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镇高田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陈斌 摄
9月1日,平坝区“组组通”项目建设开工仪式在乐平镇塘约村举行--全区计划2017年至2018年实施里程908公里,总投资36320万元,实现全区通组公路全覆盖工程建设拉开序幕。随后,白云、夏云、天龙、羊昌、齐伯、十字等乡镇“组组通”工程建设相继开工……
9月8日,平坝区召开脱贫攻坚总决战誓师大会--随后,天龙镇、乐平镇为第一战区,白云镇、羊昌乡为第二战区,齐伯镇、十字乡为第三战区和安平街道、鼓楼街道和夏云镇为第四战区的9个乡镇街道也相继召开脱贫攻坚总决战誓师大会,部署安排各地脱贫攻坚总决战实施工作,确保做全、做实、做细,坚决打赢这场“终极决战”,如期实现全区脱贫摘帽……
第一书记挂村帮扶,驻村干部包户帮扶,施工队伍修建“组组通”,电商扫码“小黄姜”,忙碌景象随处可见……
平坝区各个贫困村的喜人变化,让黔中大地精准扶贫奔小康进一步提速。
多渠道发力 主动帮扶出新招
食用菌产业助推脱贫攻坚 钱凯 摄
平坝区乐平镇、齐伯镇、十字乡靠近斯拉河沿岸的西部片区集中连片20几个村寨,是平坝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和核心区。一直以来,都是平坝区做好科学统筹,集中财力、集中精力,花大力气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重点区域。
九月初秋,空气清新,白墙红瓦房格外醒目,水泥小道入户,孩子们在修葺一新的村委广场上玩耍戏闹。平坝区齐伯镇关口村65岁的杨老伯告诉记者,现在的村貌、居住环境,跟五年前的土坯房、砖瓦房,道路不通,吃水困难的情形相比,真是无法想象。
随着近两年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日前关口村不仅建立了自己的农业种养殖合作社,还在今年8月卖出了合作社种植的第一批辣椒和冰脆李,实现了近5万元的村集体收入。同时,“组组通”连接,自来水入户,互联网进村,一件件好事接踵而来。“原来一年到头也难有活钱,现在一家人只要肯干,轻轻松松就可以实现人均收入六七千元。”杨老伯说。
关口村为何会有此巨变? 9月8日,平坝区召开的全区脱贫攻坚总决战大会给出了答案,那就是平坝在实施精准扶贫政策时,一改过去不分重点、主次的做法,紧盯“五个一批”和“六个精准”,以解决重点贫困村突出制约问题为重点,整合各方资源,凝聚各方力量,组合出拳,精准发力,确保同步进入小康。
“一年半以来,关口村就争取实施了1776万元资金。”齐伯镇关口村第一书记贺波清晰地算起账来,易地扶贫搬迁安置项目957万,组织部村委会办公楼120万,国土局土地整治项目150,4G网络基站100万,国土局土地整治项目150万,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资金100万……
平坝区扶贫办主任刘宗元告诉记者,平坝区正努力将扶贫开发、金融支持、产业发展、教育文化、社会保障等政策聚焦于贫困乡村。今年,平坝区就实现对全区每个村投入100万元资金进行壮大村集体经济,对贫困村增加50万作为村产业扶持资金,实现整村推进与区域发展互促互进。
“好政策要用好,用到实处,贫困群众才能真正获得好处,也才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刘宗元说,从今年9月1日到2018年6月30日的10个月时间,每周二都是平坝的“无会日”,全区各级各部门、单位及乡镇街道,都集中时间、投入全部精力主抓脱贫攻坚,一批中青年党员干部也开始分头驻扎到贫困村一线帮扶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修内生动力 授之以渔强带动
新型职业农民、劳动力转移、扶贫等培训
9月18日,记者来到十字乡大院村,驻村第一书记、乡专职扶贫干部和村支两委,正聚在一起讨论下一阶段的脱贫规划。
“以前没想法,即使有点想法还没干就打退堂鼓了。”村主任郭吉忠说,现在村里来了第一书记和专职扶贫干部,带来了好的发展模式,还有了“村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以支书李轶带领的党组织和黄兴琪等几名致富带头人冲在前面,带领贫困户入股养殖小龙虾、加入中药材种植合作社,村里奔小康的劲头越来越足了。
