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调优产业结构 振兴美丽乡村

2018-03-01 00:00:00    来源:        

  本网讯 人勤春来早,春来人更勤。2月24日,在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宋旗镇创新村的贵州聚福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菌包生产车间内,机械轰鸣,数十名工人有条不絮地将机床生产出的菌包进行装车,一片繁忙的劳动场景。

  谁曾想到,这个几年前还大面积种植玉米的地方,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下,立足当地优势,通过发展食用菌产业,迅速走上了产业规模化、特色化、商品化发展的路子,并一跃成为全市最大的食用菌培育基地。

  目前,该基地通过流转土地已建成全智能恒温连体大棚1.6万平方米,生产标准化厂房1万平方米,标准化生产大棚1000个,直接就业300余人,日产菌包15万棒。

  当地群众通过土地流转、就地务工等方式,收入实现大幅增长,增收致富有了盼头。

  这是近年来开发区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一个缩影。

  在新时代下,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产业结构变革?开发区的答案是:立足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目标,积极调减低产低效玉米等种植面积,增加经济效益好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在“一增一减”之间,不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把农业产业的优势发挥出来、产能释放出来,加快催生一批大基地、大龙头、大品牌,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南山村东南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蔬菜大棚

  优结构

  “调整结构”引领产业升级增量

  2月24日,记者在开发区幺铺镇南山村东南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蔬菜大棚里看到,一片片绿油油的蔬菜长势良好,工人们干劲十足,紧张有序地忙着收割新鲜蔬菜。

  这个三四年前还大面积种植玉米、水稻的地方,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下,立足当地优势,通过发展蔬菜产业,迅速走上了产业规模化、特色化、商品化发展的路子,并发展成为了农旅结合的生态园。

  “以前南山村是以种植水稻和玉米为主,经济效益偏低,年收入还不到40万元,村民生活十分艰难。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在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下,南山村引进新技术新设施,大力发展‘短平快’的蔬菜产业,特别是错峰蔬菜,现在年收入已达300多万元。”南山村村干部、东南合作社负责人刘灿东介绍道。

  据了解,南山村东南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6年7月,以资源优势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发展规模化种植、标准化栽培、产业化开发以及生态化培育的蔬菜产业。目前,核心区规划800亩,其中蔬菜种植区450亩,蔬菜采摘体验区100亩,采摘果园200亩,水培蔬菜、牙苗菜种植区30亩,其他配套设施20亩,辐射带动南山片区种植蔬菜2200亩。

  “蔬菜产业与食用菌产业一样,是目前开发区正在打造的重点农业产业之一。”开发区农林牧水局工作人员臧胜碧介绍,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去年以来,开发区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全区稳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食用菌、莲藕、花卉、蔬果等重点产业,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面,2017年,开发区投入资金6000余万元对聚福菌基地进行升级扩建,辐射带动全区11个村140户、256人贫困人口发展产业,全市其他兄弟县区菌棒供应订单达到了1500万棒。

  另外,通过土地流转,在花安高速沿线、羊场、安湖、磊跨等村打造5000亩“十里荷廊”。同时,建成荡上艺森鲜花基地;推广种植花椒、蔬菜、樱桃等高效经济作物,调减玉米、油菜等低效传统作物。

  下一步,开发区将继续围绕特色农业产业,不断调优生产结构,突出发展食用菌、莲藕、蔬菜、花椒、精品水果等高效作物。规划项目有投资1200余万元打造4000亩蔬菜基地;投资2亿元,规划种植2万亩花椒;投资4亿元,规划建设占地3200亩集生态农业、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生态农业田园综合体的玫瑰花园小镇。

  同时,大力打造“十里荷廊”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一期已建成5000余亩,现新增流转土地2000余亩,预计投入2400余万元扩种1200亩莲藕,余下800亩土地用于种植玛瑙红樱桃、红心猕猴桃、冬秋桃、蜂糖李等精品水果。

  提质量

  “三产融合”引领产业提质增效

  新的一年开始,安顺开发区聚福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满足辖区菌棒需求的同时,来自安顺各县区及外县市的菌棒生产订单也纷纷不断。公司实现菌棒生产销售的首个开门红。

  连日来,在聚福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生产厂房内,两条生产线正开足马力生产,工人拌料进仓、分拣装车,生产场面异常忙碌。

