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金刺梨销路不用愁啦!”深秋时节,寒气渐增,一抹阳光照进了栽种金刺梨农户的心里,暖洋洋的。
时值金刺梨大丰收,记者在西秀区宁谷镇林哨村和岩腊乡青杠坡村的金刺梨收购点看到,宽阔的空地上,堆满了金灿灿的金刺梨,许多人在搬运、分拣、装袋,一派繁忙景象。
“这些是5天来面向宁谷镇、新场乡、轿子山镇、七眼桥镇等周边乡镇收购的30多万斤金刺梨,在这里将进行分拣,优质的鲜果直接销售,其他的烘干加工,销往西秀区大坝村的金刺梨酒生产基地。”在林哨村金刺梨收购点,宁谷镇大自然种植场负责人祝志文说道。
作为安顺独有资源,金刺梨产业于2011年作为重点发展的山地特色农产业。近年来,金刺梨产业发展迅速,产业规模越来越大,许多农户参与种植金刺梨。可要发展产业,销路至关重要。
2016年7月,祝志文与岩腊乡三股水村村主任甘明德、蔡官镇水塔村种植大户马开虎三人经过考察商议,决定成立金刺梨收购点。为扩大金刺梨鲜果市场,三人于时年9月至10月三次到成都进行金刺梨宣传,用最笨的方法在大街上叫卖,吸引了当地市民关注,最后与成都简阳汉唐公司达成合作,今后以每斤6元至7元的价格通过邮政将金刺梨鲜果运往成都。
金刺梨有优质的,也会存在次品。为了让农户不损失一分钱,祝志文三人与大坝村村支书陈大兴商议,并签下合同,烘干的干果全送到大坝村的金刺梨酒生产基地,用于果酒生产。
“在信用社贷点款,加上自己一点积蓄,收购点就办起来了。”说起收购点建设过程,祝志文说,“不过对于农户卖刺梨的钱,我们只能用票据代替,今年年底一定给大家现金。”据了解,成立收购点需要大量资金,收购点每年收购时,需要用于烘干的煤炭费用预计30多万元,人工费近30万元。
“短短5天,我们几个收购点合起来收购了100多万斤金刺梨,向成都输送鲜果已达10万斤,而收购期还将持续1个多月,我们会尽可能覆盖周边种植金刺梨的农户,让大家都不愁销路。”
刚刚卖出金刺梨,64岁的林哨村贫困户吴万明拿到票据兴奋地告诉记者:“我种有8亩的金刺梨,再也不担心自己辛苦培育的果实烂在地里了,现在每天都摘点背过来卖,今天就卖了60斤,差不多有150元收入,这样今年年底可以拿到不错的收入过年了。”
对于金刺梨的收购价,甘明德分析道:“农户愿意自己分拣的,按每斤一等品3.5元,二等品3元,三等品2.5元,若嫌麻烦的,按每斤2.5元称重,再由我们工人分拣入筐。一亩地按收获2500斤金刺梨算,就可以获收入6250元。”
收购点除了积极面向贫困户收购金刺梨,还为其提供诸多务工机会。“可以说有了收购点我就有了工作,每到收购时期,我的工作就是运送煤炭、管理烘干房,每天160元,去年一个多月我就赚了5000多元。”三股水村贫困户钟国元黑黢黢脸上是抑制不住的笑意。据了解,各收购点招收本地贫困户,多的每天十多个,每天80元,工作多为搬运和分拣,这季下来人均收入可达4000元。
跟随运送刺梨干果的货车来到双堡镇大坝村,记者看到一栋大型建筑已成型,内部设备正在紧锣密鼓地安装,这里是大坝村的金刺梨酒生产基地的新厂房。“一个月后,新厂房将投入使用,可以接纳几个收购点所有金刺梨干果,以20元每斤运送到这里进行果酒生产,年产量可达5000吨。”大坝村延年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监事长张美红告诉记者,新厂房建好后,不仅解决金刺梨深加工问题,还为贫困户提供了60个工作岗位,带动其增收致富。(安顺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胡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