脱贫攻坚工作中,十字乡对症下药,制定“一村一特”的脱贫方案,实施精准扶贫,其中大院村依托夏云工业园区生物制药企业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全力打造优质中药材种植基地和小龙虾养殖基地,罗院村则突出以玫瑰花代表的花卉种植产业和生态牧草种养殖产业,青山村和摆捞村依托青山绿壳蛋鸡项目返还的20万元扶贫金(折蛋鸡鸡苗8100羽),大力发展绿壳蛋鸡养殖业……2016年,十字乡共成立11个村级集体农业专业合作社,注入产业发展资金220万元,强化了利益联结机制,切实发挥了农业专业合作社对贫困人口的组织和带动作用。
新型职业农民、劳动力转移、扶贫等培训
优质水稻、优质蔬菜、中药材种植、精品经果林、生猪、优质肉牛、乡村旅游……多元富民产业正在平坝铺开,让人眼前一亮。
乐平镇挂多村,这里群山环抱,山青水秀,六米多高的现代化里不时传来牛犊的哞哞叫声。走进养殖大棚,一头头鲜活的小牛犊围了上来,“养牛倌”张志、张驰两兄弟正在观察刚出生的小牛犊。
这是张志、张驰兄弟放弃了在外从事多年的煤矿、贸易等生意,携资回乡创业,于2014年6月投资2000万元注册了贵州平坝康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并建设起平坝优质肉牛养殖基地。2015年,康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陆续引进了黑安格斯青年母牛、西门塔尔、利木赞、夏洛莱等优质品种的肉牛,开始了优质肉牛养殖。
去年,张志、张驰动员村民参与肉牛养殖和牧草种植,带动农户300余户种植青贮玉米及养殖能繁母牛,带动贫困户196户实现近9000元的年收入。
同时该公司与挂多村签订了“平坝区民营企业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结对帮扶协议”,并制定了详细方案:每户贫困户贷款5万元“特惠贷”入股合作社,每年保底分红3000元。
40岁的杨学凯和30余岁的张海是挂多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他俩在康农公司的养殖区参与养牛,每月工资2000多元,张海说:“我们村里的贫困户都靠着康农公司这棵大树,不用离乡背井外出打工,留在自己的土地上打工,一年可挣3万余元,还有土地流转的钱和惠农易贷公司的分红,只要我们不偷懒,脱贫致富是没有问题的。”
拒绝等靠要 同步奋力奔小康
平坝区委书记芦忠于到区扶贫办调研指导全区脱贫攻坚工作 杨海花 摄
“两顿酒、一场麻将、一身新衣,扶贫款就花光了!白给的花完不心疼,今年花完明年还会有!”乐平镇党委书记马松对过去一些老百姓“等靠要”的心态记忆犹新。“扶贫的猪没有饲料了”“帮扶的鸡吃肉了”“今天没肉吃了,打电话给包保干部”一度成为平坝西部片区越帮越穷的真实写照。
现在“主动干了才给,懒散等靠不帮”,精准扶贫政策让政府的一头热变成群众想要富。马松说,比如在一些适合种植的村,我们要求有发展种植意愿的贫困户整治好自家土地,干部验收后,我们直接发放地膜和种子,目的就是引导群众,“扶贫不扶懒,扶贫要扶志。”
“政府把我们从岩上村五组搬迁到青庄安置小区,乡亲们一些做生意,一些在镇里的厂子打工,家家都比着发展。”45岁的贫困户罗车娥,就坚持就近打工。记者看到,她家宽敞105平米的房子,客厅、淋浴间、厨房和餐厅分别有致,各种家用电器齐备,与城里人的生活并无两样。
贺波到易地扶贫搬迁户家中进行回访 陈斌 摄
青庄村安置点坐落在乐平新区,总建筑面积20535.5平方米;其中,住房净面积为16875平方米,塔楼面积为292.02平方米,休闲广场229.32平方米,项目总投如资金4109.97万元,是2016年全省易地扶贫搬迁第二批项目。
乐平镇在青庄村安置点依托小城镇开发建设,对搬迁贫困户落实就业扶持,联系城镇周边小型企业、木材加工、超市等提供就业机会,计划就业80人,小商贩经营蔬菜、水果65人。
乐平镇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负责人陈小方告诉记者,现在贫困户总是找我们要干这干那,我们生怕自己学习不够,每天都在研究扶贫政策,想方设法找脱贫路子。
在青庄村安置点采访时,贫困户罗车娥将精准扶贫的好政策扳着指头数,比如做生意政府提供免费门面,精准扶贫户学生读书全免费,贫困农户种植小瓜辣椒政府提供地膜和种子等。
精准扶贫工作的“造血”功能,让平坝贫困群众“等靠要”的少了。脱贫,脱掉的不仅仅是贫困户物质方面的匮乏,更为重要的是激发了他们奔小康、有想法的精神之变。(安顺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陈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