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在安顺市、西秀区工商联的带领下,记者在西秀区新场乡布依族苗族乡窝枝村的茶园里见到杨金刚时,他正在指挥工人新建厂房,魁梧并有些微胖的身材,使他看上去比同龄人略长,一说起有关茶叶的故事,杨金刚神彩飞扬。9年前,他作为一名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一头扎在荒山荒坡上,如今他已把荒山改造成为千亩茶园,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还为当地群众寻找到一条致富的途径。
杨金刚是一名军人,2000年复员后到北京、广州、深圳市等地打工,做过保安、装修等职业,2008年积极响应发展茶产业的号召,抱着一颗赤子之心,毅然放弃在外打工丰厚的收入,返乡承包村集体荒山900余亩,动员村民开荒种茶,并说服父母、兄嫂和妻子拿出多年打工挣的钱和家里所有积累资金共计28万元,搬到山坡上临时搭建的工棚住下,开始了艰苦创业之路。
“父亲是位护林员,我从小在树林里长大,受父亲影响喜欢喝茶,对茶叶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一听到家乡大力发展茶产业的消息,我的心里涌起了一股暖流。”杨金刚敞开了心扉。他的家乡窝枝村是省级一类贫困村。田少地多,待开发的荒山资源丰富,而当地村民由于长期只从事单一的传统农业生产,年人均纯收入仅有2500元左右。杨金刚说:“我做茶园一方面是想实现我多年的理想,另一方面也想通过发展生产带动周边村民一起发展。”他成立了合作社,从老百姓手里第一次流转了150亩土地,统一开荒种茶,统一施肥管理,接着又流转了900亩,到目前已流转1500亩。经过五年的精心管护和培育,夕日的荒草坡变成了绿油油的茶园。2013年茶园正式投产,生产了名优茶2000公斤,产值100余万元。
杨金刚致富不忘困难群众,为合作社杨光祥、杨开芬等13名贫困户流转10亩茶园让他们自主经营,经过一年的辛劳,13名贫困户每人每年在领取4万元工资的基础上,还能够参与合作社年底的分红。通过专业合作社统购统销的带动方式,茶产业惠及了窝枝、关口、凤山、高杨、上板长、下板长、小仡佬、小高冲、石头寨、竹子凹等村寨,带动近600家农户,约1500余人共同发展。“2015年光是支付给当地村民采茶、施肥、除草、防治茶树病虫害等劳务费总计180万元,人均每户增收3000元,人均增收1000元左右。”杨金刚翻开帐本透出了家底。贫困户熊登秀说:“真没想到我们的荒草坡经过几年的改造,如今变成了鸟语花香的茶园,我们不用背井离乡外出打工了,到茶山打工也能致富。”
他富了不忘乡亲,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担当。一家人扎根大山九年,埋头种茶,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三大效益。“此生只为做茶忙”是杨金刚常常说的话。因为工作成绩突出,2016年杨金刚被贵州省总工会授予“雁归圆梦”百千万行动创业之星荣誉称号,2016年获得中国科协授予的“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的荣誉称号、“贵州省首届民族民间工艺大师”的称号、“贵州民族制茶工艺大师”的称号。
为了将茶产业规模扩大,带动更多老百姓参与到其中,2016年10月杨金刚及股东决定增资成立公司,将原来的瑶池茶场重新注册为贵州瑶池茶业有限公司,注册资金3000万元。
在原有的基础上,新公司集茶叶种植、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与农户形成利益联结方式,发展微型茶企7家。目前公司平整场地1500平方米,新建茶叶加工厂1400平方米,办公楼1200平方米,观景台2500平方米,项目已全面开工。
贵州瑶池茶业有限公司主要经营绿茶产品,以毛峰、毛尖、高绿和炒青绿茶为主,与安顺市大明茶城达成销售协议,以旅游产品和电商销售为主,公司的产品销往北京、新疆、上海、江苏等地。现在,安顺的旅游业成为井喷式发展,公司着重开发农旅结合的系列产品。让游客到茶园体验采摘、自制茶叶的乐趣,将只做茶叶销售拓展到农家乐餐饮、民俗客栈、苗族、布依族民俗活动等项目中,打造农旅结合的产业,解决贫困户就业,带动更多人致富。(安顺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现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