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岭:健康大扶贫 医疗有保障

2017-10-17 16:56:45    来源:   安顺新闻网      

  “有了这些医疗保障,确实为我们贫困农户大大减轻了医疗负担。”在关岭自治县顶云街道办卫生院里,家住石板井村龙口组今年已63岁的村民朱顺伦满怀感激地这样说。

  记者了解到,为进一步加大医疗健康扶贫工作力度,切实解决农村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推进精准扶贫,扎实做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费用兜底救助工作,今年来关岭相继出台了《关岭自治县医疗健康扶贫工程实施方案》、《关岭自治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扶助实施方案》,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建立“四重医疗保障”等制度的实施,切实为全县贫困人口起到了极大保障作用。

  “四重医疗保障”减轻医疗负担

  记者从关岭卫计局了解到,为有效解决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患者家庭因病致贫问题,今年5月关岭特制定《关岭自治县医疗健康扶贫工程实施方案》,方案中制定,从2016年开始到2018年底前,组织对“全国健康扶贫动态管理系统数据库”里的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和经民政部门核实核准的农村特困人员和低保对象中,罹患食管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终末期肾病、儿童白血病(含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和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含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瓣狭窄、法式四联征以及合并两种或以上的复杂性先心病)等7类13种大病患者进行集中救治。建立救治台账,按照诊疗方案在定点医院组织医疗救治。对上述疾病实行单病种付费,控制费用总额,同时充分发挥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民政医疗救助、医疗扶助等制度的衔接保障作用,降低患者实际自付费用。

  再是建立“四重医疗保障”制度。对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通过新农合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民政医疗救助“三重医疗保障”政策补偿后,自费医疗费用仍然过高影响其家庭基本生活的,在“三重医疗保障”的基础上再开展“医疗扶助”实现“四重医疗保障”制度,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政策范围内补偿比达90%以上。对突发重大疾病暂时无法获得家庭支持,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患者,加大临时救助和慈善救助等帮扶力度。

  今年初,村民朱顺伦妻子因小脑出血送到医院救治,经过两个月的治疗,他们家医疗费就用去十万多元,最后算下来只承担了8千多元的费用。朱顺伦说:“要拿出这么多钱,我们当时都想放弃治疗了,幸亏得到这些医疗救助,不然我们真治不起呀。”目前他的妻子已经出院,为了妻子看病方便孩子将她接到县城里住。

  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建立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患者在县城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实行先诊疗后付费结算机制,实行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民政医疗救助、医疗扶助等四项措施联动,形成保障合力,实现“站式”信息交换和实时结算,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患者只需在出院时支付自付部分医疗费用。也就是患者出院后,定点医疗机构即时结报新农合补偿部分,补偿后个人应承担的费用由患者结清。患者结清个人应承担费用后,医疗机构及时归还提交的相关证件。对住院时间较长、医疗费用较高的参合患者,定点医疗机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制定医疗费用分阶段来结算。“先诊疗后付费,让我们看病减轻经济压力,再不像以往家里人生病住院,钱不够四处借钱太困难。”一位来自上关镇的农户这样说。

  贫困农户有了家庭医生

  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关岭积极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三年提升计划,进一步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街道)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基层医疗服务网络;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和质量; 加快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建立完善分级诊疗制度,为群众提供便捷、低成本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到2018年,实现县、乡、村三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疾病诊断能力、疾病治疗能力、疾病康复护理能力、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管理能力”五大能力的全面提升,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村,有效破解“看病远、看病贵、看病难”的突出问题。

  在新龙潭村村民卢仕刚的家中,记者了解到,其儿子两岁时不幸患上地中海性贫血,治疗费用将近20万元,因病致贫。孩子出院后每20天还需要输一次血,而输一次血费用在3000元,最后在他的家庭医生帮助下,通过各项保障政策得到报销补助,现孩子每次输血他个人只用承担一百多元,目前孩子已正常上学,村里照顾他的妻子在村幼儿园做饭,他自己发展点种植,家中经济明显得到缓解。“要不是这些好政策,娃儿才能得治疗,我们日子才过得下去呀。”卢仕刚这样说。

  记者还了解到,今年7月,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扶助,关岭出台相应实施方案,方案的目标任务就是通过建立和完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扶助基金,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费用在通过现行新农合基本医疗、大病保险、民政医疗救助(卫生计生医疗扶助)等报销后,未能报销的合规医疗费用由专项扶助基金予以扶助,切实减轻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费用负担,有效解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实现现行医疗保障与扶助制度有机衔接。

  它的扶助标准一是新农合后续补助,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经严格执行转诊后住院或特(慢)病门诊符合报销的合规费用补偿达不到90%的,由农合基金给予补足,确保合规医疗费用报销达90%以上。二是自付医疗费用扶助,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患者经严格执行转诊后住院发生的医疗费、特(慢)病门诊符合报销的合规医疗费,经新农合基本医疗补偿、大病保险赔付、民政医疗救助、新农合后续救助等报销后,个人自付医疗费用按照超额累进方法分档计算给予扶助。具体为自付费用大于1000元小于或等于2000元的按40%进行扶助;自付费用大于2000元小于或等于5000元的按50%进行扶助;自付费用大于5000元小于或等于8000元的按60%进行扶助;自付费用大于8000元的按70%进行扶助,最高封顶线不超过30000元。

  抓好基本保障 避免因病返贫

  根据安顺市卫计委《关于印发〈2017年度安顺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方案〉的通知》要求,关岭对参加新农合基本医疗和大病保险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两提高、两降低、一减免”倾斜政策,即提高普通门诊和普通住院报销比例(普通门诊封顶线从400元提高至500元,普通住院提高补偿比例10%),提高大病保险10%赔付比例,降低大病保险起付线,降低精准扶贫救助对象自付费用,经转诊在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的农村贫困人口减免住院起付线,并于7月7日正式实施。截止6月30日,全县新农合住院共计补偿20022人次,住院总费用6680.62万元,政策范围内费用6172.04万元,新农合补偿3886.39万元,大病保险赔付353.2万元,民政救助78.37万元,计生扶助4.82万元。

  1至7月,关岭符合医疗扶助的建档立卡贫困患者医疗总费用976.26万元,政策范围内费用901.69万元,三重医疗保障共计已补偿652.79万元,第四重医疗保障共计需扶助206.67万元(其中新农合后续补偿2201人次,补助金额165.39万元,医疗扶助404人次,扶助金额40.93万元)。经过第四重医疗保障后建档立卡贫困患者共计得到补偿859.46万元,政策内费用补偿比例高达95.32%,实际补偿比达88.04%,目前该项工作正在开展中,全方位的医疗保障政策,有效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发生。(安顺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隽)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