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 秋季攻势】猫营镇:挪穷窝 托起幸福新生活

2017-09-27 09:18:28    来源:   安顺新闻网      

  本网讯 贫困群众的搬迁安置是否妥当,事关整个脱贫攻坚战的成败。如何保证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最终脱贫致富?紫云自治县猫营镇党委政府有着自己的答案。

猫营镇移民安置点

  搬得出:

  让群众愿意搬、想搬、主动搬

  猫营镇易地扶贫搬迁户涉及15个村,128个村民小组,其中整组搬迁14个组238户890人,非贫困户为39户152人;零星搬迁114个组670户2621人。

  位于该镇产业园区的集中安置点,实际入住908户贫困户。

  “当时,全镇报上去的搬迁任务是970户3511人。但实际能住在这里的没有这么多人。”猫营镇党委书记郑光兴对当地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台账了如指掌,他说,经过多次识别、排查后,才确定共有908户贫困户3511人符合扶贫搬迁政策。根据政策,重新排除贫困户中的1人户、2人户,补进3人户、4人户,保证搬迁总数不变。

  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惠及千家万户,但要让贫困群众主动搬迁并非易事。

  “扶贫搬迁的根本原因在于,一方水土已经养不起一方人。但要让大家搬出原来的住址,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郑光兴道出了老百姓的顾虑:住在小区房里,不种田种地没有粮食吃,不能喂猪养牛,更不能烧柴火,炕点腊肉都不方便……

  为了打消易地搬迁贫困群众的诸多顾虑,作为乡镇脱贫攻坚工作主要负责人的郑光兴决定协调镇、村干部和驻村工作组成员都来当“说客”,说动搬迁群众,让他们打心眼儿里“想要搬”,搬到能让他们脱离贫困的地方。

  动员搬迁的事,15个工作组说干就干。第一次动员的对象,是350户沙坝村贫困村民。

  “要说动他们,必须实打实给他们讲清楚易地搬迁扶贫政策,易地搬迁实施时,党委政府将会妥善解决贫困户原有的宅基地、山林、承包地等资产转移和承接问题。实打实告诉他们,搬迁后的居住保障、生活保障、就业保障、就医保障、就学保障,一样都不会落空。让他们明白一个道理,扶贫搬迁,不会让大家的日子越搬越苦,而是越过越甜。”郑光兴说道。

  “甚至有的同志还将几位确定搬迁的老弱病残贫困群众背去看房、选房。”郑光兴说,暖心的举动打动了不少群众,全镇符合搬迁的贫困户心想到了一处——搬!

  到了搬家的日子,又有32户老弱病残搬迁户无力搬家,镇村、驻村干部便找来车辆和人员帮助他们,打通精准扶贫户易地搬迁脱贫“最后一公里”。

  70多岁的柴志珍是新寨村燃灯下苑组贫困户,与她相依为命的儿子是个聋哑人。今年4月,为让他们娘俩顺利搬进新家,村干部主动带头,把自己的车开到老人家门口,忙出忙进帮其娘俩搬家。

  稳得住:

  想群众之所想,忧群众之所忧

  “原来住在山旮旯头日子苦,活不出个样子来,搬到小区头住以后,生活不晓得要强好多倍,感谢国家,感谢党委政府喽!”在猫营镇移民管理服务中心,来自新寨村一组的78岁老人吴文荣感慨道。

  吴文荣说,去年腊月二十九,在搬迁工作组的帮助下,他们一家三口离开了住了大半辈子的“泥巴凉席破瓦房”,顺利住进60平米的新房里过新年,还免费领到了电磁炉、电饭煲等生活物品。“老伴眼睛看不到,小儿子又聋又哑,但儿子的‘合医’是免费的,我们也都有低保,家里还不用交电费。扶贫搬迁,让我们日子越过越有盼头了。”他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据了解,为激励搬迁户搬迁入住的积极性,该镇和园区联合在安置小区内成立了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主要由部分有群众经验的老干部组成,以便就地就近更好地服务搬迁群众,帮助解决他们搬进来后遇到的一切问题。

  “总共有两本,每个问题都要记。”便民服务中心主任罗志鹏说的就是搬迁住户问题反馈登记表,目前记录了89条信息,90%以上的问题都已安排专人解决。“我们相当于搬迁户的‘管家’,必须从细节处着眼,贴心服务,收集掌握每家每户意见和建议,及时整改到位,才能让搬迁工作深入人心。”郑光兴告诉记者,易地扶贫搬迁时,贫困户的户籍已经同步迁入,他们可以同步享受城镇医疗、卫生、文化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

  目前,猫营镇易地扶贫安置小区内已有生活超市入驻,且建有农贸市场,附近就有学校,而该镇卫生院也将重新建在产业园区内。“能购物、买菜、就学、就医……搬迁群众的生活配套设施正在逐步完善,他们的生活环境质量也将逐步提升。”

  能致富:

  谋产业,改穷业,拔穷根

  如何确保精准扶贫户搬迁后能增收致富而不返贫?

  猫营镇依托镇产业园区引进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最多可为搬迁户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近2000个。目前,2个石材厂可安置200个工人,3个制鞋厂可安置100多个工人,1个制衣厂可安置100多个工人。

  “现在,搬迁户到厂里上班的人不多。”郑光兴有些担心地说,因为当地企业工资并不高,搬迁户中近600人选择了外出务工,镇党委政府也在想办法把劳动力尽量留在“家乡”创业就业。我们将加强宣传力度,争取年底前,实现不低于300人在园区企业就业的目标。

  兰小燕和张和珍来自不同贫困村,但同在镇产业园区内的紫云佳宏鞋业有限公司上班。兰小燕一家三口去年腊月间搬到新家,父亲在搬迁新村超市门口卖起了猪肉。过完春节,一心想为家里分担经济压力的她,听说制鞋厂招工就报了名,3月22日正式上班。“现在每个月有1500元工资,可以很大程度减轻家里的经济压力。”兰小燕说。

  53岁的张和珍今年3月16日开始上班,她丈夫腰不好、女儿腿不好。“幸好住的地方就有厂,能让我找份工作。我每个月的工资1500元,女儿在百灵药厂上班每月领2200元,加上农业收入,我想生活会越过越好的。”她说。

  谈到如何帮助搬迁户就业增收,郑光兴说,猫营镇还把园区、搬迁新村保洁、保安及周边几个种植、养殖园区临时用工岗位整合起来,优先解决贫困户就业增收问题。此外,在迁出地聘用40多名贫困人员为护林员,走生态扶贫道路;做好农户资产承接工作,将搬迁户原有土地尽力全部流转等。

  同时,通过“校企合作”,紫云职中为猫营镇产业园区合同制培养150名技术工,三年后到园区企业就业,保底工资不低于3500元,其中,贫困毕业生优先录取。计划通过结业培训安排劳务输出就业500多人。

  “我相信,只要搬迁户能吃苦耐劳,他们实现就业、增收致富,是完全没有问题。”郑光兴肯定地说。(安顺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吴学思 伍水清)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