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间百花竞相绽放,林下土鸡悠闲觅食, 3月的和谐阳光下,走进平坝区羊昌乡龙海村,给人以春意傲然的和谐景象。
林下养鸡场,一位身穿蓝色大褂的年轻人正忙着给鸡群喂食,蓝色的工作帽下,是一张略带青涩的俊朗的脸。很难想象,眼前的这位透着书生意气的80后小伙,竟是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农民”,不过,他可是个“升级版的农民”。
1988年出生的黄思锦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后,本来可以有一份收入不菲的稳定工作,然而在2012年,他毅然放弃了在城市待遇优越的工作,回到了家乡平坝区羊昌乡龙海村,当起了农民,并积极发挥返乡创业大学生的模范带头作用,带领村民走上共同致富路。
“父母供我上大学,原指望我毕业后能找份体面的工作,出人头地,可我却偏偏要回农村种树、养鸡,当时家人都不理解。”提起六年前自己的这个决定,黄思锦至今记忆犹新。而今,不到六年时间,黄思锦已经成为当地最大的花卉苗木种植户和村民发家致富的带头人。
扎根乡土 闯出一片天地
“我们这一辈人和土地打了几十年的交道,本想着儿子读个好学校出来,能有份稳定的工作,没想到孩子毕业后,执意要回乡发展花卉苗木种植产业,当时怎么都想不通,现在看着他把产业做得风风火火的,我心里也踏实了。” 黄思锦的父亲黄和平介绍说。
“龙海村这个地方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然而由于村民们多年来一直以水稻和玉米种植为主,土地的经济价值不高,村里的大多数年轻人都选择外出务工近年来,家乡的许多良田、坡地都被抛荒了。” 黄思锦告诉记者,眼见家乡有优美的自然环境、丰富的土地资源、再加上父母种植花卉苗木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加上近年来平坝区委区政府积极挖掘生态优势,大力发展和扶持现代高效山地农业,便萌发了回家创业,带动乡邻致富的想法。
说干就干,2013年底,回到家乡的黄思锦主动放下了名牌大学生的架子,走村串户做村民思想工作,流转土地、拉资金、跑项目,忙得不亦乐乎。
天道酬勤,经过半年的努力,黄思锦顺利流转到500余亩闲置土地,并全部种上经济花卉苗木,2013年11月,黄思锦成立贵州宏锦园投资有限公司,2015年,公司陆续流转土地1000亩,扩大种种规模,公司业务也由单一的苗木出售发展为园林绿化施工与养护、生态养殖、民俗生态观光及乡村旅游开发。
返乡六年,黄思锦成为远近有名的种植大户,不但掌握了花卉苗木种植技术,还积极拓展了贵阳、安顺等地的苗木市场。2017年更是通过产业扶持,带动全村6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林下养鸡,并成立原野果蔬种殖专业合作社,带动村民走上了新型职业农民道路。村民们纷纷朝他竖起了大拇指:“还是年轻人有想法,有路子!”
提供岗位 增加村民收入
在苗木种植基地,66岁的村民柏枝林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坐在地都悠闲地抽着旱烟。
“我这个年纪,在外面不好找活干,也挣不了钱了,只能在家种点谷子,维持基本生活,自从这个小伙在这里搞起了苗木种植后,村里的老人和妇女都有活路做了。” 柏枝林告诉记者,他在这里做了一年多了,每天负责给苗木减枝、割草、浇水,每天的工钱是70块钱。
“这里的活路都不是体力活,老人们都能做得下来,要是勤快的话,一年能有个两三万的收入,这可比种谷子强多了,。” 柏枝林如是说。
“当时之所以想回来创业,也是想解决农村老人和妇女的就业问题。” 黄思锦告诉记者,自从成立合作社以后,这里每天都会有工人来务工,每年直接带动村里10000人次以上的就业,年人均收入增加3500元。
74岁的王技雄是村里的贫困户,从黄思锦流转土地开始发展种植的产业的第一天,他就在苗木基地帮忙干活了,这一干就是好几年,靠着得来的工钱,老人基本上已经脱贫了。
“以前找活路人家嫌我年纪太大,在家又没什么可干,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这几年好了,每个月都有固定的工资,生活也比以前好多了。”王技雄如是说。
以短养长 带富一方乡邻
在贵州宏锦园投资有限公司林下养殖基地,黄思锦正在给鸡群喂食,看着土鸡在抢食时活蹦乱跳,黄思锦脸上洋溢着一丝幸福的微笑。
“去年年初,我们通过合作社+贫困户的方式与羊昌乡党委政府签订合作协议,投资200万元,带动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林下优质土鸡养殖,真正让做到增收致富。” 黄思锦告诉记者,第一批10000羽土鸡已经全部出栏,由于赶上好市场,每户贫困户都有了几千元的收入。
“这批土鸡已经有四五斤重了,基本上可以出栏了,下一步我准备发展到30000羽的养殖规模,并通过邀请专家指导,聘请专业技术人员,结合线下、线上平台推广,进行规模化、标准化、科学化的无公害林地土鸡养殖生产与销售,
力争带动更多的贫困户。”看着林下养鸡带来的效益,黄思锦信心满满。
据黄思锦介绍,种植业是一个经济效益周期较长,一般的都是3至5年才见效益,所以公司在发展种植产业的同时,还大力发展养殖业,力争通过以短养长的生产模式,带动村民农业产业调整的积极性。
“下一步,公司还将重点打造平坝区灰鹅保种项目,推广、开发纯种平坝灰鹅鹅苗,把鹅苗发给贫困户喂养,并以保底价进行回收,在降低农户风险的同时,为农户带来最大的经济效益。”据黄思锦介绍,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互联网+市场+旅游”的发展模式,组织成立“原野果蔬种殖专业合作社立”、“宏锦园妇女之家”,积极引导带动农户调整产业结构,为农村妇女解决就业岗位,在合作社带动下,全村受益农户近200户,其中贫困户115户。
对未来的发展,黄思锦充满信心:“没有不挣钱的行业,只有不挣钱的人。投身农业要掌握技能,更要沉得下心,耐得住性子。只要肯吃苦,扎根农业一定会有收获,大有作为。”(安顺日报社全媒体实习记者 詹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