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营镇:与群众拉好家常 村干“早读”学政策

2017-10-23 16:31:02    来源:        

  本网讯 为进一步提高村干部、驻村干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能力和理论水平,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本领,按照关岭县委、县政府关于脱贫攻坚工作中的相关要求,关岭沙营镇在工作中经过不断的摸索,在今年7月初提出了村干部、驻村干部开展“早读”学习政策的工作办法。通过近3个月的学习,该镇既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又促进了全镇村干部、驻村工作组在政策掌握程度上的提升,为群众服务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来到村里你要问到医疗救助、危房改造等相关政策,我们的村干部都会主动告诉你”沙营镇党委书记杨秀云很自信的这样对记者说。

  据介绍,关岭沙营镇,距县城32公里地处较为偏远,自然条件艰苦。全镇辖10个行政村,其中贫困村5个,2017年在档贫困户1221户4627人。群众对脱贫攻坚政策知晓率和认可度低,“上动下不动”,“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政府送小康”的现象普遍存在。全镇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广,脱贫难度大。曾经在各级督查沙营镇脱贫攻坚工作中,部分村干部和驻村干部存在不熟悉村情民意,对扶贫政策一知半解,帮扶措施不精准等情况。究其根本原因,主要还是一些干部思想认识不够,学习意识不强,村干部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记忆力不强,做群众工作政策把握不准确等问题。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不断深入,沙营镇党委政府经过实践,充分认识到只有各级干部意识到脱贫攻坚工作的严肃性、任务的艰巨性和形势的严峻性,真正沉下身子、静下心思了解村情民意,学习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打牢脱贫攻坚的思想基础和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才能保证扶贫工作不走岔道、不走弯路,做到真扶贫、扶真贫,切实打好脱贫攻坚战。

  “我们的村干部普遍存在三种问题,一是年龄偏大,记忆力弱;二是文化程度较低,理解力差;三是自学意识差,主动性不强。通过开展“早读”模式。以固定的内容,不断重复强化学习,解决年龄偏大记忆力弱的问题;以固定的方式,重复的形式,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每天以固定的时间,集中学习,使自学能力差、主动性低的村干部变被动为主动。”杨书记为记者介绍,从今年7月初,关岭沙营镇开展“早读”,学习方式由各村支部书记或驻村第一书记组织,负责收集资料和制定学习计划,以村办公室作为集中学习地点,村干部采取轮流朗读和解释的方式进行,学习时间为每周一至周五早上9点至10点,在40分钟的时间里,先用20分钟安排当天工作,再接着学习。学习内容为本村的基本情况,贫困人口状况,惠农政策,脱贫攻坚政策、产业发展规划等。

  “学习安排在早上,就是因为上午人的精力比较充沛,安排完了工作接着学习起来效果好。要是在晚上,累了一天的干部们学起来会感觉吃力”杨书记这样为记者解释。目前,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化,全镇各级干部进村入户宣传脱贫攻坚政策工作已经实现了从吞吞吐吐到滚瓜烂熟的转变。广大干部边学边用,基本能用群众熟悉的语言,通过走访与群众“拉家常”,召开群众、院坝会等形式宣传讲解贫困户进入退出程序和有关扶贫政策、惠农措施,并根据实际因村、因户施策,精准发力。在村干部及驻村工作组的有效宣传指引下,全镇群众的政策知晓率和对脱贫攻坚工作的认可度得到了一定的提升,部分贫困群众的“等靠要”思想有了一定的转变,干群关系更加融洽。

  此开展“早读”学习工作取得的初步成效,进一步坚定了沙营镇党委政府继续实施好“早读”工作的决心,极大地鼓舞了全镇干部干好脱贫攻坚工作的信心。记者了解到,目前关岭全县各乡镇都在借鉴采取此“早读”方式,以提高村干部和驻村干部们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能力和理论水平。(安顺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隽)

责任编辑:陈婷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