及时制止。”张有光告诉记者,从前大家没有保护意识,进山就滥砍乱伐,甚至不时有纵火烧山的情况发生。为此,每有游客进山,他总会耐心劝导。现在,破坏山林的情况减少了,进山的游人的保护意识也在逐渐提高。

  信念:要将守林任务传下去

  由于丰林村地处深山,生产生活不便,大多数村民都搬迁到了山下或镇上,却唯独只有张有光和弟弟张有权兄弟两家因对大山有着深厚的感情不舍离开。“我对这片山有感情,离开它我放心不下。”张有光说不出深厚的大道理,质朴的话语却让人十分感动。

  伴随着年岁的增长,今年65岁的张有光,巡山已感觉到吃力。3000余亩山林,年轻的时候,巡上一次要五六个小时,现在却要10余个小时。

  “眼看着森林越来越绿,心里由衷地感到高兴,可我的身体却在一天天衰弱下去,家里只有两个女儿已远嫁他乡,看林的任务交给谁?”为了完成父辈交代的任务,张有光把在外地打工的兄弟张有权叫了回来,将保护山林的责任移交给他。

  如今,经过多年封山蓄养的火焰山葱葱郁郁的森林已成为名符其实的“森林氧吧”、“生态绿肺”。林中还有红豆杉、银杏、青钱柳、香果树、山冈子、毛果柿等十余种国家二、三级保护珍稀植物,植被种类已有700多种木材和2000多种药材,让火焰山具有较高的旅游观赏和科学研究价值。

  每当夜幕降临时,张有光就坐在家门口,望着山上山下的高大的树木,浓浓的绿意让他十分开心。为了这抹绿色,他们一家子承父业、兄传弟业,40余年来倾情坚守,为火焰山铸起了坚强的保护网。(安顺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古宇)

责任编辑:陈婷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