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山深处的脱贫攻坚“尖兵”

2017-10-27 08:53:43    来源:   安顺新闻网      

  本网讯 “小分工大合作,齐心协力破贫困。”“留守空巢泪不断,不奔小康誓不还。”这是扎根紫云深山的脱贫攻坚“尖兵”们向贫困宣战发出的豪言壮语。

  在全省14个深度贫困县之一的紫云自治县,来自省、市、县的300余名脱贫攻坚“尖兵”在这里扎根基层一线,与广大群众一道解难题、找路径、谋发展,满怀豪情奔向幸福新未来。

  齐心协力破贫困

  10月23日,大营镇金龙村驻村“第一书记”杨姗像往常一样,周一早上的第一件事是召集村支两委、驻村知识青年开例会,总结上周工作和商讨本周工作,并对党的十九大精神进行分章学习。

  大营镇金龙村是一个深度贫困村,山多石多、土少缺水,全村人口2117人,贫困人口659人,贫困发生率31.3%。

  “入驻金龙村后,通过走访摸底发现,这里的情况超出了想象。”杨姗说,今年7月20日,在市公积金管理中心工作的她来到大营镇金龙村,开启了决胜脱贫攻坚的驻村帮扶工作。

  7月28日,杨姗到金龙村小打表组看望在这里为贫困学生补课的暑期支教大学生,晚上12点回村委会驻地途中,她接到母亲电话关心的话语时谎称“在住处,准备休息了。”

  “对母亲以这种方式撒谎,在我人生中是驻村以来才有的。”杨姗说。

  8月2日晚上,走访群众回村委路上,村支书吴直国驾驶的摩托车撞在路边的沙堆上,坐在摩托车上的杨姗被摔倒,她爬起来继续前行,心中想的不是受点皮外伤的痛,而是当晚所走访的贫困户困难状况之痛。

  “小分工大合作、齐心协力破贫困。”杨姗说,这是她们的工作目标,脱贫攻坚秋季攻势以来,全村10条通组公路全部动工建设;依托岩山利于发展中药材产业的条件,大力发展山豆根、观音草等中药材产业,正着手引进柳江公司发展蛋鸡产业等。

  用“扁担精神”直面贫困

  一间小屋,一张简易床,一张小木桌,一台笔记本电脑,一个电磁炉和锅碗瓢盆,便是紫云猴场镇打哈村驻村干部杨建设的“家”。

  “家”里没水要到100米外的村民家门前去挑,杨建设准备了两个胶桶和一根特别的扁担,扁担是一根手腕粗的木棒,木棒极不光滑。

  每当挑水时,带有疙瘩的扁担压在杨建设肩上的感觉,提醒着他牢记使命、不负嘱托,用“扁担精神”直面贫困。

  2016年4月,在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工作的副科级干部杨建设来到打哈驻村帮扶,与打哈村干部群众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成立了农业养殖专业合作社,养牛数量从几十头发展到如今200余头,合作社除养牛外,还发展养猪、养鸡等;种植方面,引进前胡、山银花等见效快的中药材产业。随后,又修建一条从村委会办公室通往养殖场基地长1.6公里的产业路。今年4月20日,投资8000万元的堰沟水库工程获批立项,预计年底施工建设,建成后将彻底解决打哈村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难问题。

  杨建设每天天亮起床的第一件事是带着小学生们跑步,然后开启工作模式;每周二、周五两天晚上给学生上夜课。

  “人穷不可怕,怕的是穷智。”杨建设说,在偏远山区,人们的综合素质低,思想打不开,要彻底根治贫根,最好的办法是不让山区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他工作之余为孩子们补课的初衷。

  今年7月,按照相关要求,市级单位下派的驻村“第一书记”要正科级以上干部,作为副科级干部的杨建设主动向组织请示要求留下,完成自己“留守空巢泪不断,不奔小康誓不还;苗寨地理得天厚,种养结合谋发展。”的诺言。

  用脚步丈量脱贫路

  紫云五峰街道办红光村属典型的岩山村,全村人口941人,贫困人口399人,贫困发生率42.4%,贫困程度深,致贫因素多。

  2015年5月,紫云畜牧服务中心干部张友书接受组织安排,到红光村担任“第一书记”,开展驻村帮扶工作。

  “累了,坐在石头上休息一会后,翻过山脊,穿过山坳就到村委会了。”10月24日,张友书在从红光村新建蛋鸡养殖场回村委会的路上时说,在红光村要发展产业,找一块平地都难,只好将蛋鸡养殖场建在不通公路的山丫上,虽然只有2公里的岩山小路,但要步行需要1个多小时,这条路,从开始选址建设养殖场到现在,张友书每天都要走一趟。

  岩山地区,村民居住较散,且大多村民居住地是不通公路的岩山,干部走访群众,选址发展产业全靠步行。

  两年多来,张友书每天在岩山之间步行20公里以上,用脚步丈量着红光村的贫困情况,用实际行动和群众一道共谋发展与贫困抗争。在红光村成立了健康农民专业合作社、垄芝养猪场、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等村级合作社,红光村产业扶贫项目正如日初升。

  把支部建在生产小组上

  “资金到手了,预购的牛下周就可以入场喂养了。”10月24日,板当镇新塘村驻村“第一书记”罗兴国高兴地说,种植的成片黄菊草早就等着牛儿来吃了。

  新塘村是一个拥有18个村民组,人口3129人的大村,全村党员45名。今年5月,紫云供电局工作人员罗兴国担任新塘村驻村“第一书记”开展帮扶工作。

  罗兴国意识到,要在一个人口大村开展帮扶工作,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加强基层党建建设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很重要。他多次召集全村党员干部开会协商,在每个小组成立小支部,村里成立大支部,由支部带头发展生产。

  正因新塘村“把支部建在生产小组上”,短短几个月时间,村里完成了打井取水项目,解决了部分村民饮水和发展生产用水难问题,建成了新塘村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生猪养殖和肉牛养殖等,目前,新塘村正在加紧建设食用菌项目和大量种植冬季蔬菜等产业。(安顺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姚福进)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