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 春风行动】关岭德新村:产业发展正当时 村民增收日子美

2018-03-27 10:14:47    来源:   安顺新闻网      

TIM截图20180327100732.jpg

  春暖花开,阳光明媚,3月20日,记者走进关岭自治县断桥镇德新村果蔬种植基地,一片片坡地上种满了蜂糖李。在一棵棵蜂糖李树下,几十个村民正忙着铺盖地膜、除草等,一幅繁忙有序、生机勃勃的春耕图尽显眼前。

  “改变传统发展模式,让农民从传统农业中解放出来,盘活农村土地资源,激活农业资源,破解农村发展难题,发展壮大产业,提高产业效益,增加群众收入。”在如何带领村民致富的问题上,断桥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文龙一语中的。

  据了解,去年6月德新村成立了关岭德新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充分利用坡地资源和交通优势,大力发展精品水果,在村支两委和驻村干部的多次动员下,于去年10月成功流转510亩土地。

  同时,考虑到经果林需要3至4年才会挂果产生经济效益,栽种下去的经果林需要长时间的管护,德新村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积极在经果林下套种西瓜、茄子、辣椒等短期见效快的产业,采取“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特色产业发展模式,用一份劳动投入就可以实现多份收益,有效减少经果林管护成本,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土地使用率和产值,打破产业周期空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目前,德新村已经流转510亩土地用于发展蜂糖李、爱媛等经果林,年前便开始栽种,截止目前已经栽种300余亩,套种的茄子、辣椒、西瓜都在有序进行。

  “果蔬基地每天都有几十个当地村民务工,村民把土地流转到合作社发展,占有合作社股份,空闲时间到果蔬基地务工,每天都有收入,有效激发了村民的积极性,增加村民收入。”文龙告诉记者。

  正在蜂糖李树下忙着给西瓜铺膜的卢凤学告诉记者:“原来家里土地少,就租土地种,但是一年忙到头,一家人吃喝下来,手里根本没有余钱,现在每天到果蔬基地务工,一天就能有80元的收入,还是纯收入,划算太多,只要有空,我都会去。”

  “来基地干一天活就能有一天的收入,只要勤快点,一个月就能有约2000元的收入,一年我一个人就能有2万元的务工费,等到年底合作社产生效益,我还可以参与分红。”谈起现在生活带来的变化,今年67岁的罗正琴笑得合不拢嘴。

  在果蔬基地一处较为平坦的空地上,建起了猪舍,里面养着几十头猪。德新村果蔬种植基地严守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按照生态循环的理念,在精品水果中套种蔬菜,以藤、叶、茎等作为饲料喂养生猪,产生的猪粪为果蔬基地提供肥料,同时产生的沼气提供照明,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链。

  除了种植产业,德新村的青灰鹅产业也发展得有声有色。

  如今,德新村青灰鹅养殖基地已经初具规模,基地面积达4000多平方米,拥有种鹅1000余羽,按照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拥有两套孵化设备,还聘请了专业养殖管理人员。

  现在德新村的产业已经全部覆盖了全村的112户贫困户,实现了产业、利益全覆盖,村民们通过灵活的利益联结方式加入到合作社来参与分红,村民们干劲更足。

  在青灰鹅养殖基地,村民蔺国雄正忙着给鹅准备食物,他说:“我把家里的2.5亩土地流转到合作社,成为股东,在这里务工一个月是3000元的收入,原来栽水稻一年也就是2000多斤的产量,卖了能有2000多元的收入,现在村里产业发展起来,我们到合作社打工赚得更多。”

  随着德新村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将会带领村民脱贫致富,过上小康生活,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安顺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石江寒 文/图)


责任编辑:陈亮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