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扶贫 暖人心——西秀区七眼桥镇安宏村扶贫二三事

2018-05-27 21:20:38    来源:   安顺新闻网      

安宏村辣椒产业.JPG

安宏村辣椒产业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干部是把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变为群众自觉行动的贯彻者和实施者,是党员群众的“主心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我市选派了一批精准扶贫挂职干部驻村蹲点,他们宣传党的政策,帮助贫困户制定脱贫计划,访民情、解难题,为群众脱贫致富提供了有力支持。

  “修房有补贴,看病能报销,产业有扶持,赶上好政策,日子一年比一年过得红火了。”这两年,西秀区七眼桥镇安宏村罗仕凤等30余户贫困户在接踵而来的精准扶贫好政策的帮扶下,生活条件终于有了大变样,过上了好日子,喜悦之情发自肺腑。

安宏村养鸡场.JPG

安宏村养鸡场

  位于七眼桥镇西边的安宏村,安木公路未开通之前,交通封闭,产业单一,基础设施落后,贫困程度深,2014年底,全村贫困人口84户305人,属一类贫困村。

  生活没有“前途”,罗仕凤、高老二、熊连妹等贫困户日子过得就像小车上楼梯,步步坎坷艰辛。

  内外交困,罗仕凤被一顶“穷帽子”压得喘不过气来,老伴前些年因意外离世,家里失去了“顶梁柱”,她自己又是青光眼患者,双眼失明,全家人靠耕种自家的三亩地糊口,家里的房子破旧也无力翻修。

  村民高老二家的苦日子和罗仕凤家有的一比,因为穷,在村里打了几十年光棍,住着30多年前上辈们留下的土胚房。“一下雨就会漏雨。”提起这些,高老二直摇头。

食用菌产业基地.JPG

食用菌产业基地

  80岁的孤寡老人熊连妹,一辈子都生活在安宏村,老了一无所靠,贫困的日子就像山泉水一样平淡无奇,守着一个土胚房,孤苦伶仃大半辈子。

  生活的转机出现在七眼桥镇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安宏村作为一类贫困村。按照镇里“资金、人力、项目、政策向贫困村倾斜”的扶贫政策,一年多来,土坯房消除、美丽乡村建设、道路硬化、自来水入户、产业开发等项目先后落户村子,穷了几十年的村子迎来了脱贫致富的“春风”。

  “多亏了现在的驻村扶贫干部,特别是扶贫突击队的干部。”罗仕凤也在扶贫春风的带动下生活彻底得到了改善。在危房改造到户、自来水到户、保障性政策到户一系列雪中送炭政策的支持下,在安宏村村支两委、同步驻村工作组驻村干部及西秀区扶贫突击队的帮扶下,罗仕凤获得了房屋改造补贴资金,原来的旧房得到改造建新,短短几个月时间,原来的旧房变成了“新房”。

田间地头随处可见扶贫干部的身影.JPG

田间地头随处可见扶贫干部的身影

  “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是我做梦都没敢想的事,现在成了活脱脱的现实。”罗仕凤激动地说,现在的扶贫干部真贴心,经常为她主动上门服务,她家里的自来水、灶台都是村里的扶贫干部帮忙修复,为此,她还特意为驻村干部送去了锦旗。“以前是找上政府的门还没人搭理,如今是服务送上门。”罗仕凤心里怀着更多的是感恩。

  借助危房改造惠民扶贫政策,在安宏村扶贫干部的帮助下,高老二推倒原来的旧房,在旧房旁边盖起了“幸福小屋”。高老二乐呵呵地说,“现在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我们心里都感觉暖和了。”

  孤寡老人熊连妹在农村危旧房改造补助资金的扶持下,房屋也得到了翻修,房子旁边还建起了新厕所。村里的知识青年张友弟还主动申请照顾她的日常生活,让老人安度晚年。

  “幸福不会从天而降,好日子是干出来的。面对艰巨的扶贫任务,只有放下架子、甩开膀子、扑下身子苦干实干,才能取得实效。”周礼祥作为七眼桥镇脱贫攻坚队突击队、安宏村脱贫攻坚指挥部指挥长,身上担负着安宏村脱贫致富的重任,他表示,组织派干部来村里扶贫,就是为改善困难群众的生活条件。

  脱贫致富,产业发展是关键。改善了基本生活条件,安宏村扶贫干部的另一件大事就是扶持村里产业发展。

栽种辣椒.JPG

栽种辣椒

  “大家再加把劲,争取今天下午把运到地里的辣椒苗全部栽上。”5月24日下午,安宏村脱贫攻坚党员突击队队员赵鹏来到安宏村辣椒种植基地察看村里辣椒的栽种情况。

  据赵鹏介绍,目前,安宏村已经成立了“村社合一”的合作社,在去年,村里开办了养鸡场,养鸡蛋鸡2200羽,肉鸡2000羽。合作社今年计划种植200亩食用辣椒,另外,食用菌大棚正在建设中。扶贫产业产生的效益按照“5212”利益联结,其中50%用于合作社发展资金,20%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10%用于村级公益事业,20%用于贫困户分红。

  赵鹏作为七眼桥镇32名脱贫攻坚队突击队的普通一员,于2017年12月18日从西秀区区政府办来到安宏村开展扶贫工作,谈起驻村扶贫工作的感受,赵鹏说,驻村扶贫工作,就是要走进群众中去,想群众所想,与群众打成一片,走进村里,他最喜欢的就是跟村民聊天,大到国家扶贫政策、土地流转、产业发展,小到家里的牛羊、孩子上学,种的菜,一家家转一家家走,聊着聊着就聊出了真感情。

  “好政策一个接着一个,扶贫产业一个接着一个,我们脱贫致富有底气了。”现在,生活条件改善好了,罗仕凤、高老二也变得神采奕奕,他们乐呵呵地说:“有扶贫干部的帮扶,不怕过不上好日子。”

  “如今,安宏村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村里有了扶贫产业,乡风文明也得到了提升,这都得益于安宏村扶贫干部与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拼搏精神。”七眼桥镇党委书记陈剑说。(安顺日报全媒体记者 伍水清 文/图)


责任编辑:陈亮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