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群英谱】王正刚:村民眼里的大好人

2018-02-09 16:05:30    来源:   安顺日报      

本网讯   “村里哪一家住哪个旮旯,哪家是什么情况,我都清楚得很。”在花江镇中寨村,只要问起村里每家每户情况,村支书王正刚都能介绍得一清二楚。对生活在这方圆7平方公里大山深处的452户人家,每一户他都不陌生。

1983年出生的王正刚,是土生土长的关岭花江镇中寨村人,因过怕了穷日子,热爱大山的他勤奋读书,立誓带领家乡父老一起摆脱贫穷。大学毕业后,他义无返顾地选择回乡创业,学以致用研制猪饲料,销售给周边的养殖户,还向贫困乡邻免费赠饲料,并向他们提供就业机会,是村里远近闻名的大好人和致富带头人。

2014年,王正刚放弃了小有成效的生意,凭着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岗乌镇事业编制工作岗位,辗转两年,终于调回家乡花江镇人民政府工作。2016年底,王正刚当选为中寨村党支部书记。

上任后,王正刚首要解决的是全村的吃水问题,他四处奔走协调项目资金,短短一年的时间里,中寨村一半以上的村民结束了挑水、驮水的艰难日子,自来水接通的那一刻,这个35岁的大男人竟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他还向未通水的村民承诺到,一定在2018年实现全村自来水全覆盖。

为将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提上议事日程,王正刚又积极申报资金,狠抓各项工程的施工进度。2017年,全村实现“组组通”、串户路、庭院硬化全覆盖,路灯亮化工程有序推进,为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他还协调建成村级文体广场一个,中寨村从此旧貌换新颜。

什么样的产业能在中寨村扎根,怎样才能让村民觉得种地有奔头,成为王正刚日思夜想的问题。为找准发展方向,他多次组织村干部及驻村工作组召开会议,邀请专家到村调研,探索发展路子,最终在贵州大学生物科学院教授的指导下,确定以种植特色中药材为主导产业的发展道路。

为鼓励贫困村民积极参与发展,王正刚先后组织村民召开群众会100余次,宣传扶贫政策,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在他的带动下,中寨村群众脱贫热情空前高涨,贷款入股金额高达53万元,同时积极出让土地、参与劳动。

在帮扶单位关岭产业园区及中国长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帮助下,王正刚带领村两委干部在一年不到的时间里,使中寨村完成了从空壳村到中药材示范基地的华丽蜕变:建成中草药育苗大棚1000余平方米,预计种植莪术50亩,现已完成4亩;预计种植白芨200亩,现已完成40亩;山豆根种植30亩,金银花种植50亩,刺梨400亩,正逐步扩大面积;预计还将种植钩藤500亩。同时,中寨村还积极发展养殖业,目前养猪200头,养牛28头,养猪产业已见成效,实现分红,养牛数量预计增加到200头以上。

为解决销路问题,王正刚四处奔走协调,联系省内外中药材收购商,与云南景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关岭苗立克有限公司、关岭自治县云上刺梨花有限公司初步达成收购意向。销路的解决,给群众吃下了“定心丸”,增强了全村扩大发展规模的信心。

为将“教育是阻碍贫困代际传递的途径”这一思想扩大到家家户户,提高群众对教育重要性的认知,2017年暑期,王正刚与关岭园区办协调,联系青岛科技大学12名大学生到中寨小学为村里的学龄儿童开展暑期教育,极大地鼓舞了这些农村孩子通过学习改变命运的热情。

同时,寒暑假期间,为激发回乡大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王正刚还邀请他们到村委开展假期实习,主要从事精准扶贫工作,现就读于上海政法大学的谢高兴便是其中之一。

“通过在村委实习,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家乡的贫困状况,我一定要更努力学习,将来能像王大哥一样为家乡作贡献。”谢高兴说道。

上任一年多来,王正刚结合本村的实际,将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积极调动贫困群众的干劲,克服重重困难,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致富路。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产业发展的不断壮大,中寨村村民的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的4000多元增加到现在的6000多元,群众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何淼 安顺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隽)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