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武乡:坚决打赢易地扶贫搬迁“硬仗”

2018-05-22 00:00:00    来源:        

5月21日,记者在西秀区杨武布依族苗族乡民族新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看到,一栋栋灰白相间的小洋楼格外精致,整齐划一,独门独户+四合院的雅致造型让人赏心悦目,勤劳的人们穿梭在脱贫致富的新战线上。


  “在新家啊,卫生室、购物中心、文化活动广场样样齐全,早就盼着住进新房了!”贫困户程启荣正忙碌着整理新家,一家四口人,大女儿在杭州打工,小女儿在杨武中学读书,老伴无法下地干活,导致这个家庭生活贫瘠。
  “安置点不能只停留在新地新人,更要确保在新的地方有完善的设施服务、齐全的要素保障,和谐的社会秩序。”据介绍,该安置点不仅有卫生室、购物中心,还配套了基础设施通路、通电、通水、通电视、通通讯;配套修建了社区服务中心、垃圾收运点、图书馆等设施。充分发挥布依族、苗族村民能歌善舞的优势,周边村寨村民和搬迁群众能到民族新村广场开展娱乐活动,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党建引领 找准扶贫新路子
  在便民服务中心设置公共卫生服务、社会事务服务、综合治理服务、社会保障服务、党建综合服务等五个窗口;同步建好"党的基层组织、社区组织、合作社组织、老年协会组织、工会组织"五个组织加强后续管理服务,确保搬迁农户搬得进、稳得住。
  为解决好“怎么搬”和“搬出来以后怎么办”两个问题,杨武乡紧紧围绕“干”这条主线,坚持“党带群、强带弱、富带贫”的“1168”党建+扶贫模式,走“三权”促“三变”之路,以找准好路子、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的“三子”工作法,抓实“五个三”工作,落实“四个到位”,实现一户有一名包保干部,一户有一份股金分红、一户有一个产业依靠,一户有一人务工的“四有”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保障机制,满足搬迁群众的生活需求,提升村民“扶贫”得“扶志”的思想素质,激发群众脱贫奔康的内生动力,有力的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基层服务 让搬迁户“住的稳”
  “现在帮着社区搞管理,一个月有2500的工资,女儿也安排了新的工作,有事情做了,搬进新家这心才踏实。”搬迁户胡维波告诉告诉记者,搬迁后社区聘用他和女儿为社区管理人员,参与社区工作管理和带领搬迁户发展金刺梨产,除此之外,他还把家里的土地流转给公司,由公司规划发展规模化种养殖产业,每亩500元的土地股金,第四年起逐年递增100元,增至1500元止。
  为解决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的问题,杨武乡依托万亩中药材、万亩金刺梨、万亩精品水果、万亩油茶、万亩楠竹“五个万亩基地”,聘请了果蔬专家对贫困户、搬迁对象等群体进行专门果蔬栽培等方面的技术培训,培养了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村产业带头人成为科技“二传手”,帮助群众增收致富,进一步推动杨武乡果蔬菜产业的蓬勃发展。
  “我们主要摸清贫困人口劳动力底数,围绕就业需求,着力抓好贫困户、搬迁户的就业培训指导,实现“培训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该乡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全乡积极开展贫困户、搬迁户实施就业培训会,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确保培训数量和培训质量,做到“双量”同步提升。
  注重“造血” 多渠道助民增收
  “搬过来后,我和妻子除了完成自己家的工作,还经常到果蔬基地务工一天有80元劳务报酬,一个月还能1000多块钱的务工费。”郑天寿说告诉记者,由于缺技术,他一家四口2016年以前一直过着低保户的生活,自从搬迁到安置点后,渐渐走上了脱贫致富新旅程。
  “他家搬迁到民族新村后,他当上了生态护林员每月800元,并享受“惠农贷”15万元,政府还组织他与妻子培训了15种植技术,对其划分5亩精果林进行管理,秋种马铃薯夏种辣椒,由政府保底收购,同时精果林产生的所有效益全部由其自己享受!”民族新村的负责人陈波介绍,对无力经营的,反承包给合作社进行经营管理,按64分成,即合作社占60%,搬迁对象占40%。目前,杨武乡已规划1300亩精品水果给2017年搬迁对象进行经营。
  在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脱贫必须与产业相结合,着力激发搬迁户脱贫致富内生动力。推动搬迁对象从传统农业从业者转变为家门口的“职业农民”,既解决了巨大的劳务需求,又提升了搬迁群众增收致富的稳定性。
  脱贫攻坚要从增强贫困群众的“造血”能力入手,对有劳动力但缺少技术的贫困人口,组织开展规范化的专业技能培训,帮助到当地园区景区就业、外出务工或自行创业带动就业,保障获得长久有效的工资性和生产性经营性收入;对有一定劳动力但无法通过技能培训实现转移就业的,开发或购买公益性岗位支持其就业,确保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每户至少1人实现就业。
  目前,杨武乡集镇搬迁对象外出务工89人,务工年人均纯收入1.5万元;就地在大屯河园区务工123人,年人均务工120天,按80元/天计算,年人均务工收入9600元;将部分符合条件的22名搬迁对象安排到新村社区服务中心工作,每人每月2500元,年工资收入30000元;安置点旁万余平方米厂房即将建成,可就近解决就业岗位2000个。
  产业扶持是解决就业、增收和脱贫致富的有效措施,杨武乡过实施“1168”工程产业扶贫,构建“干部+基地+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从源头上拔掉穷根,切实解决好搬迁贫困群众后续生产生活问题。在1168工程中,一名干部包保一个基地,直接带动6户搬迁对象,确保每户搬迁对象年底保底分红8000元以上。
  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搬迁只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杨武乡紧紧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工作核心,切实把搬迁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通过特色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彻底改变了搬迁前的生活,不久将走上致富小康新生活。(安顺日报全媒体记者 詹艳 文/图)

(责任编辑:卢仕恋)

责任编辑: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