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12月12日,天气寒冷,82岁的天龙镇二官村村民肖维照不惧严寒,独自沿着即将硬化的机耕道驾驶三轮车一路前行,到地边后,他熟练的卸下微耕机,更换上翻地的旋耕刀轴,准备开始一天的劳作……
当天,记者到他家里采访时,正赶上他要到地里干活,简单的做了一点早餐吃后就整理下地干活的农具,熟练的从家里推出了耕地机放到三轮车上,陪同记者想上前帮一把时,还被他婉拒了。
在翻耕土地休憩的片刻,他向记者讲述了当前国家的惠农好政策:“现在国家政策好,种田地不用上粮,自古以来不得讲不用上粮的(现在)又还有粮种补贴,别看我今年82了,但是我还能劳动,我能劳动就坚决不占贫困户名额!这个资源拿去给那些脚跛手缺贫苦的那些人”
采访当日,记者了解到,肖维照老人出生于1936年,现年已经82岁肖维照老人有四个女儿,都已出嫁,各自成家,老伴多年前就已经去世,目前一个人居住,按常理说应该在家颐养天年,但是他却仍然耕种着家里的14亩土地,孩子们不是不孝顺,时常看望,给钱给物,甚至接他到家里去一起生活,都被他拒绝了。
对于这样的情况,肖维照老人是这样记者说的“只要还能动,我绝不增加子女的负担,自己挣钱自己用,现在国家政策这样好,挣的钱用不完,只要勤快,做的也吃不了,政府拿点米、送点钱,送我一些贫困户的物质,我决定不要,这些东西留给需要的贫困户,我自己搞我自己的,一年到头有吃有穿。”
在与老人的聊天中,老人还高兴的向我们介绍了这一季大葱的栽种、长势以及销售收入情况。老人和村里大多数村民一样,14亩土地全部栽种大葱,今年第一拨7亩卖了3万元,,剩下的7亩老人满怀信心的表示可以买4万元。
当天在地里进行采访时,恰逢村干部们前来察看机耕道的建设情况时,驻该村的第一书记韩克益还上前与老人亲切交谈,询问了解生产收入情况,叮嘱老人要适当休息。并向记者深入介绍老人的生活生产情况。
记者向韩克益询问肖维照老人情况时,他对记者说:“肖维照老人 80多岁了还自力更生,拒绝贫困,给人的感动非常深,从平时我们到他家的走访来看,他年纪大了,子女每个月拿点钱赡养他,他觉得自己还能够劳动还能够去做点事情,所以不要子女来赡养他 绝不不增加子女的负担,希望凭自己的劳动所得来生活。”
韩克益驻村两年,始终被肖维照老人感动着:“他种大葱、种蔬菜,每年能够卖3到4万元的收入,我们村里面作为关心老人,每年都给他准备一点米油进行帮助,每次被他拒绝了,还说你们拿去送给更困难、更需要的人家,我还能够劳动,我的收入还能够自己生活,坚决不拖累国家,拖累子女,这样的老人我觉得我们应该向他学习!”
对于一个80余岁的老人,在能劳动的情况下,不依靠子女孩子,更没有向村里面索取什么,甚而村里面看到他这种勤劳朴实的精神,想给予一些照顾的时候,都被他婉拒这样一种精神不得不让人肃然起敬。
当回到村子里,再次打听肖维照老人的生活情况时,村民肖成彦无不充满感动与敬佩:“肖维照老人年纪比较大了,但是他比较勤劳,每年他的大季小季,都是他自己开着三轮车拖着犁地机去挖地,每年他的收入大概在5万左右,但这个老人家精神比较好,思想素质比较高,镇里村上给他一点物资他都不要还经常对我们晚辈说,自己能够自力更生,绝不拖累国家,救助帮扶物质应该拿去帮扶比他更困难的群众,全村人对他都是无比敬佩的。”
采访手记: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涌现出一些争当贫困户,一心想得到国家政府帮扶资助,坐享其成的人,诸如这种的思想不端正的人是需要去进一步的教育和引导的。然而,在大众百姓当中却有着这样的一种人,不等不靠,凭借自身的辛勤劳动,过上幸福生活,平坝区天龙镇二官村82岁村民肖维照便是通过自身努力,过上富足生活群体代表的真实写照。肖维照老人仅仅只是一个平凡的普通大众而已,然而对于一个如此高龄,面对子女的赡养、政府的帮助都被他在还能劳动的情况下拒绝了,他不等不靠、仅仅依靠自身的劳动创造改变自己的生活,这样一种执着的艰苦奋斗精神是值得向广大社会推崇和学习的。(杨建宏 安顺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陈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