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紫云自治县大营镇-贵州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全镇资源贫乏,产业结构单一,“二产、三产”产业发展极弱,自身发展动力不足,贫困发生率大、贫困程度深。因此,充分利用“绿色、生态”的环境优势,把“一产”中“短、平、快”的养殖业作为大营镇定点脱贫攻坚主导产业是加快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之一。
猪苗投放 贫困村民乐呵呵
昨日是大营镇脱贫攻坚养殖产业项目推进中值得喜庆的一天,紫云德康生猪养殖有限公司在星进村松当1号生猪家庭农场投放第一批猪苗,吹起了大营镇脱贫攻坚养殖产业脱贫号角。紫云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罗锦全(大营镇脱贫攻坚前沿指挥部副总指挥)、县畜牧服务中心主任张严、大营镇党委委员杨尚俊现场督导猪苗投放工作。
半年多来,在省、市、县各级领导和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通过前沿指挥部、县畜牧服务中心和德康生猪养殖有限公司的共同努力,第一批510头猪苗投放工作圆满完成,实现了“零”投放的突破,且没有一头猪苗受到损失。猪苗投放结束后,罗锦全叮嘱家庭农场主岑万志要认真做好生猪的饲养管理,在饲养过程中遇到困难及时与技术部门对接处理。他同时要求现场施工队按照时间节点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确保松当2号家庭农场7月28日、3号家庭农场8月3日投苗生产。
开足马力,项目实施有进度
紫云自治县畜牧服务中心作为大营镇脱贫攻坚养殖业项目实施业主,责无旁贷,以主人翁的精神找致富路子、想脱贫方法。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安顺市畜牧兽医局帮助下,引进中国十大民营企业-华西希望.德康集团入驻,助力大营镇脱贫攻坚。
综合大营镇地理、环境条件,规划在大营镇建设20个生猪家庭农场、60个优质肉鸡家庭农场,并建设1个父母代种鸡场(含有机肥厂),项目预算总投资16965万元,
自2016年底启动大营镇家庭农场建设项目以来,县畜牧服务中心负责同志及技术人员多次联合德康公司、水利、环保、交通等相关部门人员深入大营镇各村、组踏勘选址,选定肉鸡养殖项目点11个,生猪养殖项目点7个;施工单位调集施工机械、工人汇集大营,开足马力,合力推进项目建设。11个肉鸡养殖项目点的47栋圈舍和7个生猪养殖点的17栋圈舍建设正在有序推进。其中基本建设完工(即将投苗养殖的肉鸡圈舍有12栋,生猪圈舍有9栋)。同时,生产规模达1200万羽,选址位于格凸河镇羊场村红关组的种鸡场已完成了测绘图。
精细测算,群众增收有盼头
借鉴德康公司与其他市、县的合作模式,经协商,采取统一规划、统一培训指导、统一饲料供应、统一生产管理、统一回收销售的“五统一”模式组织生产经营,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对于具备土地、劳动力等建立家庭农场基础条件的贫困户,依托龙头企业,由企业直接连接贫困户,建立“政府+企业+家庭农场(贫困户)”三位一体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对于不具备建立家庭牧场条件的贫困户,由能人带头组建生产合作组与企业对接(能人向政府交保证金),采取“集中建圈、能人饲养、按股分红”的办法,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按照规划测算,全镇80个肉鸡、生猪家庭农场每年能带动1020户贫困户,预计户均可增收0.2万元;60个肉鸡家庭农场每年带动60户能人发展,预计户均可增收5.5万元;20个生猪家庭农场每年带动20户能人发展,预计户均可增收10万元。能人、贫困农户只负责出劳动力,养殖市场风险由政府及集团企业兜底,确保能人、贫困农户在养殖产业发展中只赢不输,切切实实在短期内快速实现增收,助推完成大营镇脱贫攻坚任务。(班飞 安顺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姚福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