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贫困突围到乡村振兴:一个村支书历时22年的答卷

2018-05-28 17:49:04    来源:   安顺新闻网      

  党旗红,产业兴,组织引领心连心!陈大兴用22年的坚守与奋斗,诠释了一名农村党支部书记的使命和担当。陈大兴是全市村级党组织书记中的优秀代表。他的出现,是偶然,也是必然,是近年来安顺聚焦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以集中换届选优配强,优化制度强化激励保障,扎实打好实训基地培训、村干部学历提升等系列“组合拳”的必然结果。大坝从贫困突围到乡村振兴之路,是市委聚精会神抓党建,一心一意谋发展的生动实践,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了近些年来安顺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推进的缩影。——题记

大坝全貌 张韬 摄.jpg

大坝全貌 张韬 摄

  家家住别墅,户户有产业,人人有班上!

  这不是一个美好的愿景规划,而是安顺市西秀区双堡镇大坝村民实实在在的生活。

  “连一顿包谷饭都吃不饱,一斤菜油蘸蘸锅底要省着吃十来天。”回忆起曾经过的苦日子,66岁的老党员杜贵诚恍若隔世,“那个时候做梦都想不到能过上今天这样好的光景。”

大坝数千亩刺梨化绽放薛峰 摄.jpg

大坝数千亩刺梨化绽放 薛峰 摄

  大坝巨变,党恩国策是根本,基层党组织是关键,村支书陈大兴是动因。组织强、产业兴、环境美,让省委书记孙志刚在2018年全省第一次项目建设现场观摩会上为大坝村点赞:“陈大兴当了22年的村党支部书记,干了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大坝村的发展实践充分证明,只要把党支部配强,把村支书选好,就能大胆地调结构,带领村民种草、养蚂蚱、种刺梨、酿果酒、搞旅游,摆脱传统农业模式,创造出一片崭新的天地,让村民们都住上了别墅。”

修建一新的大坝村延年果酒厂  薛峰 摄.jpg

修建一新的大坝村延年果酒厂 薛峰 摄

  老支书临终授命:毛头小子挑重担

  1996年的大坝,村民吃不像吃,穿不像穿。外界都道:“大坝大坝,烂房烂瓦烂坝坝,小伙难娶,姑娘外嫁。”

  老支书陈万德身患重病,对在贫困中挣扎的大坝忧心忡忡,趁双堡镇领导来医院看望他的机会,提出申请由侄儿陈大兴担任大坝村村支书。

  老支书不是任人唯亲,而是看中了当时作为甘堡林场护林员的陈大兴处理村级事务的胆识和能力。

  “说句心里话,我当时并不想接这个担子。因为家里太穷,穷到分家时就分得两袋谷子、一口铝锅和五斤菜油。我连自家的烂摊子都收拾不过来,哪有精力去管村里的事?但看到伯伯期待的眼神,我只能硬着头皮答应老人临终的心愿。”陈大兴回忆当时的情景说道。

住上别墅的大坝村村民在门口照合家欢  薛峰 摄.jpg

住上别墅的大坝村村民在门口照合家欢 薛峰 摄

  村支书是当上了,但到底要怎么干?20多岁的陈大兴心里可没个谱,但他却有一个信念,日子不能这样过,一定要带领群众摆脱吃不饱、穿不暖的现状。

  作为农民,习惯在土地上刨食。正好遇到当时政府发展烤烟订单农业,陈大兴算了一下经济账,种烤烟比种包谷强得多。村“两委”一班人就积极发动村民们种植烤烟。千算万算,就没算到1997全国烤烟断崖式大跌价,第一次带领群众“创业”,业没创成,大家的积极性却遭到重创。

  开弓没有回头箭。发展烤烟产业虽然失败了,但陈大兴明白,靠种植传统农业是不可能致富的,必须要找到一条适合的发展路子。

I大坝村蚂蚱养殖基地  薛峰 摄.jpg

大坝村蚂蚱养殖基地 薛峰 摄

  多年来,陈大兴四处奔波找发展门道,带领村民们种烤烟、种竹笋、育树苗、养牛……2000年他带领群众育树苗卖,第一年因为欠缺经验,出苗率很低,没赚到钱。但在2001年赶上了全市大规模开展退耕还林的大好机遇,村民们靠卖树苗分别赚到了几千元到3万元不等。

