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田村:易地扶贫搬迁奏响脱贫攻坚最强音

2017-08-29 15:27:13    来源:   安顺新闻网      

  本网讯  坐落在天龙镇西北部的高田村自启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以来,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实现了82户285人的贫困人口搬迁,吹响了脱贫攻坚的集结号,不仅让贫困户搬得出,而且还要留得住、能致富,真正实现从“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的转变,实现“挪穷窝”,拔“穷根”。


  8月29日,记者来到天龙镇高田村杉树园异地扶贫搬迁点,一眼望去,一排排红顶白墙的“小洋楼”鳞次栉比一致排列开来,在雨后的阳光下显得格外清新。进入村中,每家每户的房子错落有致,门前的春联展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自脱贫攻坚战冲锋的号角吹响以来,天龙镇党委政府本着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精准脱贫的目标,“把脱贫职责扛在肩上,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上”,摸清底数、区分类型、找准问题、分类施策”的要求,进行入户走访调查,结合每家不同的贫困状况,制定具体的帮扶措施,狠下了一番“绣花”功。

  在大扶贫攻坚行动政策支持和推动下,全镇坚持以搬迁为手段,以脱贫为目的,以建档立卡搬迁对象的搬迁脱贫为主攻方向,坚持“挪穷窝”与“改穷业”并举,安居与乐业并重,搬迁与脱贫同步,提出实施让不具备基本生产条件,水、电、路以及教育、文化、卫生等配套设施匮乏且难以改善的区域贫困户易地进行搬迁,一系列的扶贫措施应运而生。

  实现安居之后,根据贫困户土地耕作情况,找准产业扶贫措施,两期搬迁贫困户有82户285人,均实现搬迁全覆盖。

  该村丰肥养殖合作社谭宇清告诉记者,合作社今年共流转土地1800余亩,其中科技马铃薯种植300亩,由于今年天气原因导致洋芋产量不高、不易储存,合作社采取洋芋片加工,电商销售的形式,拉长了产业销售链,增加了农民收入。

  除了拓展农产品加工和消售渠道,该村还建立起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循环利用体系,改革创新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探索建立村级农业公司,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成立了以村集体经济为主的高田村紫荆农旅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实施以种植科技马铃薯、莲藕种植、食用菌、烟蔬混合轮种的产业发展模式,积累资产收益扶贫试点经验,加大试点力度,改变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鼓励引导村中轻年劳动力转移就业,完善收益分配机制,助力试点贫困户增收,从而真正实现贫困户“有事做、能致富、早脱贫”。

  搬入了新居的何兴奎今年已经71岁了,异地扶贫搬迁政策不仅极大地改善了他家的居住环境,合作社还聘请他到食用菌种植点看管大棚,每个月增加收入1200元。

  据了解,该村将继续按照贫困户“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的目标,按照精准产业扶贫规划布局,通过对外参观农业现代化产业发展模式,并结合天龙镇脱贫攻坚发展规划,实施以高效生态有机循环农业为核心,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特色农产业和休闲观光农业的长效产业,计划将高田村打造成为全省有影响力的“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示范点、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园、生态养殖、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和党建扶贫示范村,实现贫困群众稳定脱贫。(李朝虎 安顺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陈斌)


责任编辑:陈婷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