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寂静的山谷机器轰鸣,沉睡的土地被再次唤醒。西秀区岩腊乡松林村,五位年轻人志同道合,返乡共建合作社,发展种养业,在成就梦想的同时,带动村民共同奔小康。
11月7日下午,由岩腊乡副书记张春、兴岩投资公司总经理金鑫带路,记者下车步行,沿着林间崎岖机耕道,七弯八拐往下走,发动机声音越来越强,深山峡谷地难得一块平地展现眼前。一辆大型东方红拖拉机挂着旋耕机奋力前进,后面碎土飞散。一位小伙在旁正搬运地埂石块。
松林村妇女在岩松兄弟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务工
土地估计有20多亩,四周青山相围,地里却杂草丛生。一放牛妇女介绍,此地名叫水淹坝,收成不大。
小伙名叫朱小进,个不高,人精干,抓把泥土捏了捏,摊开递给记者看:“这土种菜好得很,只是丢荒多年,土地板结,要犁两道,工价一亩要高出平常价60元。”
朱小进一说一个笑,满怀信心。朱小进今年才刚26岁,在外打拼多年,曾在北京郊区种租过30亩菜地,学到种菜技术,认为到家乡种菜,土地、人力成本和气候均有优势。可是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经过交流探讨,吴国明、熊云全等村里另外4个年轻人走到一起,9月初,五人共出资20万元成立了“岩松兄弟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朱小进担任合作社法人。
兄弟五人信心足,起步就种300亩,从鸡场乡请来专业的机耕设备和人手。“水淹坝就20多亩,马上要具体丈量,先抢农时把白菜苗种下。水淹坝秋冬季和开春可种菜,夏季水淹就正好息地。我们大面积种植还在‘老虎杀’,请你们去看下。”
驱车进入“老虎杀”,坡顶地势开阔,一垄垄地膜夺人眼球。熊云全正从面包车上卸下薄膜,吴国明等正在地里指导一群苗族妇女用小铲插进地膜,分开一个缝隙,快速放入菜苗,压实细土,盖实地膜。
种菜耗水,而整个岩腊乡缺水,连续晴天,菜苗栽下能活多少?记者都不免担心。
“我们有节水办法,不浪费水。” 朱小进有些自豪。
路旁一辆三轮车从几公里把水拖来,用胶管接到地里一个大胶桶内,再装入烧水壶,一株一株地浇灌。
300亩地的菜苗,要耗多少人工多少成本?但在朱小进、吴国明他们看来这不是困难,浇活一株,就增加一株的收入。
困难还是有,出在流转土地。在“老虎杀”,成片地膜中,五六亩包谷地很是岔眼,干枯的包谷叶在风中衰扬。
“少数村民思想还没做通,还有几片地也是这样。”朱小进说,“但是,相信他们看到其他人在我们公司挣得比他自己种要多,有一天会支持流转。这几天每天上工30多个,一天开支2000多元,务工收入要比他们自己种包谷强。”
张春与村委会王主任“现场办公”,一通电话联系,包谷地的主人同意流转。
松林村民过去没有种菜习惯,更没有这样规模化大面积种植,前来务工的妇女很珍惜现在一天能挣70元的机会,虽然刚开始速度慢,但干活很认真。
“以前家里的土地少,基本都种包谷,没见过这样种菜。”62岁苗族朱秀珍开心地说,“大家一起干活,又热闹又找钱,这种好事难找,要感谢这几个年轻人。”
11月初种下的白菜苗,明年元月中旬就可采收上市。朱小进他们满怀憧憬。
种植有风险,乡政府已为朱小进他们想到解决办法,由兴岩公司垫资为兄弟公司购买保险,并找到销售公司给出保底收购价,还承诺兄弟公司如果市场价高过保底价,兄弟公司可自行按市场价出售。(安顺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瑜 王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