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建节水型城市 创人水和谐美好未来

2018-01-23 12:23:20    来源:   安顺新闻网      
  安顺,含山傍水,因水而充满灵性。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自2O15年起,我市按照《国家节水型城市考核标准》的要求,结合我市节水管理的实际,提出了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的目标。

  于2017年12月26日经省住建厅、省发改委、省水利厅组织专家考核,我市正式被命名为第一批省级节水型城市。

 

 

  今年,我市将申报国家级节水型城市,大力普及节水型机关、节水型校园、节水型企业、节水型小区的创建。
  创建节水型城市,建设人水和谐、生态宜居型社会,对安顺而言是水情所迫,同时也是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深化水务改革,实现科学管水、用水、治水目标的现实需要。创建节水型城市有助于安顺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城市水资源,提高科学用水,合理用水水平,使有限的水资源满足人民生活需要,保障城市经济和建设可持续发展。
  建设基础设施 改善城市水环境
  “目前我市已建成3个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11万吨,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3.42%,出水已达到一级A标准,大大提升对我市下游龙宫、黄龙湖等水资源保护。”市水务局供排水科科长谢国勇介绍说,我市不断完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通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使全市生活污水全部收集进入污水处理厂,大大减少直排河道的污水量,改善了城市水环境。
  近年来,我市还加快城市供水设施建设,共投入资金近3亿元,实施了供水三期工程、城市输水管道安装工程等工程,服务人口约32万人。
  据了解,供水设施建设上实施了“一户一表”项目,更新改造供水管道近75公里,累计完成一户一表改造1.2余万户,为居民生活用水实施阶梯水价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上述工程的实施有效降低了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水量,管网漏损率下降到省级节水型城市水平。

  为能更好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提升城市总体功能,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市还实施了水库建设、水生态环境治理、雨水收集、城市防涝项目,比如“引千入虹”工程、虹山湖环境整治项目、贯城河治理工程。如今,我市水环境质量达标率已达到百分之百。

   

  倡导低碳绿色 强化节水减排意识
  2017年3月26日,在虹山湖畔举行了一场以“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推行河长制”为主题的水法宣传暨“水美安顺”摄影图片展活动,市民们积极参与,共展出130余幅摄影作品。同时,活动上还对《贵州省水资源保护条例》等法规进行宣传,收效明显。
  近年来,我市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市民节水减排意识。以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节能宣传周等为契机,组织开展了一系列集知识性、趣味性和互动性为一体的节水宣传活动,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节水宣传片、户外道旗、大型标牌、大型LED显示屏等进行节水宣传,还深入学校、企业、机关、小区,开展“四进”活动,开设节水专栏、张贴节水海报标语,讲解节水知识,专门印发、购置了通俗易懂、与市民息息相关的节水手册等宣传资料,先后在安顺市西秀区一中、上马石社区、万博广场等组织了节水宣传动员会,动员人人节水,人人爱水。
  “在城市里随处可见的节水宣传标语,市民们的节水意识得到有效增强,逐渐形成了惜水、爱水、节水的良好习惯。”在虹山湖公园锻炼的市民丁奶奶告诉记者。
  节水意识渗透到城市生活每一角落,管好、用好有限的水资源,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立足点。
  推进技改节水 提高水的利用率
  大力推进科技节水是我市创建节水型城市的一个亮点。通过先进科学技术手段,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实现节能减排和污水资源化。
  近几年来,我市共完成节水技改项目26项,更换了安顺第八小学管道5000余米,并从工业 、农业、公共机构等领域进行节水试点建设,项目建成后改善了节水措施、提高了节水效益,实现了年节省水量10.2万吨,节省水费12.5万元,取得了明显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为有效开展节水工作,解决‘工程型缺水’困扰,我公司使用冷却塔进行水循环利用,回水用量2688立方米/天。”家喻建材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道。
  近年来,我市在重视节流的同时,积极探讨开源的途径,提高对非传统水资源利用的认识,研究落实非传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如家喻建材有限公司、黄果树铝业有限公司、宏盛化工有限公司等使用冷却塔进行水循环利用,真正实现了中水回用,提高了水的回用率。
  在坚持科技节水的同时,我市还重视污水回用、再生水利用,绿化、景观、环卫、生态补水等用水首选再生水、雨水。近两年来,我市加速推进市区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深度处理工作,采用sBR处理、氧化沟、高效沉淀池、AMON处理等工艺,使污水厂出水达到一级A标准,我市污水处理厂的出厂水已全部达到再生水标准,主要用于污水处理厂内部用水和生态补水方面。
  “我公司投入节水技改资金1000万元建设锅炉连排污水改造、溶出蒸发凝水、5O0立方米雨水收集池,提高了用水重复利用率。”黄果树铝业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道。
  据了解,在绿色动力有限公司,还采取中水回用、建立雨水收集池、污水站,加大节水技改力度,已基本达到“零排放”,每年可节约取水5O万立方米。
  创建节水载体 助力可持续发展
  创建节水型城市的基础和重点是创建节水型校园、节水型企业、节水型机关、节水型小区等节水型单位。
  “从入校开始,不仅宣传节约用水用电,还体现在生活设施上。学校洗一次澡最多3元钱,喝热水饮用水也是按需取量,让我们不知不觉养成节约用水好习惯。”安顺职业技术学院临床医学院学生杨华说。
  据安顺职业技术学院总务处吴仲理科长介绍,为建设绿色、环保、智慧、开放的典型节水型学校,不仅在每个角落张贴宣传画和标语,每年开展“节水宣传周”,还安装脚踏阀、节能王、智能饮水器等节水基础设施,从一点一滴来构建节水环境。
  目前我市以安顺职业技术学院为典型节水型学校为代表,引领其他学校参与节能队伍中。
  创建节水载体,我市还开展了节水型企业的创建工作,至2017年,共有6家用水企业建成市级节水型企业,其中2家已申报省级节水型企业,2018年我市还将创建30家市级节水型企业,推动各企业建立健全节水管理制度,摸清用水现状,配齐计量设施,推进循环用水,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我们小区平时浇花拖地也都利用了废水,而且会在楼道、大门口、微信群里宣传节水,教授节水小妙招。我家现在也形成习惯,把洗衣服的水、淘米水等收集到桶里,用来拖地、浇花、冲马桶,节水效果非常明显,半年的用水量不到20吨。”家住世通和府的胡东升先生聊起节水赞叹道。
  节水型小区创建将创建激情转换为市民的日常节水习惯,我市节水型小区覆盖率1.24%。
  节水意识不断深入人心,市民满意度、幸福感明显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安顺全媒体记者 胡典 文/图)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