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走转改】“长短”产业齐步走 简嘎乡的大变样

2018-02-11 17:08:18    来源:   安顺新闻网      

  听着音乐成长的鹅,肥壮的“二师兄”,郁郁葱葱的桉树林,还有绿油油的蔬菜……2月8日,记者在安顺镇宁简嘎乡看到了这样一番风貌。

  自2016年9月简嘎乡被列为贵州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并得到省领导定点包干帮扶,这里的干部群众众志成城,齐心协力,斗志昂扬,提振了精气神。通过改变农户单靠平地、肥地种植经济作物的理念,大力发展农业产业,简嘎乡多渠道增加了贫困农民收入。

  “长短”产业相结合 稳了脱贫路,亮了致富路

  “这片种植的是蔬菜,那边是三角梅,后面还有生猪养殖基地。”在该乡播西村,简嘎乡党委书记饶思红介绍道。简嘎乡没有大平地,为了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根据经济实际情况,该乡采取了“长短”产业结合的发展模式。

  “长”是当地优势产业,桉树、蜂糖李、百香果、火龙果。这些产业要看到效益,至少需要1年。“短”是鸡鹅猪牛等养殖,以及蔬菜种植。这些短期产业,或是订单式种植、养殖,或是由引进企业负责保底销售,极大保障了农户的收益。

  “目前,我们建1个养猪场,能带动10户贫困户脱贫,饲养1000头育肥猪。”当地引进的德康集团公司服务部经理乔少俊表示,现阶段企业还在招募当地的养殖能手。一个养殖能手,每年养殖2000头猪,如果出栏猪达到养殖标准,可有14万的收入。

  而想学养殖的农户,乡里也会组织养殖能手对他们进行免费培训。针对甄别入选养殖场的贫困户,每年可以分红4000元。如果贫困户自己在家养猪,每头猪政府再补贴1000元。

  现如今,当地每户贫困户都发展了几个产业,“多的甚至有4、5个产业。”饶思红说,“有了产业,群众才能积极发挥内生动力,才会看到希望。”

  产业能手带头干 带动贫困老百姓共富裕

  简嘎乡磨上村村支书李稳定就是最先尝到产业发展甜头的受益者之一。2013年以前,李稳定还在四处打零工,收入算不上稳定。2013年后,他利用简嘎乡的气候和地理条件,开始种植火龙果、蜂糖李等。“收益最好的一年,赚了几十万。”现在,李稳定是村里的种植能手,2017年还当选为村支书。目前,他正将已经成立的合作社扩大规模,准备带动贫困老百姓共同致富。

  “以前,这里都是荒坡,现在都是‘聚宝盆’。”指着成片的火龙果基地,李稳定笑着说。2018年3月,磨上村1000亩火龙果基地就将全部投苗。14个月后,每亩预计将产出2000—3000斤的红心火龙果。而这些火龙果,已经定好了“去路”——周边的良田乡有家酒厂,早早地开出了订单;另外,村里还有电商,火龙果远销各地。“在贵阳,我们成本6、7块一斤的火龙果,卖到了15块一斤,供不应求。”对于火龙果产业的效益,李稳定信心满满。

  另一头,翁元生态养鹅场的小鹅正美滋滋地听着音乐,吃着食物。这些种鹅,是简嘎乡引进的“贵州创为联合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带领当地农户养殖的。除了种鹅繁育基地、商品鹅养殖基地,企业后续还将建设商品鹅屠宰基地、鹅产品加工基地。

  “目前,我们已经吸引了43户贫困户参与加入,还有100多户贫困户有意向与我们合作。”企业负责人屈亮介绍道。与生猪养殖一样,贫困户不但每年有4000元收益,还能在企业就业。而商品鹅的销路,也不用农户操心,全由企业承担后续销售……

  通过“长短”结合,推动产业齐步走,实现贫困户快速增收,又突出产业规模化、市场化、运作标准化建设,使贫困户持续增收。另外,产业、就业、创业并扶,推动群众发展产业动力,如今的简嘎乡大不一样——不但激发了脱贫内生动力,更强化了群众主体意识,筑牢了精神支撑。(多彩贵州网)

责任编辑:陈婷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