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园蓬勃、民居靓丽、道路宽阔、变身“股民”的塘约村村民领到了合作社分红……2018新春来临之际,由贵州省委网信办主办的“新时代 新梦想”贵州网络媒体新春走基层集中采访活动,首站走进安顺市平坝区塘约村。2月7日,来自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和全国知名商业网站贵州频道、省内主要新闻网站和新媒体等20余家网络媒体30名采编人员,实地感受了“塘约道路”下的新时代,新梦想。
点赞!为农村改革打Call
在塘约村村口,“穷则思变”4个大字立在山头,见证了3年来塘约村由“穷”到“变”的历程,正是“穷则思变”的精神,“塘约经验”引领着塘约村在集体化发展新路越走越广阔。
2018年是塘约村遭遇洪灾以来的第四个年头。这个曾经人均年收入不足4000元,村集体经济不足4万元的国家级二类贫困村,在四年时间里转变成了全国闻名的脱贫示范村。
“今年我分红得了8000元,明年我要更勤快点,多干点,再多挣点钱!”今年43岁的塘约村村民郭清平,2014年被纳入村里的贫困户。通过土地入股、和妻子在合作社、村里的企业工作,2017年7月,郭清平一家脱贫。“以前围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忙,挣不了几个钱,现在和合作社一起发展,日子越来越好!”郭清平说,这是集体化的功劳,让他从贫困村民变股东。
在塘约村,合作社、村集体、村民按照3:3:4进行利润分成,像郭清平这样的合作社社员,覆盖了全村4200多亩土地,90%以上的农户。2016年返乡创业的由成英,搞起了乡村旅游,并且将自己的土地入股。“我一家人不愁吃喝,年底还能分红,还能照顾家人!”
这些年,村民通过经营农家乐、以土地入股,以技艺创业、合作社内部就业等方式,让农民变股东,让曾经的国家二类贫困村一跃成为农民人均纯收入破万元的小康村。塘约村通过“村社一体,合股经营”的方式,也为当地的贫困户、返乡农民工等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据统计,近两年来,塘约村外出务工人员从860人减少到了50多人。
“不落下一家贫困户!”2018年年初,塘约村共向社员股东们发放了132万元。村里现在已经基本实现了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通过党建引领、改革推动、村社一体、合股联营、村民自治,塘约村在新时代脱贫攻坚的路上,走出了自己的步伐,展现了自己的风采,改变了以前村穷民弱的困境。
加油干!塘约村的“小目标”
“2018年我们的小目标有三个!”提到塘约村的新年目标,塘约村合作社生产队队长、技术总监唐从富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新一年的塘约将要建立农业智能化体系、打造电商平台、树立塘约品牌。
“现代化农业必须要引入智能。”在塘约村农业观光园内,唐从富细数着2018年塘约村的小目标,“什么时候喷水,什么时候打药,人不用时时在现场,在手机上就可以操作。”唐从富告诉记者,现在他们已经着手于引入智能化设备,发展高效生态农业,这是塘约新年必须要达成的目标。
“其次是建立电商平台,加大塘约农产品销售的渠道。”电商发展的计划,唐从富早已做过市场调查,把塘约出产的果蔬卖到线上,他的目标不仅仅是脱销,而是打造农产品爆款。“通过分拣、运输,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从而打造塘约品牌,让我们的产品标准化。”
“其实我还有一个愿望,就是招一些高端技术人才到塘约村合作社。”唐从富告诉记者,找到和留住高学历人才是如今塘约村最想实现的愿望,依托大数据可以看到以前没看见的市场需求,精准找到更好的塘约道路。
新春走在塘约村,从村容村貌到村民的神情笑貌,时时都能感觉到一股新鲜劲。在塘约村建成的育苗中心区、高科技展示区、采摘体验区和示范种植高产高效区,每年可产生近600万的经济效益。
“钱是辛辛苦苦找进来,不能盲目冲动的花出去。”提到新年里塘约村的发展计划,塘约村党总支书记左文学着重于“稳中求进”的发展。
“种什么蔬果,开发什么产品,深加工怎么做,都要先进行市场调查,了解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左文学告诉记者,新的一年,塘约村要拓展二产,解决村民的就业和发展,依托11个温泉泉眼资源,发展三产。“塘约精神中,还有社会责任感。新年一年,不仅要解决本村的就业,塘约村还要拓展新的产业,增加就业率,帮助周边的村民脱贫!”(来源:多彩贵州网)
(责任编辑:陈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