  “那个时候两三万元可相当于现在十几万元哦,是一笔不小的财富。”提起当时赚到的钱,陈大兴至今都还有点兴奋。“但2003年育出的香椿苗却遭到了全军覆没。想方设法打听到罗甸有市场,我们就在大年正月十四兴冲冲拖着树苗赶过去,可人家说我们的香椿苗达不到质量要求不予收购,当时就如一盆冷水浇到头上,让人心灰意冷,如何向村民们交代啊?无奈之下只能悄悄把树苗倒掉,灰溜溜地返回安顺。”

  创业的过往辛酸,让大风大浪走过来的陈大兴依然忍不住掉眼泪,“2007年发展养牛又遭遇全所未有的大干旱,10元一桶买水喂牛,30多头牛光喝水一天要喝掉100多元,喂不起啊,只能将价值5000多元的牛1000元贱卖。”

陈大兴向群众传达2018年全省第一次项目建设现场观摩会精神 薛峰 摄.jpg

陈大兴向群众传达2018年全省第一次项目建设现场观摩会精神 薛峰 摄

  “亏到哪种境地?你可能想不到!大年二十八了,人家来抱起我的娃娃去抵债。”

  赚了赔,赔了赚,再赔再赚。陈大兴支书付出的努力和艰辛,党员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大家都明白这个“当家人”是下定决心要让大家过上好日子的。村党支部全体成员积极拥护这个甘于奉献、敢于打拼的“班长”。多年的风雨,练就了一个团结奋进、互助守望的村基层党组织,失败,共担风雨;成功,共享喜悦。

陈大兴向群众传达孙志刚书记在2018年全省第一次项目建设现场观摩会上的讲话精神 薛峰 摄.jpg

陈大兴向群众传达孙志刚书记在2018年全省第一次项目建设现场观摩会上的讲话精神 薛峰 摄

  兴产业愈战愈勇:贫困不除不罢休

  天道酬勤!陈大兴和村党支部一班人战天斗地,终于迎来大坝发展的转机。

  朋友一次偶然的邀约,让陈大兴与金刺梨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时还没有金刺梨这个响亮的名字,因为它和普通刺梨相比,没有籽,所以被称之为无籽刺梨。

  “别人栽花你栽刺。”听说陈大兴要带领大家发展无籽刺梨,村民不理解,家人更不同意。但他就是看准了这个产业,村民不愿意跟着种,就花钱承包30亩土地自己种。

  2011年,30亩刺梨大丰收,一斤开价30元、50元都可以,财大气粗的水果老板打算一口气收购陈大兴的30亩刺梨,那可是100多万元。但出乎意料的是陈大兴居然回绝了水果老板,他要留着刺梨开“品尝会”,打“活广告”,说服乡亲们发展刺梨产业。

大坝村数千亩刺梨花绽放  薛峰 摄.jpg

大坝村数千亩刺梨花绽放 薛峰 摄

  能卖100多万元的东西不卖,白白送人吃,“陈百万”不当,要当“陈白劳”,家里家外都骂陈大兴“陈疯子”。消息很快传到市里,引起了市委市政府领导关注,组织召开全市无籽刺梨种植观摩会。陈大兴的30亩金刺梨成了星星之火,迅速在全市形成25万亩的燎原之势。

  全市都要种植金刺梨,需要大量的苗,陈大兴就发动村民贷款150万元建设50个大棚进行育苗。那一年,大坝村赚得盆满钵满,苗卖得500多万元。

  经济效益最具说服力。经相关专家和权威机构研究检测,金刺梨具有养颜美容、延年益寿的功效,所以又名延年果。2012年,在村党支部的组织下,大坝延年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了。在短短几年间,全村种植了2300亩金刺梨。

  在村党支部的带动下,大坝村先后成立大坝村黔江、香成两个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了脆红李、雷竹、荷花等近千亩,发展林下养鸡1万羽,形成多种产业和乡村旅游齐头并进的发展局面。

