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峰街道办:真抓实干勇担当 绿色发展奔小康

2017-10-16 11:40:01    来源:   安顺新闻网      

  

  本网讯 2016年6月30日正式挂牌成立的紫云自治县五峰街道办事处(原松山镇以西以北部分),是紫云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县城向西、向北发展的重任。一年多来,五峰街道办真抓实干,以勇于担当,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城市经济为重点,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以社会民生为根本,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为脱贫攻坚提供有力产业支撑,真正实现行政区划后“瘦身提效、内提素质、强身健体”,实现新型城镇化水平提升,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提升。


  村城联动 产城互动促发展

  从安顺经209省道进入紫云县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海子大道,以及由海子大道串起来的海子公园、在建紫云庄园、海子村、紫云民族高级中学等勾勒出一幅美景的图画。

  随着紫云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和大交通网络的逐渐形成,初步实现了村城联动、产城互动发展的新格局,五峰街道办的甘桥、磨南、海子、城北、红岩等等已成为紫云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日,记者走进磨难村在建的全县集中安置的易地扶贫搬迁建设工程处看到,一期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主体骨架工程基本形成。

  紫云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五峰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于以彬说,五峰街道办依托大交通网络的区位优势,不断加强重点项目工程建设,在建的全县集中安置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就是依托在建G354国道经过磨南村,途经紫云一中、松山大道、迎宾大道连接惠兴高速的交通优势来选的址。该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一期在今年底完工,二期工程明年元月开建。

  随后,记者在五峰街道办甘桥村岩湾组在建天立高级实验中学工程处看到,两栋教学楼已完成主体建设工程,实验楼、运动场等正在建设之中。

  “抓好重点项目工程建设、‘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有助于县城向北、向西拓展,推进村城联动、产城互动发展。”于以彬说,待磨难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建成后,他们将在安置区建超市、幼儿园、餐饮店等配套设施建设,让这里形成一个移民新村。在海子村,他们将在海子公园内的海子水库建一个水上游乐园,水库边建烧烤场,并加强海子村村庄整治,村庄内开设农家乐等。

  于以彬说,位于海子村的紫云庄园即将复工,三岔河水库建设工程的有序推进,紫云起点于海子村至猫营园区的同城大道、县城到幸福园村的产业大道即将开工建设等,这些工程的建成,将大大推动城市经济发展,推进紫云县城向西、向北拓展,辖区村民将逐渐从单一的传统农业向第三产业转型,百姓的日子将越来越好。


  念好“山字经” 富足一方民

  近日,记者在五峰街道办磨南村磨石关垭口,放眼四周,成片的经果林构筑了一幅美丽风景。

  “由于城市发展的需要,磨南村山下的土地大多被征用,我们号召村民利用山上的荒地来发展经果林种植。”磨南村村支书陈启志说,以本着“念好山字经”,富足一方民的发展思路,近年来,他们千方百计争取项目资金,在磨南村磨石关垭口一带的大荒田、兔儿田、杂云坡、顺家地、栏木桥等地种植了480亩黄金梨、蜂糖李面积达1480亩,解决了200余人就业。在摆易组的200余亩黄金梨果园,是按照“合作社+农户+村委会”的模式进行运转,该果园今年卖出梨子获得10余万元,其中支付村民的劳务费3万多元,这些务工人员大多是精准扶贫户。

  磨南村大力发展种植业,全村以红芯红薯、黄金梨、酸石榴、金刺梨、核桃等为主导产业,种植面积约2700亩。

  随后,记者在五峰街道办红光村一个山坳里看到,一片樱桃林郁郁葱葱,几位村民正在林下除草。“这片樱桃林于2015年种植,今年有少量挂果,明年将进入半丰产期。”红光村村主任陈德云说,红光村山多石多,缺水少土,为了让贫困群众增收脱贫致富,他们大力发展经果林种植,除樱桃林外,还种植有红脆李209亩,明年将挂果。

  “近年来,五峰街道办紧紧抓住新一轮退耕还林的机遇,大力发展经果林种植。”五峰街道办主任杨雄说,种植了楠竹、桃子、核桃、梨子等一次投资,百姓终身受益的经济作物。


  打好特色牌 扶贫促脱贫

  近日,记者走进五峰街道办海子村纳坡组的生姜种植基地,绿油油的生姜苗很是可人。

  生姜在夏季长苗、初秋长仔,目前,正是生姜生长的旺盛期,一个月后就可以采挖了。海子村驻村“第一书记”黄益彪说,今年,他们种植了52亩生姜。生姜种植基地的边上,上月种植的秋白菜早已冒出了嫩叶,预计一个多月后就可以采收卖出了。