  “进入2018年以后,我们陆续接到订单。本市的有镇宁、紫云、平坝、关岭、黄果树,外市的有六盘水,总的是80万(棒)的订单。按每斤3.8元算,大约有300多万元的销售额。这为我们2018年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聚福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仕荣告诉记者,近年来公司发展势头良好,作为食用菌生产龙头企业,其迅速成长的背后离不开区政府的政策支撑。

  据了解,为促进食用菌产业发展,开发区编制了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并纳入全区“十三五”总体规划,出台《财政资金撬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工作方案》等文件,为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

  同时,政府平台公司整合资金1300万元,支持13个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的村发展食用菌种植;整合涉农项目资金300万元,用于食用菌园区建设和技术升级,政府平台公司安顺开发区坤达农业投资公司整合原宋旗富民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贵州聚福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企业化推动食用菌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在培育壮大食用菌产业的同时,开发区积极畅通市场渠道,谋划延长食用菌产业链。目前,已与厦门古龙食品有限公司、四川唯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供货合作协议,与安顺旧州邓幺妹食品有限公司合作成立食品有限公司,专门生产食用菌系列食品。同时,依托开发区黄果树川渝电商产业园,线上线下并行,真正实现黔货出山、风行天下,确保降低市场风险,提高农业发展效益。

  “在扎实推进聚福菌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同时,开发区还将莲藕产业园、南山村东南蔬菜种植基地等规模产业打造成省级园区,并积极引导和支持企业研发新产品和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建立健全物流配送、新产品研发、育苗育种等设施体系,把园区建成集‘生产、加工、营销、科技、娱乐、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据开发区农林牧水局局长刘雯介绍,开发区将着力不断提升发展质量,进一步拓展农业园区功能,推进农业与休闲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生等深度融合,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通过大力支持虹阳扶贫、坤达、聚福菌公司建设食品加工企业,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促脱贫

  “产业兴旺”引领乡村振兴致富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在推进农业产业发展中,开发区不断深入推进“三变”改革,通过积极探索利益联结新模式,鼓励通过资源资产技术入股、财政直接支持、平台公司带动、农民主动参与等方式,支持农民和村集体探索股份制经营,共享改革成果。

  “在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公司创新采取了‘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探索出一条龙头公司带基地、基地连农户,农户零风险的有保底、有利润、能发展、可致富的农业产业化脱贫之路。”王仕荣告诉记者,目前,聚福菌公司除按每年每亩960元保底土地入股分红给农户外,还按年产1000万菌棒的保底产量,每棒0.03元的利润分红给村集体,村集体再根据“333制”原则进行再次分配。即三分之一的利润分红给全村66户179人贫困人口;三分之一分红给合作社社员;三分之一分红到村集体壮大村集体资金,用于村级公益事业。

  “长期务工加临时务工人员的有300多人,村里面大半贫困人口都在这里打工。土地入股的村民有100多家,相当一部分是贫困户。去年香菇一熟,就全部脱贫了。”王仕荣欣慰地说:“现在,我们这里是安顺最大的香菇种植基地,今年又吸引了一批村民返乡就业。”

  “现在在家门口上班,每天100元左右,工作8小时,比在省外打工强!”创新村村民孙平告诉记者。

  在十里河廊休闲农业示范园区,开发区通过土地流转方式,整合了5000亩土地种植莲藕,涉及农户1105户,4213人,其中贫困户145户,415人。“农户不仅能在年底拿到保底分红,还能在家门口就业。”园区负责人李光辉介绍说。

  在幺铺镇南山村东南合作社蔬菜种植生态园,合作社践行“塘约精神”走村社一体的发展道路,村民们以流转土地、入股分红、务工就业的方式参与,并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我来这里工作两年了,几乎天天都有活干,一个月也能挣2000元左右,不仅可以学习蔬菜种植技术,还能照顾家里,生活是越来越好。”南山村村民彭德琴告诉记者,因丈夫生病,家里条件一直处于贫困状态,被列为精准贫困户,通过在合作社蔬菜园区打工,如今有了稳定收入,并于去年底顺利实现脱贫。(安顺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范成荣 黄松 伍水清)

(责任编辑:胡晓)

责任编辑: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