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来到紫云自治县格凸河镇沙戈村,远远便看到村民王小燕的养鸡场里两排鸡棚整齐地排列着,来到鸡棚内,几千只鸡在咯咯叫着争相觅食,王小燕正在鸡棚里忙着捡鸡蛋,这些新鲜的鸡蛋,就等着送往市场销售。
王小燕正在捡拾鸡蛋
说起回乡创业兴办养鸡场的经历,王小燕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王小燕的老公是山东人,在格凸河镇他们没有房子也没有土地,两人就到深圳打工,大城市花销高,在深圳打工赚的钱只能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存问题。“在深圳的时间久了,想自己的父母和孩子,背井离乡,又赚不到钱,还成为了贫困户。”王小燕告诉记者,在与老公商量后,2012年王小燕收拾行囊,毅然回到格凸河镇,开始了自己返乡创业的历程。
回到家乡,没有土地,没有房子,做什么呢?王小燕与老公曾经在青岛的养鸡场里打过工,思来想去,王小燕还是决定通过养鸡来脱贫。由于之前有过养鸡的经验,王小燕的小养鸡场经营不错,一开始喂养,就尝到了“甜头”,这让王小燕坚定信念继续发展养鸡产业。
2015年,王小燕决定扩大自己的养殖规模。“养的鸡少了,能赚的钱不多,想要脱贫致富,必须扩大规模。”王小燕说道,虽然扩建鸡棚所需土地她的哥哥提供了,但是建鸡棚、进鸡苗、买饲料,她手里根本拿不出那么多钱来。
“拿不出钱,从银行也没贷到款,我就在格凸河镇党委书记韦朝府下村来了解情况的时候向他说明了我的困难。”王小燕说,韦书记实地察看了解清楚情况以后,在他的积极协调下,我得到了十万元的贷款支持。
“为了带领广大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我们深入各村了解民情,时刻关注民生。”格凸河镇党委书记韦朝府说。
从水泥路进王小燕的养殖场有一段泥路,晴天还行,只要到雨天,饲料就无法拉进养殖场里,养殖场里的鸡蛋和鸡也无法拉到外面销售。“政府知道我们的困难后,就帮我们把这段约300米长的泥路修成了水泥路,我的鸡蛋和鸡就不用担心运出去的问题了。”王小燕乐呵呵地说。
王小燕还告诉记者:“现在我的养殖场用水存在困难,我打算等镇里的领导或者村里的驻村干部来养鸡场的时候向他们反映一下。”
现在,很多当地超市和商店经常到王小燕的养鸡场批发鸡蛋去销售,赶集的时候她也会拖到集市上卖。除了销售鸡蛋,经过朋友的介绍,贵阳、铜仁等地的客户直接上门来买鸡,鸡蛋和鸡的销售不是问题,现在她的鸡棚里养着约3000只鸡,等到其它的鸡棚建好,王小燕打算养上万只。
“去年,我已经成功脱贫,我相信在政府的帮助和指导下,我的养鸡场会越来越壮大,生活一定会越来越美好,日子会越过越红火。”说着自己以后的生活,王小燕脸上是掩饰不住的笑容。(林涛/图 安顺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石江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