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绵的峰林,幽深的峡谷,恢宏的溶洞,纵横交错的地下河流,风景优美、风光旖旎,这就是位于紫云自治县格凸河镇的国家4A级格凸河景区。通过景区的旅游带动,格凸河镇的知名度大大提高,同时推动了当地蔬菜、经果林、生态养殖、蜂蜜等产业发展与销售,带动了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
近年来,格凸河镇立足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优势,实施格凸河“生态立镇、旅游兴镇、产业富民”发展战略,不断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围绕生态优势抓发展,在不成片的土地上、在不平坦的斜坡上、在不起眼的荒地上培植各具特色产业,以旅游带动特色发展,助力脱贫攻坚。
坝寨蔬菜基地
蜂产业

黑木耳基地
绿色蔬菜发展阵地
沐浴三月阳光,走在格凸河镇田间地头,在一畴畴狭窄的土地上,蔬菜长势喜人,一片生机盎然景象。
在格凸河镇坝寨村蔬菜基地里,正放水浇灌蔬菜的蔬菜园老板杨廷兴高兴地说:“今年天气不错,菜心和荠菜长势都很好,看来又能卖个好价钱。”
杨廷兴,格凸河镇猫场村人,身残志坚的他在外打工20多年后回乡创业,在当地党委政府支持下,安装好喷灌设施和工棚后,于2015年3月在格凸河镇二官村和坝寨村建立起蔬菜园,带领当地百姓增收致富。
“今天我下午大概摘了100斤的菜,以6毛称给老板,又能赚60元,真是活轻松钱好赚。”正在蔬菜园里摘菜的吴质英高兴地说,她是宗地乡的村民,听说这个蔬菜园里务工工资每个月不下3000元,多劳多得,而且家远的还可以住进员工宿舍,老板包水电费,一过完年她就放弃出外打工,而安心到这务工。
目前,两个基地蔬菜园已有工人80多人,有25户“职业农民”,2017年蔬菜基地产值250多万元,而支出工资200多万元。
“新年新气象,乘着这股春风,蔬菜产业继续发展短平快优势,拓宽阵地,再添300亩,为脱贫攻坚助力。”杨廷兴信心满满地说。
在格凸河镇沙戈村,近4万棒的菌包在溪流边土地上整齐排放,这是沙戈农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黑木耳产业,计划建设黑木耳种植标准化示范基地50亩及相关的配套设施,形成40万菌包,年产9万斤干木耳的规模。
“黑木耳产业项目于2017年10月建设,项目采用‘政府+银行+合作社+公司+农户’的模式,由政府和交通银行贵州省分行出资,并量化到建档立卡贫困户,修建基础设施及菌棒投入,合作公司--华宝中药材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供应菌棒、提供种植技术、管理服务、产品收购。”沙戈村驻村第一书记叶凯介绍道,2018年能有效帮助4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辐射100余户农户致富奔小康,是一个有较好社会经济效益,对农户带动大、示范推广性强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
沙戈黑木耳产业
蔬菜产业

种植枇杷树
蜜蜂养殖势头强劲
迎着暖阳记者走进格凸河镇落科村,山花烂漫,蜜蜂呼朋引伴,酿造属于自己的甜蜜事业。
据介绍,落科村山多田地少,随着退耕还林的实施,坡耕地也逐渐减少,但山里野蜂变多了。落科村村民利用传统的野蜂“归巢”技术,将山上的野蜂收集起来,装在蜂箱中,挂在树丫上进行野外养殖。
走到村庄旁的一座斜坡上,只见整齐摆放着200多个蜂箱,阵阵嗡嗡的声响不绝于耳。落科村村主任周朝文看着这些蜜蜂高兴地说:“为了助农增收,依托良好的环境优势和生态优势,还有当地村民长久以来的养蜂习惯,落科村打破产业结构的瓶颈,做强蜂产业,于2017年11月成立了养蜂专业合作社,建起养蜂基地,集中发展300箱野蜂。”
“一个蜂箱一年至少可以割2次蜂蜜,一次可以割15斤,而现在市场价野蜂蜜是150元每斤,蜜蜂产业前景是相当可观啊。”落科村贫困户姚华忠十分支持村里发展蜜蜂产业,也表示将跟着合作社发展蜜蜂养殖,去享受着苦尽甘来的甜蜜生活。
谈起2018年计划,周朝文已有规划:“我们将扩大规模,增加到500箱,并吸纳贫困户参与发展,合作社将免费把野蜂分发给贫困户喂养,并定期进行技术指导,贫困户无风险无投入,只需投劳管理养殖,最终产出蜂糖可保底回收。蜜蜂产业发展壮大后,还将对蜂糖进行精加工,打造野蜂糖品牌,线上线下同时销售,让游客能带走格凸河正宗土特产。”
枇杷种植再增活力
3月12日,正值植树节,在格凸河镇209县道两侧土地和荒地上,记者看到上百群众正挖坑、施肥、种树、洒水,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格凸河镇着力发展现代农业,依托自然资源,充分发挥土地、气候、政策等优势,与县林业局一起打造经济效益好、景观效果好的枇杷产业,形成旅游带、景观带、产业带,把发展枇杷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目标之一,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拓宽渠道,也为推动精准扶贫奠定基础。
据了解,政府鼓励农户在自家土地里种植枇杷树,并且免费提供树苗,而在枇杷树下,农户可以套种矮杆经济作物,实现多重增收。产业发展之时,政府扮演“指导者”,培训、引导农户自行经营管理和销售,并利用好当地丰富旅游资源,发展观光农业,能更好满足游客精神需求,也符合当代新型农业发展。
“3月6日开始种植枇杷树,计划种植枇杷树3000亩,目前已经种植1000多亩。”贵州景观园艺工程有限公司紫云分公司相关负责人黄虎说,栽种树木会优先选择当地老百姓进来务工,今天就有180多个村民来务工,针对不同工种支付务工者每人每天100-200元不等。
旅游精准发力,发挥大手掌带小手指,依山靠地谋“钱途”,美丽风景变“钱景”。
“我镇发挥旅游资源优势,积极探索旅游引领扶贫新路径,拓宽贫困户农户增收渠道,结合当地特色和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植蔬菜、蜂蜜、经果林等绿色产业,实现产业多元化的同时,让贫困群众增收脱贫。未来将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旅游配套建设,大力发展“旅游+采摘+休闲+观光”多元化特色乡村生态旅游模式,给老百姓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对于未来发展,格凸河镇党委书记韦朝府信心十足地说。(安顺日报全媒体记者 胡典 文/图)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