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产业革命——黔中大地沐浴“清风”

2018-03-09 11:10:19    来源:   安顺新闻网      

本网讯 2018年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的一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迈上乡村振兴新征程的关键之年。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产业兴旺为重点,生态宜居为关键,乡风文明为保障,治理有效为基础,生活富裕为根本,加快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安顺“三农”工作新篇章已开启。

三月的黔中大地,山花烂漫,春意盎然,生机勃勃。奋斗者正用辛勤的汗水书写着不等不靠积极摆脱贫困、誓拔“穷根”的决心,为加快建设幸福美丽新农村,打赢脱贫攻坚“四场硬仗”,打出脱贫攻坚“组合拳”,打好脱贫攻坚“春风行动”,创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而奋斗。



2018年,紫云自治县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规划在惠兴高速、安紫高速、209省道沿线路段的地块,全部用于发展蔬菜、中药材、食用菌、蓝莓、茶叶等收效较高的产业。村民可按照规划在自己的承包地上改种相应的高效农作物,没有劳动力或不愿意自己种植的村民可将土地流转给公司、合作社发展高效农作物。其中,极贫乡镇大营镇计划种植中药材3万亩以上, 宗地镇计划种植中药材5000亩以上,全县今年计划种植红芯红薯2万亩以上。同时, 逐渐完善利益链接机制, 让 “资金变股金, 农民变股民”, 以 “三权” 促 “三变” 的发展模式让群众增收脱贫致富。


  西秀区鸡场乡立足现有丰富土地资源,沿209省道在石井村、居委会、联兴村实施食用菌大棚种植200个,已经建设大棚50个,投放菌棒总数17万枚,可产生经济效益约98万元。

  按照“1123”利益联结机制,现有50个大棚确保100户贫困户每年增收6000元,实现稳定脱贫。

  普定县猴场乡紧紧围绕“减贫摘帽”要求,以贫困户增收脱贫为核心,在贫困户再识别和脱贫上下功夫,着力于基础设施建设,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

  目前,全乡养殖“仙马牌”土牛8000余头(含散养),“仙马牌”优质肉兔种兔达到4000余只,第一批产商品兔2.4万余只,年出笼商品兔20余万只,创收160余万元,蛋鸡养殖8万余羽。

  在开发区幺铺镇荡上村,艺森公司引导村民将自家土地流转,种植观赏花卉。村民不仅可收到土地流转费用,年底还能参与分红,加上在基地打工的工资,收入比以前大幅提高。2018年,将流转土地700亩,扩大鲜花种植,增设中药白芨种植和并开设生态农庄,并增加就业人员100余人。

  在开发区幺铺镇荡上村,艺森公司引导村民将自家土地流转,种植观赏花卉。村民不仅可收到土地流转费用,年底还能参与分红,加上在基地打工的工资,收入比以前大幅提高。2018年,将流转土地700亩,扩大鲜花种植,增设中药白芨种植和并开设生态农庄,并增加就业人员100余人。

  关岭自治县上关镇乐安村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毛坪组打造的1000亩生态芭蕉种植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年产值达300余万元。通过产业调整发展绿色经济,毛坪组39户166个贫困人口为此摆脱了贫困,从一个“年年需要救济粮、年年救济粮发得最多”的村寨实现蜕变,变成了乐安村的富裕小组。


  镇宁李子产业以六马镇省级示范园区——镇宁自治县六马蜂糖李示范园区为主,辐射该县良田镇、简嘎乡、沙子乡、本寨镇等乡镇。


  目前,六马镇李子种植面积已经达11万亩,呈现村村有果林、户户有果园、坡坡花果山,人人奔小康的良好局面。李子种植产业成为镇宁南部乡镇农民增收致富的产业。


  在平坝区乐平镇小屯村蔬菜基地,农户们最近忙着除草翻土,播种施肥,一派繁忙的春耕春种景象。

  小屯村于2012年自发组织发展蔬菜产业,并在2014年成立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以蔬菜为主的“短平快”扶贫产业,确保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很多村民不仅摘掉了“穷帽子”,还鼓起了“钱袋子”。(安顺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责任编辑:陈婷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