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定:春风行动入万家 韭黄地变“黄金地”

2018-03-22 20:37:09    来源:   安顺新闻网      

  今年,自全省全面启动春风行动以来,普定县大力推行减少种植高杆作物,引导村民转变观念,带动发展高效精品蔬菜,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引导农户参与等多方式、多渠道投入农业园区建设,使农业园区成为推进现代山地高效农业发展的样板。
  走进化处镇化新村省级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园区韭黄种植基地里,工人们忙的不亦乐乎。43岁的村民刘正祥正在发动着耕田机在土地里给马上要分苗的土地松土,而他的旁边很多村民正在把培育好的韭黄苗进行分种。刘正祥告诉记者,因为没有门路没有技术,原来他家的土地世世代代只能种植玉米这种粗放型的农作物,但是就算玉米盛产,一亩地也就能得到800多斤玉米,而玉米只是1块多钱1斤,根本就赚不了钱。

  为解决村民脱贫难题,并针对相应政策决策部署,化处镇在全镇范围内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减少高杆作物面积,全面推广精品蔬菜韭黄种植,但是由于化处镇村民世世代代种植玉米,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要将他们的思想转变过来,接受种植精品蔬菜,那只能和他们算一算收益经济账。

  

  “我们每次都会从收入上来给老百姓算细帐,通过带这些农户到新寨、白果去参观学习,让他们亲身体会,认识到种韭黄收益比种玉米可以高4到5倍,现在大家都比较接受韭黄种植,现在是从这方面来引导他们,跟着种韭黄,把韭黄产业扩大。” 说起引导群众,化处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姜遥说出了他们的“办法”。
  像刘正祥这样的很多村民也改变了最初的想法,将手中的土地流转出来,加入公司参与种植韭黄。现在刘正祥两夫妻都变成了产业股民,除了得到每年的土地流转费,还能得到每年的年底分红4500元,并且参与进公司务工还有收入,现在他们一家生活已经得到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如果按照传统的做法,现在已经是没有意思了,我家里土地流转过后,我家基本上两夫妻都在公司里面上班,我妻子是70元一天 ,我就是每天150元,我家现在每月收入都能够达到6000元,收入提高了一大截,吃住都在家里,比外面打工都强多了。” 普定县化处镇化新村村民刘正祥自豪的说道。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以来,韭黄已然成为了普定县的标志性农作物,产品品质也得到市民的认可,产品销量一直上升,村民们真正看到了致富的曙光。
  “现在普定韭黄品牌已经打响了,根本不愁卖,买的人非常多,一波接一波的,如果不卖给收购商,我们村公司还有洗韭黄的机器,洗好的五块钱一斤,直接发给合作的老板,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这里面加班洗好韭黄后,直接用大车装好拉走。” 普定县化处镇化新村村民罗明英说道。
  今年以来,普定县化处镇化新村通过高杆作物减产流转出来的2000亩土地也已经种上了韭黄,化新村村韭黄种植面积也从2017年的4300亩扩展到今年的6300亩,为了让土地得到最大化的利用,村支两委还特别请来种植韭黄的专家来到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
  “我们通过走访观察测量,发现普定县韭黄种植的密度有点偏小,特别尤其是行距离,浪费土地比较严重,从我们那边实际情况来看,适当的增加密度,才能提高产量。”河南省平顶山市农业科学院农技专家孙彦青道出了他们走访的结果。
  通过农技专家提出的意见,化处镇也根据化新村种植蔬菜的具体实际,组织村内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进行培训。据了解,通过农技专家的现场考察并指导改良种植方式,预计今年化新村每亩韭黄的产量可在去年5000斤的基础上提高百分之五十,随着产量的提升,收入也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加大了劳动力的投入使用,增加村民就业岗位。
  普定县化处镇华新村党支部副书记陈国勇告诉记者,今年该村大面积地把韭黄种植密度加大,加密后不仅能增加产值,同时也因加大密度而增加产业量带动老百姓就业,今年年底,预计在去年产量基础上将近翻四番,增加村集体经济,同时老百姓在务工上,我们也带动了更多的人就业,群众在韭黄种植务工收入上,也将是去年的一倍,将从去年的每人1.6万元左右增加到近3万元。
  “普定县在2018年,调减玉米种植13.1万亩,主要用于发展蔬菜30万亩,其中韭黄10万亩,食用菌发展2000亩,种植量达两千万棒。在发展十万亩的韭黄种植方面,通过推动三二一种植模式,可以使韭黄亩产量达到1万斤以上,产值达到2万元以上,从而为产业脱贫攻坚夯实产业基础。” 普定县蔬菜站站长伍朝友高兴说道。
  普定县利用春耕生产的有利时机,坚决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攻坚战,完成好“春风行动”高杆作物调减工作,实现农业转型发展、绿色发展、规模发展,进一步夯实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基础。(谌雪  安顺日报全媒体记者 鲁开伟)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