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的五年】岩腊乡:发展产业促脱贫

2017-07-04 10:47:26    来源:   安顺新闻网      

  西秀区岩腊乡是省级一类贫困乡,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050户3759人,面对巨大的贫困人口基数,近年来,岩腊乡励精图治,坚持围绕“抓基础、强产业、惠民生、促增收”的目标思路,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全乡经济发展,吹响了决战脱贫攻坚的集结号。

  2016年,全乡实现脱贫365户1461人,2016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83元,2017年未脱贫总户数357户921人。

  支部+合作社 村社合一促脱贫

  日前,记者走进省级一类贫困村——岩腊乡松林村,新建的村委大楼和操场让人眼前一亮,一栋栋农家小楼点缀在青山之间,让人难以相信这里曾是人均年收入不足500元的贫困山村。

  “以前我们这里穷,吃水要到2、3公里外的地方背回来。”村支书吴德寿回忆道。今年50岁的他已担任了四届村支书,依然激情满怀。

  年初,村里成立了西秀区松江种养业专业合作社,57户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贷款加入合作社,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全部在合作社务工。合作社收入中50%将用于村集体公益事业,20%用于贫困户分红,30%用于合作社发展。目前,村里种植有800亩黄桃、500余亩猕猴桃、3个养猪场,同时,养鸡6000多羽,养羊300只,另外还饲养了200只竹鼠。

  吴德寿粗略地算了一下,土地流转费每年每亩400元,贷5万元入股养猪场,年底可分5000元红利,同时养猪场有收益能从中分成;聘用贫困户到合作社务工需另付工钱,综合下来一年有近4万元收入。去年该村有42户贫困户190人实现脱贫,今年通过产业带动农户发展,将有更多贫困户实现脱贫,人均收入预计将达到8000元。

  岩腊乡结合自身实际,因村施计,因户施策,按照“支部+公司+致富带头人+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全乡成立9个合作社,贫困户参与入股。在松林、青杠坡、龙潭、三股水村流转土地,发展1.5万亩晚熟青脆李、花椒、猕猴桃种植。同时,连片规划主要交通干道沿线产业经济带和农业产业园区,种植了1000亩黄桃和木瓜。结合退耕还林工作,实施完成1.4万亩黄柏种植,五年后可出售,按1.2万元每亩计算,可实现创收1.68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近8000元。

  由于种植经果林周期长,岩腊乡还在松林村、三股水村、龙潭村、青杠坡村、泉塘居委会流转土地1000余亩,实施露天蔬菜种植项目,种植白菜、茄子、辣椒、萝卜、韭菜等。现第一批白菜、小瓜及萝卜等已完成收购,效益明显。

  此外,岩腊乡鼓励一直种植金刺梨的贫困户加强对金刺梨的后期管理,由包保干部入村进行统计,凡管护良好的,乡财政发放每亩100元的管护补助。

  养殖+种植 循环农业提效率

  沿着蜿蜒山路来到岩腊乡泉塘村,红顶白墙的房子映入眼帘,记者走进当地最大的养猪场,据岩腊乡副乡长熊海刚介绍,养猪场是与温氏集团合作,由岩腊乡兴岩公司负责实施,这是泉塘3号养猪场,占地24亩,是进猪最早的点,年出栏2000多头猪,已经进了640头小猪仔和79头成年猪。

  记者跟随工作人员进入养猪场,看到场内消毒区、生活区、养殖区划分明确,母猪舍、配怀舍、分娩舍、保育舍、育苗舍,配套设施十分齐全。

  “一边是政府,一边是公司,销售不用操心,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只要生产就不会亏。”说到养猪,养殖场负责人勾锦宁虽然没有多少养殖经验,但十分有信心。他说,入场要拿15万元的保证金给公司,而政府支持了10万元,个人只需要交5万元;公司负责培训,提供经验和猪苗,而猪喂好后,公司负责回收,预计一年纯收入15万元。

  据了解,岩腊乡采取政府引导、公司指导、能人带动、贫困户参与的方式发展家庭农场式养猪项目。目前,已建成6个家庭农场,松林、泉塘各三个,年出栏2000余头,每个场由1户能人带30户贫困户发展,按250元每头代养费概算,每个场年代养费50余万元。贫困户贷款1万元入股,年终可分红5000元以上,而土地入股,可以再次参与分红。同时,贫困户还能入场务工,综合下来,一年收入将超过万元。

  为有效利用养猪项目产生的猪粪沼液,循环利用资源,形成环境保护型产业,岩腊乡在养猪场周围流转500亩土地,采取“公司+农户+贫困户”的产业模式发展大棚蔬菜种植,每亩蔬菜一年收两季。

  接下来,岩腊乡还将建50个年出栏1000头的养猪场,新建的养猪场采取“1182”的模式,即一个养猪场有一个致富带头人,带动8户贫困户,每年从收益中固定拿出6万元,4万元分给8户贫困户,每户5000元,2万元给所在村集体。贫困户贷款入养猪场,年底能分到5000元。

  另外,依托大牲畜交易市场的优势,扩大大牲畜养殖规模,按照“三户联保”的养牛模式,即1户致富带头人带动2户贫困户,在三股水村、马陇村、青杠坡村、箐口村实施肉牛养殖。每户贫困户只要喂两头牛以上,经包保干部提出,扶贫班子核实,给每一头牛打耳标,当即给养殖户500元,半年后看到牛还在就给1000元,一年后保证还有两头牛的贫困户再给1500元,总共3000元,现有383户喂牛得到奖励资金。

  大户+贫困户 山沟致富有门路

  “在农村最值钱的就是土地,关键要看怎么经营。”岩腊乡泉塘村种植大户马家兵告诉记者,去年9月,他与村里的6个能人合作,成立了西秀区泉塘农民专业种植合作社,流转了500亩土地,以种植中药材为主,其中200亩种葛根,辣椒100亩,茄子和小瓜各50亩,苦参根20亩。

  6月16日,天空飘着细雨,马家兵穿着雨鞋行走在泥泞的乡间小道上,这条通往葛根地的小道,他走了太多次。他告诉记者,葛根具有药用和食用价值,一般生长周期是两年,为了“以短养长”,在种植葛根的同时种植蔬菜。目前已经和广西一家公司签订收购葛根合同,保底亩产是1万元。

  “现在已投入80多万元,目前见效益的就是蔬菜。”马家兵说,蔬菜销售主要是和西秀区绿野芳田公司签订保底销售合同,他以辣椒为例,细算了一下:以1.1元一斤算,一亩产3、4000斤辣椒,100亩收30多万斤,收入就是30多万元。

  “这些小瓜长得快,今天才收完,明天又可以收了,要想办法尽快销售出去。”离开葛根地,马家兵听社员说小瓜销路成问题,就立即赶往种植基地。地里一个个小瓜快速生长,合作社其他社员看着一地长势喜人的小瓜眉头紧锁。

  乡政府知道了合作社的焦虑,目前正联系区里的电商平台,帮助销售,并且准备把机耕道修通,方便采收葛根。

  记者了解到,36岁的马家兵在贵阳做销售十多年,2013年开始回乡创业。如今不仅做种植,还开办了一家幼儿园。返乡创业令马家兵对家乡有了更深的感情,他优先聘用贫困户,长期在地里干活的有40多人,最多时有100多人,一天的工价是每人70元。目前已带动50多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安顺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蓉)

责任编辑:陈亮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