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就业是民生之本。西秀区马槽社区服务中心以就业服务窗口平台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挖掘开发社区就业岗位和网络用工信息,着力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和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扶持辖区内有就业意愿人群实现创业。
今年5月,人社部公布第四批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我市马槽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名列其中,成为安顺市首个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
马槽社区2013年成立之初就设立了就业服务窗口。为了做好就业工作,及时宣传城乡就业扶持政策,社区除在劳动就业信息专栏内张贴有关招工信息及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外,社区工作人员还走家串户,广泛宣传,特别是有针对性地走访单亲及大龄失业人员、残疾人员、“零就业家庭”、“低保户”等再就业困难对象,并及时提供有效再就业援助。
健全完善“失业人员联络员”制度。将劳动保障工作网络延伸到小区楼道,居民小组长和社区志愿者担任联络员,及时反馈下岗失业人员信息,在第一时间了解失业人员的动态情况,及时反映失业人员的呼声。
健全完善“访谈常态化”制度。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通过常态化走访失业人员,切实做到“五个清”,即家庭状况清、人员层次清、就业愿望清、岗位需求清、培训意向清,并为每位失业人员建立了动态管理台帐,通过进行经常性思想交流,了解其择业意向。
新天地居民失业人员倪敏与丈夫都是下岗工人,家中有年迈的父母需照顾,生活拮据。2015年女儿考上大学,因无力承担高额学费,差点让女儿辍学。居民小组长在知道倪敏家情况后,第一时间上门详细了解她家的情况后,为其送上2000元的工会困难职工帮扶金,并通过多方协调,帮其丈夫解决公益性岗位,倪敏在离家不远的酒店做清洁工,两人每月收入5000余元。倪敏家庭的再就业既解决了生活保障问题,又方便其照顾家中老人。
健全完善“分类帮扶”制度。社区根据了解到的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分类帮扶、分类就业。对退伍军人和大学毕业生人员以提供就业信息为主,送政策上门,为退伍军人和大学毕业生提供招聘和招考信息;对残疾失业人员和“低保户”实行生活兜底保障与就业帮扶相结合的政策,既“输血”又“造血”。
城东社区的低保户李燕子,是单亲家庭,且自身体弱多病,社区为其提供生活兜底救助的同时,为其联系到了电视组装厂上班,每月工资1600元,2016年12月主动要求取消其低保金。
“零就业”家庭、单亲及大龄失业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一直是社区关注的重点。社区在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服务“四送”工作和生活状况清、择业意向清、就业能力清、就业状况清、社会保险清、社区退休人员情况清“六清”工作上下功夫,真正做到“出现一个发现一个,发现一个帮扶一个,帮扶一个解决一个”,自社区成立以来,无“零就业”家庭,有就业愿望的就业困难人员都实现再就业。
社区居民景尤珍三十多年如一日照顾三个患有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的病残丈夫和两个女儿的事迹上了中国好人榜。针对景尤珍一家,社区积极协调相关单位解决了景尤珍的就业问题。在帮助景尤珍的同时,了解到其女肖欢欢从小因身体原因,自卑心理较重。社区工作人员多次上门走访,组织志愿者和爱心人士上门服务,开展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肖欢欢性格逐渐开朗。在社区的帮助下,肖欢欢被市社保局聘用。
社区还按照市场需求,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地开展技能培训,做到抓技能培训强“技”,除整合资源积极组织失业人员参加区妇联、区总工会等举办的职业技能培训外,因地制宜,结合社区成立的西秀区首家“互联网+养老服务平台”,引进雅家源等家政服务公司8家,建立就业服务平台,开辟就业岗位,解决辖区内1500余人的灵活就业问题,使广大失业人员实现家门口就业。
自2013年以来马槽社区共登记下岗、失业人员1800余人,就业困难人员6人,发放创业补贴19家。去年实现再就业64人,失业人员就业率达100%,困难人员就业100%,失业人员培训99%。截止目前,社区社会就业率达100%并成功创建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安顺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周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