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时节万物苏、 嫩芽初绽春意浓。日前,走进未饮化处镇的普定县朵贝重华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一抹抹鲜嫩的茶青通过工人们杀青、揉捻、干燥后,迎面扑出一股股清新的茶芬香,未饮却是沁人心肺。
据了解,普定县朵贝重华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8年,注册资金500万元,是一家集茶叶育苗、种植、生产、加工销售及茶文化挖掘整理、研究为一体的股份制民营企业。公司现有高标准无公害生态茶园3800亩,年产10万公斤朵贝贡茶茶叶加工厂房,现已是“省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省级扶贫龙头企业”、“省级林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安顺市茶叶产业示范基地”。
走出生产车间,普定朵贝重华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汪朝祥为记者泡上一杯茶,他一边轻轻摇晃着茶杯一边说道,“一杯茶、一片叶,这个看似简单的一杯好茶,里面却是藏着很多不为人知的辛苦和汗水。”
为此,记者跟随汪朝祥经过了一路颠簸来到了该公司的肖家大坡茶园,从远处望去,崎岖山路沿着山底向上延伸,没到过这里的人定然不会想到一杯清醇茶竟是来自于这个高耸入云的崇山峻岭之间。山顶之上,一片片的茶地镶嵌在山坡上,散发着春天的绿意。茶地间,一个个采茶工人分别散落在茶丛间,采摘着新鲜的嫩芽,成了肖家大坡一道靓丽风景。
“我家老两口从茶园建设时就经常在山上帮忙干活,几年下来,我们已经在茶山上挣了两万多元了。”肖家村70多岁的老人郭荣飞边采茶边告诉记者,自己虽然手脚慢,但干活踏实,茶山上有活自己便来做,一年下来也挣得不少。
“我们每年都要来采茶,今年茶树刚开始发芽、量少,随着这几天的雨水浇灌,过几天就要好采很多,平均下来,每天也要摘个3、4斤,算下来也要有70、80元。” 鸡场坡镇财家村村民李艳说道。
据该茶园管理人员赵兴志介绍,现在茶园每天采茶工人都在100至200人之间,采茶人员主要以鸡场坡镇财家村、肖家村及马场镇光固村等周边村寨为主,村民们采茶,一般老年人一天务工费有60至80元,手巧的年轻人可以达到100元以上,由于都是手上活,年纪大一点也能做,这让周边村寨的大部分留守老人找到了赚钱的门路。
“每年采茶春茶2个月、夏茶1个月、秋茶1个半月,这几年公司赚的还没有我们老百姓赚的多,光为务工群众发放的务工费就占公司产值大部分。” 赵兴志笑呵呵地说道,茶叶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基地用工最多的时候可达每天200多人,其中有30多户精准贫困户长期参与务工。
肖家大坡茶园是汪朝祥苦心投入和经营结出的硕果,说到茶园建设的初衷。汪朝祥说道,“肖家大坡以前每年都被放火烧坡,山上水土流失严重,村民们靠山不能吃山,为了充分利用闲置的荒山,也为了利用造福百姓,自己在多次思想挣扎后,面对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才建成今天的茶园。”
目前,在汪朝祥带动下,普定县化处镇、鸡场坡镇、马场镇种植茶叶2000多家,800多户与该公司签订利益链接机制,保底收购群众茶青,现初采期每天公司+农户可采茶青1000多斤,丰采期每天可采茶青4000多斤,年采茶青10万公斤,年产值达1000万元。
同时,该公司注册商标“天问’,“天问禅茶”等系列茶产品因质量上乘,成为市场上的畅销品,远销广东、北京、上海、昆明、深圳等地,深受广大消费者亲睐。
2009年“天问禅茶”被评为第三届企业家高峰论坛暨颁奖典礼“人民大会堂指定用茶”,同年6月被全国高科技产业品牌推进委员会推选为“全国绿茶十佳品牌”、“中国著名品牌”;2013年黔茶杯评比“一等奖”;2014年黔茶杯评比“特等奖”,同年被评为“贵州民营企业特色产品”;2015年黔茶杯评比“特等奖”、“银奖”,同年被评为“最受欢迎安顺年货”。
在肖家大坡每块茶地边上,都能看到不同的经果树,桃树、李树已经开花,而核桃树已经长出新芽。汪朝祥告诉记者,茶叶喜阴,栽种经果树不仅对茶叶品质没有影响,还能跟茶树相得益彰。
“再上肖家山,道路崎岖盘顶山,伸手摸云端,阳光下,三月天,桃李芬芳沁茶园,巧手采牙尖,茶农笑开颜。”从茶园建设之初汪朝祥就许下“桃李芬芳沁茶园”,如今,茶园一步步发展实现了当初的诺言,汪朝祥有感而发,说出了心中的诗篇。
对于以后茶产业发展,汪朝祥表示,下一步,该公司将充分发挥茶园基地的生态效益,根并依山建设观光亭子,逐步把茶园打造成一个集经济效益、生态景观为一体的休闲养身基地。(安顺日报全媒体记者 鲁开伟 古宇/文 薛峰/图)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