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辣椒闯进“大”市场 ——普定县补郎乡产业精准扶贫见闻

2017-07-16 17:08:55    来源:   安顺新闻网      

本网讯 踏过乱石的山道弯弯,踩过泥泞的崎岖小路,记者来到普定县补郎乡石阶村距离村上约2公里的山坳田坝里。这里四面环山,平整的土地没有上百亩,但漫山遍野的土地上都种满了辣椒、木蜜南瓜、洋芋、黄豆、花豆等不同的蔬菜品种,长势喜人。


同行的石阶村村主任、普定县石阶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发高告诉记者:“由于近期以来的大雨不段,给我们早已成熟的辣椒采摘和销售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但是我们村党支部、村委会和村公司主要成员一致商量决定,只要是哪天天气转好,就组织大家分头行动开展辣椒采摘和销售工作,尽快地把成熟的辣椒销售出去,让我们生产出来的辣椒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


由于数十天的大雨连绵,给补郎乡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7月13日这天,阳光朗照,采访过程中,记者看到,在石阶村的辣椒地里,13名务工村民有的正在采摘辣椒,有的正在将采摘好的辣椒包装好后背往指定的地点装车,运出山外销售。据了解,截至当天,该村公司已向安顺等地销售辣椒2500多公斤,销售收入约1万多元。


自去年以来,普定县委、县政府结合县情,调整了脱贫攻坚的战略思路,把大力实施种养殖业作为产业精准扶贫项目来抓,要求全县各乡(镇、办事处)成立总公司、各村成立分公司,通过政府贴息,给各村注入100万元的种养殖启动资金,采取“村企合一”的方式,带领更多的村民和贫困户及(精准贫困户)走上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的道路。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补郎苗族乡辖11个行政村,106个村民组,405个自然村寨,总人口29870人,2017年全乡共有7个贫困村,贫困人口1465户3510人,贫困发生率11.7%,人均纯收入6800元,属于国家二类贫困乡镇之一。

补郎乡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的战略部署,落实好县政府“一乡一示范,一村一基地”的产业发展要求。通过示范基地带动蔬菜产业发展,实现产业精准脱贫,制定了《普定县补郎乡发展蔬菜产业精准扶贫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实施蔬菜种植7096亩,其中,林下间作蔬菜3896亩,非林下种植3200亩。并将种植品种及规模划分为辣椒、白萝卜、花豆、黄豆、马铃薯、魔芋6个种植区,项目总投资547.83万元。该项目将惠及农户710户2524人,其中,贫困户89户267人。人均增加收入3000元以上。

据了解,石阶村成立的“普定县石阶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已从村民和贫困户手中以每亩240元的价格流转土地1960多亩,今年已种植辣椒260亩,木蜜南瓜220亩,洋芋260亩,黄豆800亩,花豆100亩,并以每天60元的资金聘用了村里的60多名村民和贫困农户参加种植和采摘销售,让他们参与到产业扶贫中来,尽快早日脱贫致富。

干河村是补郎乡贫困村之一,有贫困户85户,200人。该村按照乡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成立了“普定县干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从206户村民(贫困户)手中流转了土地,种植了130多亩辣椒,500多亩黄豆,300多亩柿子,带动40多户贫困户参与到发展种植业中来。

“我们把林下套种辣椒作为村公司今年脱贫攻坚的主战场,精心种植,精心管护,现在长势喜人,预计每亩可产1500公斤。我们想在订单农业的基础上,多渠道拓宽销售路子,尽量增强村公司的营利,多增加村民的收入。”该村公司生产部负责人告诉记者。

采访中,该村村主任、村公司总经理吴优胜向记者介绍,村公司种植的500多亩黄豆成熟收成后,将全部转交给村里的“普定补郎豆制品系列加工厂”进一步加工成豆制品销售。这样,既解决了黄豆的销售问题,又为村里的加工厂提供了原材料,增强了黄豆的附加值,产生的利润更加可观。

吴优胜还向记者透露,该村公司现正在筹建投资50万元,可养殖5000只兔子的养兔场;本村返乡农民工吴兴洪也正筹建可养殖800头生猪的“秀湾养殖场”。待建成后,可安置更多的村民和贫困户到场内务工就业,增加收入,从而实现党带群、强带弱、富带贫的脱贫攻坚“三带”目标。(王正祥 安顺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吴学思)

责任编辑:李红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