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走转改】六马镇纳建村:“通组路”修到家门口

2018-02-11 00:00:00    来源:        

本网讯 平坦的通组水泥路,干净整洁的房屋,连片的果园......走进六马镇纳建村,脱贫攻坚工作让这里有了新气象。

纳建村位于镇宁自治县六马镇打邦河畔,依着河岸,原本这里有丰富的水源,肥沃的农田,农民自耕自足过着富足的生活,2009年,由于打邦河下游董箐水库的修建,抬高了水位,田地被河水淹没,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生活陷入困难,直到2014年,全村301户1301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52户,621人,被列为深度贫困村。

山下的水田被淹,只要靠山求生存。“没有了水田,只有靠山求生存,村干部们一直想着怎么利用这些山地,既能带动村民们致富,还能促进村里经济的长期发展。”纳建村村支书唐朝友说,农田被水淹没后,村里的群众并没有“坐等”,带着群众靠山吃山,问山要地,依托山地创造财富虽然成为村支两委的共识,但“山”文章如何作,如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他们没有明确思路。​

2011年,偶然的机会,以唐朝友为首的一批村民看到六马镇弄袍村许多农民,靠在山上种植蜂糖李走向了致富路。

“纳建村与弄袍村同在一条大山沟里,气候条件相近,何不带领群众在荒山坡上种植李子试试?”说干就干,2012年,怀着“敢闯敢试”的精神,以村支书唐朝友及村主任杨昌文为首的一批村干部率先在自家的山地里试种李子。

“刚开始种的不多,一家只试种了几亩。”村主任杨昌文说,当时自己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还不敢带领村民们一起种,万一种失败了,影响了农民的发展积极性。

与此同时,村民杨盛金因为有着在广西百色芒果园担任护林员的经历,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他把广西百色的芒果幼苗也引进到了村里,首批实验种植了30亩芒果林。

2014年,村里的首批李子与芒果初挂果,均获得了成功,依着得天独厚的地热河谷气候,纳建村种植的李子和芒果不仅产量高,口感还好,全村人格外欢喜。

为此,从2015年开始,在村支两委的带动下,全村农民齐心协力开垦荒山荒坡,大力发展李子种植,目前,全村已发展李子种植接近6000亩。

与此同时,在六马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与组织下,利用扶贫项目发展资金,免费向贫困农户发放芒果幼苗,如今全村发展芒果种植接近4000亩。

“村里的致富产业有了,村民们最担心的是销路问题,一直以来,因为道路问题,农产品贩运难,怕果子大批量成熟后运不出去。”唐朝友说,纳建村是六马镇的一个水库移民村,基础设施薄弱,特别是交通不畅长期制约全村发展。

“以前通往村里的都是土路,坑坑洼洼,一下雨必须穿胶鞋,而且越走越重,鞋底粘得都是泥,三轮车拉着李子进出果园都难。”杨昌文说出自己的经历,由于山路坑洼难走,他从果园采摘的新鲜李子因一路颠簸,表面的“原霜”被颠簸掉,李子到市场上就卖不出好价钱。

“批发商最看重的就是李子表面的那层白色‘原霜’,意味着新鲜,没有‘原霜’,本来新鲜的李子,价格也要低很多。”杨昌文补充说道。

为了解决深度贫困村群众的后顾之忧,2016年以来,借助“一村一议”资金及“组组通”项目资金,六马镇政府全面组织实施纳建村“通组路”及“产业路”建设。

据唐朝友介绍,目前村里已经完成从纳建组至喜巢组通组路5.6公里,刘家湾组至西阳组的产业路兼通组路2.8公里。另外,9.8公里的产业路还正在实施当中,预计在今年纳建村李子成熟前建设完毕。

“今年村里大部分果树都将挂果,只要找到销路,纳建村在2018年便可脱贫出列。”唐朝友表示,如今村里的“致富产业”有了,“致富路”也修通了,他对带领纳建村群众脱贫致富很有信心。

如今,纳建村的平台公司贵州兴建农业发展公司已经成立,水果交易市场也正在建设中,下一步,纳建村在做大做强芒果、李子产业同时,他们还将继续依托打邦河沿岸独特的山水风光,做大做强乡村旅游,使得广大农户吃上旅游饭,走向致富路。 (安顺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伍水清 )


(责任编辑:田畅)

责任编辑: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