  “海子村将以‘特色种植’为发展理念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海子村村支书王兵说,按照计划,海子村的农业发展以实现农产品“生产生态化、配送生鲜化、购买智能化、食用智慧化”为发展目标,以“公司+合作社+农户+市场”的发展模式,初期采取“一带二入三变”(“一带”即公司带动农户种植发展,“二入”即合作社、贫困户参与入股经营;“三变”即农户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合作方式,主动迎合绿色蔬菜、有机农产品的市场需求,优选无污染的生产基地,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组织带动农户合作生产,签订市场供应协议,缓解“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矛盾,努力实现公司健康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农民增收致富的“三方共赢”发展格局,力争用五年时间建成1000亩集育苗、生产、加工、冷库储存、冷链物流、产品研发为一体的绿色蔬菜种植示范基地,打造全市最大的香料生产示范基地。

  五峰街道办板香村,一排排用竹子跟稻草搭建的大棚很是显眼,里面是特色产业竹荪。

  “竹荪产业虽然经济效益高,但种植成本较大。”种植户陈小红说,1亩地的竹荪菌种植大棚,需要小木材11500斤,小木材的价格不下3毛钱1斤,每亩地在优化土质上需要4000元的人工费,每亩种植时需要2万元的营养液配料,因种植竹荪菌的地块有一定的要求,土地流转费每年每亩不下800元,加上大棚、种植等的人工费用,种植1亩地的竹荪菌每年需要5万元的成本,但只要精细化管理,正常情况下,每种植1亩地的竹荪菌,可以获得5万元以上的纯利润。

  板香村村主任吴仕辉说,竹荪菌产业见效快、有市场,发展竹荪菌产业对于贫困户增收致富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并且发展竹荪菌产业还需要大量的秸秆,农户把秸秆卖给竹荪菌种植户获得利润的同时,还避免了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影响,竹荪产业还是一个用工密集型的产业,为贫困村民提供了就近就业的机会。接下来,板香村将采取大户带动,尽力扶持贫困户发展竹荪菌产业,让更多的贫困户种植竹荪菌脱贫致富。


  发展生态养殖 脱贫奔小康

  五峰街道办红光村的一个偏僻山坳里,一栋栋“鸡别墅”摆放其间,这是该村刚建成的“鸡别墅”,喂养鸡苗3000羽。

  “为了贫困群众增收脱贫致富,结合红光村的实际,我们大力发展生态养殖。”红光村村主任陈德云说,他们采取“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绿壳鸡蛋产业,第一期预计喂养10000羽鸡苗,带动15户贫困户,在利益分成上,用“特惠贷”参与入股的贫困户按照“678”模式来进行分红,即贫困户10000元“特惠贷”参与入股,第一年获得600元、第二年获得700元、第三年获得800元的红利,让贫困户实现无风险增收。

  另外,红光村还大力发展养牛、养猪业,全村有繁殖母猪25头,养猪上10头的人家20余户;全村养牛超5头的人家10多户,村民李树文养牛最多,今年喂养数量达56头。

  步入磨南村沙地组村民刘忠明的林下养殖场,场内立即传来一阵“嘎嘎嘎”的叫声,果园中间建有两间简易房,房前的梨子林下喂养着不少灰鹅,刘忠明与妻子张万芬正在给灰鹅喂食。

  “这些灰鹅是今年5月初买来喂养的,现在平均每只重量不下10斤,准备下周开始拿到县城去卖。”刘忠明说,今年他喂养了104只灰鹅,目前大的有13斤重,最小的也有9斤重,平均每只按10斤重计算,现在鹅的市场价为每斤15元左右,这些灰鹅卖15000元不成问题,加上卖梨子、桃子、杨梅的3万元,今年的收入近5万元,他家今年可以脱贫了。

  五峰街道办清河村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利用紫云扶贫办拨付的20万元壮大集体经济扶贫资金,引进广州灰鹅,建立清河村养鹅基地,吸纳贫困户参与养鹅,以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近日,记者走进清河村往村办公室下侧的山坳看去,一个大型养殖棚映入眼帘,饲养员王朝玉夫妇正赶着鹅群往山上放养。

  “没有文化、没有手艺、每年靠种植那几亩承包地的玉米来维持生计,一年辛苦到头,温饱都难维持。”王朝玉说,感谢党委政府的帮助,让我们夫妇来养鹅基地养鹅,每月有3000元的收入,现在不愁生活没着落了。

  据了解,清河村肉鹅养殖的精准扶贫方式是“一二一”模式,即一户贫困户,两个鹅舍,100只鹅。以“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方式来运行,村集体肉鹅基地负责领养户的鹅苗培育,养殖技术指导,出栏时,养殖户可自行销售,也可以由合作社按协议的保底价统一回收销售。

  “生态养殖是一个见效快的好产业,能让贫困群众在短期内实现增收脱贫。”杨雄说,清河村的肉鹅养殖基地的肉鹅喂养不添加含有添加剂的饲料,统一喂养原生态的玉米,且对肉鹅进行放养,以此增加肉鹅的品质。这一发展模式在清河村作好示范后,可向周边村寨推广。(安顺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姚福进)


责任编辑:陈婷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