大坝村延年果酒厂果酒发酵车间  薛峰 摄.jpg

大坝村延年果酒厂果酒发酵车间 薛峰 摄

  金刺梨种植规模扩大了,全市的产量直线上升,价格却呈10倍地下跌,甚至出现滞销。村党支部一班人马坐下来冷静分析面临的困境,一致认为必须走金刺梨深加工之路。

  于是,大坝延年果酒厂诞生了。穷山村要办大工厂,这对村民来说是新鲜事,但对于牵头的村“两委”来说却是一件大难事。没钱建厂房,就把废弃烤烟用房改装成酿酒车间;没有技术,就四处拜师学艺;没有市场,就从镇里、到市区一点点开拓。

  跌跌撞撞的走过了几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年产5000吨果酒的“贵州大兴延年果酒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投产,主打产品有12度金刺梨干红果酒和42度的金刺梨白兰地,成为贵州最大的果酒生产企业。

  2017年大坝村从安徽省引进了蚂蚱养殖项目,采取“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贫困户)”的模式,拟建设1000个蚂蚱养殖大棚,目前已建600个。建立“3(3)、3、4”利益联结机制,30%利润作为利益分红,在30%利润分红中提出30%分给贫困户;30%作为管理费用;40%作为村集体(合作社)经济及成本。该项目投入市场后,一个大棚可获利7000余元,按每亩土地建设6个大棚,亩产值可达4万余元。

  如今的大坝村,农业产业百花齐放,酿酒产业蒸蒸日上,旅游产业大放异彩。截至2017年底,全村人均年收入超12000元,村集体经济累计达到1200余万元。终于撕掉了贫困的标签,实现了从“空壳村”“贫困村”到“小康村”的华丽蜕变。

大坝村延年果酒厂生产的果酒产品  薛峰 摄.jpg

大坝村延年果酒厂生产的果酒产品 薛峰 摄

  华西村大开眼界:别墅撑起人居梦

  2012年7月,省委组织部在全省范围内组织一批基层干部到华西村学习,陈大兴是其中的一员。一到华西村,家家花园别墅的村居环境极大地刺激着陈大兴的神经,他当即暗暗发誓:“大坝村也要像华西村一样家家住上别墅。”

  “钱从哪里来?土地怎么办?”村班子成员提出疑问。

  “农民住别墅?吹牛吧!”群众当面背后发出质疑。

  “不建就不建,要建就要建到最好!”村“两委”、村民代表一连十多天反复商量和论证。最终形成统一意见:重新集中规划建设,用5年的时间拆掉村里158户破旧老房,每家建一栋300平方米以上的别墅。

  别墅怎么建,外观风格怎么样?内部设计又怎么搞?陈大兴找到黄果树建筑规划设计院,不惜花3万元换回一张别墅设计图。

  接下来就是发动群众了。村党支部分成几个小组,挨家挨户做群众拆老房建别墅的思想工作。可大家吃了不少“闭门羹”,村民们看见村干部就像见了瘟神一般远远地就赶紧把门关上,甚至一些年轻人还上门撒泼哭闹。

  想让大家住上好房子,居然遭到这样强烈的反对。陈大兴心里无比难受,其他村干部也苦闷得说不出话,只能一口一口地抽闷烟,有的村委委员还打起了退堂鼓。

  “万事开头难,再难也要干下去。”陈大兴不断给大家鼓劲。既然村民们不愿意拆,村干部就带头先从自家拆起,从党员家拆起、从村干部的亲戚家拆起;没有启动资金,陈大兴就抖出家里的老底,并用自家金刺梨担保贷款500万元。党员们有钱出钱,有地出地,于是首批有花园、有车库的28栋别墅在大坝村立起来了。

  “一点都不比华西村的差。”在建好的别墅房前屋后转了几圈,陈大兴满意地自语道。目前该村已建起了130余栋风格统一的别墅,新一轮的别墅正在建设之中。

  一户300多平方米,四五口人居住是不是有点浪费?早在规划建别墅时,陈大兴就想好了后路——借助村里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多业态的产业,打造避暑民俗旅馆和农家乐,吸引“两广”及重庆、四川等地的游客到村里来避暑。

