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着春日暖阳,近日,记者来到紫云自治县四大寨乡牛场村,在山峦叠翠、水碧林郁的自然环境下,群鸭起舞、千鸭齐鸣的壮观场面,着实令人心旷神怡。
据了解,这里是紫云自治县牛场村种养殖有限公司的火鸭养殖基地,养殖近3000只火鸭,并带动贫困户养殖火鸭2000只,计划年出栏5000只以上。
是什么力量让山窝窝里飞出“金凤凰”?县科协主席任克美解答:“转方式、挖潜力,探索出一条切合农村实际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是牛场村鸭腾飞的重要原因。”
为找准扶贫产业路子,实现以短养长,通过“短平快”项目实现农民增收致富,2017年10月24日,县科协带领四大寨乡牛场村、纳容村村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到江口县德旺乡茶寨村考察火鸭养殖项目,发现四大寨乡牛场村和纳容村的地理条件和环境优势,十分适合饲养火鸭。
“火鸭体大肉多,具有较高的肉用、药用、观赏等价值,并具有抗病力强、耐粗饲、易饲养、产蛋率高的特点,是一种稀有的特禽珍品。高档酒店里,火鸭卖价高达150-200元/只,即使在产地,售价也比普通鸭子高两三倍,是一个脱贫致富好项目。”牛场村驻村第一书记范文凭介绍道。
2017年12月11日,县科协通过项目资金发放幼鸭10000只到牛场村和纳容村,分别给刚成立的村级公司和贫困户饲养。牛场村村级公司--紫云自治县牛场村种养殖有限公司形成了“公司+基地+贫困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以特惠贷和散养形式带动更多贫困户加入产业发展,助力增收致富。
“跟随县科协和乡政府请来的专家学习和实践,我掌握了基本的饲养技术和管理方法,并能根据鸭群的生活习性、生长发育等情况,判断健康状况,做好预防工作。”牛场村贫困户黄丽带领我们来到她的火鸭养殖基地,这里的火鸭个个肥肥胖胖,已经可以进入市场了。
黄丽,一个90后女孩,花样年纪却因家中变故,父母双亡,一肩挑起家里重担,放弃在外工作回家照顾奶奶。听说村里要发展火鸭产业,她第一时间找到村干部,报名加入火鸭养殖。
“由于家里曾做过养殖,有基本的设施条件,以及在政府帮助下,我申请了特惠贷5万元扩建鸭棚,发展火鸭产业。现在养殖近1200只火鸭,从三个月前刚领到手的4两左右,到现在大的已经8斤了,看着它们我感觉生活充满了希望。”黄丽说。
产业发展,还需打开销路,开拓市场。
“我们不仅与周边学校达成协议,为我们解决部分鸭子销售,还积极联系了贵阳、广西的销售公司,希望到村里直接提货,解决公司和饲养户的后顾之忧。”范文凭说。
而对于火鸭的市场价值,牛场村村支书王刚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火鸭出栏时平均每只9斤,现市场价每斤12元,除去饲料、人工等养殖成本40元左右,一家四口人的贫困户一年养两批,每批养火鸭200只就可以脱贫了。”
据介绍,牛场村火鸭产业将以特惠贷方式带领贫困户入股分红,并以集中饲养+散养方式拉动更多贫困户参与养殖,并提供统一鸭苗、统一技术、统一管理、保底回收。
县科协下一步也将配合四大寨乡政府加大火鸭养殖帮扶力度,将火鸭养殖作为牛场村、纳容村的主打产业,做大做强。帮助两个村抓住机遇实施好项目,通过“以短养长”的模式,培育地方品种,打造特色品牌,延伸产业链条,带动贫困户一起脱贫致富。(安顺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胡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