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深冬的清晨,冷风刺骨,在西秀区蔡官镇对长沙蔬菜种植基地里,村民们却无惧严寒,喜笑颜开地收割着大白菜,一筐筐绿油油的大白菜整齐摆放在路边,旁边打着“绿野芳田”字样的货车正等待装车。
带领村民劳作的对长沙村长兴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董天国满脸笑容告诉记者:“我们合作社现在种有莲花白、大葱、白菜,由绿野芳田公司按市场价给我们收购,这给合作社和农户吃了一颗定心丸,我们只管种,而不愁销路。”
据了解,西秀区教育局结合营养改善计划所需食材的需求,通过走访、调研,立足教育扶贫攻坚实际,创新扶贫模式。以“学校+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逐步实现校农对接,以校农结合方式助推农业产业化发展。通过从田间地头到高校餐桌的对接模式,既有利于帮助地方实现产业脱贫和收入增加,也有利于通过基地建设的示范和带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现代化。尤为重要的是,在“校农结合”的良好运作下,还有利于降低高校食堂原材料采购成本,并建立起可追溯源头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保证食材安全,让学校放心、家长安心。

农民正在割菜
销路问题有了保障,农户们也放心加入合作社。“在里面务工简单也轻松,今天来割白菜,就割了两车运走了。这一天也能拿一百块的收入,这加入合作社种白菜还是不错的,销路不愁了,生活希望也就有了。”停下手中的活,对长沙村村民罗姗姗说,家里有十二亩地全加入合作社种植蔬菜,通过在合作社分红和务工来获取收益,今年已经赚了四万多元,成功从贫困户脱了贫。
跟随“绿野芳田”货车到达贵州绿野芳田有限责任公司,刚刚收割的白菜被送到这里进行分拣。据悉,公司通过与西秀区教育局的合作,根据上一年全区的营养餐学校销售的菜品来形成生产订单,下放给全区的各合作社,合作社再统筹安排农户进行种植,种植出来的蔬菜公司又根据学校的订单在向各合作社进行采购,经过一系列的分拣和包装配送到学校。
贵州绿野芳田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王荣亮介绍道:“公司作为政府产业扶贫服务平台,根据市场需求和贫困户需要,科学制定市场所需“菜单”和合作社生产“菜单”,与各大食堂、“营养午餐”实施学校、大型超市、农贸市场等精准对接,签订供货订单。”这批刚刚从对长沙生产基地采购过来的蔬菜,经过我们公司的分拣,通过一系列的农产品检测、称重,即将送到第九中学去。
进入市第九中学,绿野芳田公司分拣好的蔬菜马上送到学生食堂,次日这些蔬菜就变成学生们餐桌上美味的午餐。据悉,市第九中共有学生2563人,教职工133人,每天食堂消耗的农产品有一千多斤,有着数量庞大、且持续稳定的农产品消费需求。
“新鲜、安全的食材,对于学生来说吃得健康和安心,对于学校来说也放心。让学校食堂农产品的需求与合作社农户种养殖产业对接,避免生产的盲目性,学校可以减少采购环节,降低流通成本,有效实现农户、村集体、学校三方利益共享,加快脱贫攻坚进程。所以对于这个校农结合的项目,学校是非常支持和欢迎的。”安顺市第九中学副校长金玉兰接受采访时说道。
“校农结合”帮扶新模式是一条从农产品收购到产业帮扶再到脱贫攻坚的新路子,今年以来,通过“学校+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西秀区教育局的合作公司已与全区120家合作社签订了“菜单”生产协议,种植面积约为11.2万亩;种植各类蔬菜29种,收购蔬菜2148.5吨。共带动2640户贫困户,惠及6758人。实现了从农村“菜园子”到校园“菜篮子”的转变,让越来越多的农产品实现了订单生产,有效的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农户增收,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奔小康,为脱贫攻坚提供强大助力。
面对校农结合工作下步发展,西秀区教育局副局长吴玉综信心十足:“我局将继续深化、不断提高工作成效,让更多的合作社参与进来,从而使更多的贫困户从中受益,助推我们西秀区脱贫攻坚工作。”(安顺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胡典)
上一篇:
关岭检察院:家庭走访暖人心 真诚交心促融合
2017-12-19
下一篇:
龙腾公司:用雕琢技艺授人以渔
2017-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