  村民王江平用别墅开起了农家旅馆和农家乐,2017年光这一项收入就达到12万元。“去年来我家住宿的客人重庆、湖南、深圳的都有,主要是一些退休的老人。有的一住就是3个月,短的也有十天半个月。”

  房前花园屋后树,白墙红瓦木栅栏,葡萄架下话家常。这是大坝村时下展现出来的动人画面。

大坝村延年果酒厂用自然山洞作酒窖  薛峰 摄.jpg

大坝村延年果酒厂用自然山洞作酒窖 薛峰 摄

  树样板村美人和:齐心协力奔小康

  老党员杜贵诚一家三代人居住在300多平方米的别墅里。儿子儿媳在外打工,两个孙孙在上学,他在合作社上班,1个月2400元,老伴承包了合作社的1600多株刺梨管护,一年有近2万元的收入,土地入股到合作社,按时领取分红。一家人各司其职,收入渠道多元,过着其乐融融的生活。

  杜贵诚家是大坝村民生活的缩影。自成立合作社以来,目前已有95%以上的村民参与其中,形成了“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党社联建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对参与金刺梨种植的非贫困户,采取“235”分红机制,20%发展村集体经济,30%用于支付购买原料和人工费等开销,50%分给农户。对于贫困户采取“136”分红机制,10%发展村集体经济,30%用于支付购买原料和人工费等开销,60%分给农户。此外,农户还可按照12元/株的价格,自愿承包金刺梨进行管护,按照0.5元/斤到基地采摘金刺梨。

  今年31岁的卢贵长2014年曾是村里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前几年,他觉得做农业没有奔头,夫妻俩到安顺做小生意。后来看见村里轰轰烈烈地发展产业,就返回家乡参与发展,已于2015年脱贫出列。卢贵长现在是合作社的驾驶员,妻子凭借一手好厨艺被聘到延年果酒公司做饭,夫妻俩每月收入达6000元。

  下午6时许,大坝村头,时尚气派的贵州大兴延年果酒有限公司陆续走出一批批下班工人。村民吴小敏走到停车场骑上电瓶车准备回家。她作为果酒的工人,每月领取2000多元的工资,丈夫在村里开货车,家里有5000多棵刺梨入股合作社。

  该公司副董事长张美红介绍,公司目前吸纳了近40名村民到公司就业。随着今年公司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将会为村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目前,大坝村通过务工形式先后带动374户1564人参与就业增收奔小康,带动全市25万亩金刺梨种植,2万农户(其中6000余户贫困户)通过种植金刺梨增收。

  大坝的脱贫,不漏一户一人;大坝的小康,全村齐头并进。该村牢牢抓住 “两规划”(产业规划、村庄规划)“一经济”(壮大村集体经济)这条主线,通过支部带动、党群互动、产村互动、村企互动,历经22年的贫困突围,换来一个让人惊艳的大坝,为乡村振兴探索出了一条实践路径。党中央、国家级及省市级的荣誉纷纷涌向大坝村。村党支部先后获得中央、省、市表彰,2016年,大坝村党支部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陈大兴先后获“文朝荣式好支书”、全省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全国劳模等称号。

  在2018年全省第一次项目建设现场观摩会上,观摩团纷纷对大坝点赞。观摩会结束的当天下午,陈大兴就马不停蹄地组织全村群众学习孙志刚书记的讲话精神。站在以“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共产党”为背景的村活动广场上,陈大兴告诫村民们饮水要思源,“如果没有党的好政策,没有各级各部门的支持,全村即使有再大的决心,再蛮的力气,也做不了无米之炊。大坝能有今天,全村人民都要感谢共产党,感恩总书记。”

  召开村民大会的第二天一大早,他就赶赴重庆,为延年果酒公司生产的果啤开辟更为广阔的市场。

  建设温泉小镇、打造观光农业、升级乡村旅游……大坝的发展还有很多事情等着陈大兴去做。他唯有高举乡村振兴的大旗,带领村党支部继续埋头苦干,勇往直前,才能为大坝争取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责任编辑:陈亮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