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茶山变金山 盘活“致富路”

2018-02-26 17:31:17    来源:   安顺新闻网      

——记返乡创业农民工郑昕杰和他的茶产业

  悠悠清茶香,天暖采茶忙。入春以来,万木吐翠,先春抽得“黄金芽”,采茶正当时。正月初九,记者跟随安顺职业技术学院的老师来到黄果树风景名胜区者斗村。

  放眼望去,满目生机。茶山上,茶农们三五成群忙着采摘今年的春茶。茶山下,茶叶加工厂已经开始复工,这是返乡创业者郑昕杰新开辟的100亩茶园。近年来,在他的带领下,周围的村民跟着他一起种茶奔小康,把小茶叶做出了“大文章”,摸索出致富的茶“道”。

  学技术 斩穷根

  郑昕杰出生在关岭自治县坡贡镇凡化村,这个村子曾经是国家二类黎族汉族杂居贫困村。长期以来,由于交通闭塞,缺乏技术、资金,凡化村虽然有种植茶叶的地理优势,但由于缺乏先进理念茶产业仍旧质量不高,价值低廉。到“十一五”末,村子有近一半村民处于贫困状态。

  郑昕杰的父亲曾外出浙江的茶园打工,在那里接触到了龙井43号茶叶品种,一次在返乡探亲中,带回来200株茶苗试种在凡化村老家,不料这200株茶苗长势喜人,郑昕杰及其父亲的茶叶之梦便由此诞生。

  郑昕杰初中毕业以后,跟着父亲来到浙江一起种植茶叶,父子俩载着梦想而来,带着事业回乡,他们偷师学艺积累了一些经验,回乡后开始摸索着种植茶叶。浙江老板对贵州的茶青十分青睐,郑昕杰父子俩便成为两地联系的纽带,一段时间内他们组织当地的茶青卖给浙江老板,然而收购价每斤茶青最高仅18元,这些茶青经过加工制作,贴上浙江龙井的商标后,在市场上却卖到500元至1000元不等。强大的市场反差给父子俩极大震撼,“我们为什么不自己干?!”他们一次次自问。为了摆脱贫困,郑昕杰的父亲下决心让郑昕杰进入安顺职业技术学院中职班学习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

  2009年,郑昕杰重返校园,抱着“学技术,斩穷根”的思想,郑昕杰学习十分刻苦,茶树的生长,茶青的采收,以及委凋、杀青、揉捻、理条、脱毫、烘干、提香……每一节专业课,郑昕杰都认真学习。郑昕杰的努力造就了他过硬的专业技术,成为各家企业眼里的“能人”。2012年年底,外出学习返乡的郑昕杰,谢绝了多家知名茶企的高薪聘用,执意返乡创业,立志带领父老乡亲闯出一片新天地。“我有今天,真的要感谢职院老师王俊青的指导、龚文瑶老师的关心,李亚林老师的指点,我要心存感恩地往前走,今年我又报了职院的高职班,继续学习知识。”郑昕杰高兴地说道。

  守初心 谋发展

  带着一股闯劲,也带着“斩穷根”的初心,毕业后的郑昕杰先后牵头成立关岭县焕荣茶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黄果树风景名胜区春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并担任总经理。几年下来,郑昕杰种植茶叶面积达到600余亩,总投入超过300万元。郑昕杰发挥自身专业所长,既为入社农户提供茶叶种植加工技术服务和指导,又以合作社带动周边村民参与到茶叶生产中来。据统计,到2018年,郑昕杰已经解决了当地近300人的就业问题,每到茶叶生产旺季,采茶工平均月收入可达3000元以上。许多村民还以土地入股,对于入股农户种植的茶青,根据茶叶等级郑昕杰每斤收购价多给他们5—20元。在郑昕杰的带领下,许多村民和贫困户看到了脱贫致富的新希望。

  黄果树宁河村的曹学芬就是其中受益人之一,大年初五,曹学芬就迫不及待叫上自己同村的小姐妹一起到茶山上采摘春茶。曹学芬告诉记者,每采摘一斤茶青,她们就可以获得45元,手脚麻利的一天能赚到八九十钱,所以大家都愿意来干。坡贡镇凡化村68岁的郑显明高兴地说:“因为年纪大,干不了什么体力活,自从郑昕杰的合作社建起来后,去茶山上帮忙采茶,月均也能赚2000元,减轻不少家庭负担。”大年初九,记者在茶山上看到,上百人在忙着采茶,宁河村的李端仙清晨7:30就出门到茶山采茶,到中午2点,已采摘了两斤多,她高兴地说:“一年之季在于春,这一季我们闲着也是闲着,在郑昕杰的茶园有老姐妹说话,玩着还能挣钱,是好事啊。”建档立卡贫困户王庭芬夫妻俩在郑昕杰的企业搞管理,剪枝、施肥、除草等都由夫妻俩来进行,每年可挣到5万余元。据了解,郑昕杰所聘用的采茶工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孤寡老人,茶园成为他们收入的主要来源。如今,茶厂一年下来,累计给贫困家庭创收近万元,大大改善了村民家庭经济状况。郑昕杰的茶叶不光卖到周边地区,还远销青岛3000余斤。

  再深造 共富裕

  作为一名享受国家中职资助政策的寒门学子,郑昕杰始终不忘在安顺职院结下的那份“茶缘”,他深知,要想让乡亲们一起脱贫致富,就要不断学习,把茶产业发展壮大。

  2012年起郑昕杰积极参加各项职业技能大赛,2015年取得安顺市首个茶叶加工工高级技师(一级)职业资格证书,成为贵州省内最年轻的茶叶加工高级技师。2015年郑昕杰代表贵州省参加“狗牯脑杯2015全国手工绿茶炒制大赛”获全国二等奖。2013—2016年,在省级制茶大赛中分获一、二、三等奖共6次。2013年,被评为安顺市茶产业发展工作人才团队(加工型)先进个人。2014年合作社获得“安顺市茶产业发展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17年上半年,郑昕杰还入选了“国家中等职业教育资助育人百名成才典型”,2017年他的优秀事迹在《人民日报》上进行了刊发。

  郑昕杰还有着一份公益之心,2016年,他出资5000元支助洒把村进行篮球比赛,2017年出资3000元支持凡化村开展花灯比赛,出资进行春节期间文化活动,出资2万余元,为新寨村修通700余米水泥硬化路。他说,企业有了效益就要回馈社会,做好力所能及之事。

  虽然获得的荣誉接连不断,郑昕杰对自己却不满意。他告诉记者,他想把茶叶做大做强,让黔货出山,让茶香飘向全国,光有制茶专业技术还不够,还要扩充知识储备,做一个全能的“领头羊”。今年2月,在安顺职业学院老师龚文瑶的鼓励下,郑昕杰准备复习参加专科考试,重新进入校园深造。郑昕杰说:“我最高兴的事就是能发挥专业所长,学以致用,报效乡里。下一步,准备将茶产业与互联网+相结合,做出安顺品牌,带领更多的老乡走上致富路。”(安顺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现虹 康馨月)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